1月22日(周一),A股三大指数延续探底走势,齐创阶段新低,沪指失守280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2.68%,深成指跌3.50%,创业板指跌2.83%。行业板块罕见全线下跌,上涨股票不到150只,全市场近5200只个股下跌。从盘面来看,酒店、短剧游戏、传媒、拼多多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47亿元,终结连续6个交易日净卖出态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3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09亿元。
视觉中国图
除了多个“A股”话题冲上热搜,市场热议的还有“雪球敲入”。一则“江疏影”相关传言与雪球产品有关;中证1000期指多个远期合约则在盘中触及跌停。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前行情或许和量化私募圈的股指期货“新玩法”有关,即利用多IH(上证50)空IM(中证1000)对冲;由于护盘资金都是买沪深300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那就多IF(沪深300),同时放IM、IC空单来做对冲;而目前雪球产品以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为主,导致不断敲入。
真相到底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询问了一些量化私募人士。
“多IH空IM策略”是啥?
1月22日,中证1000指数跌超5%,中证1000期指多个远期合约盘中触及跌停,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表示:“今天可能有过千亿元雪球产品被‘敲入’,可以理解为多头期权被平仓了。”
成都创客投资董事长丁成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期权比较复杂,(此前)大量雪球产品当成固收在卖。(实际上)雪球产品都是假定在一个指数波动期间赚期权费,场外大量个人及大户机构用期权杠杆分阶段建仓A股,具备SAC资格的券商就要大量购入名义本金现货股票然后做空股指对冲,期权买方购买的是时间价值,时间未到券商必须对冲。否则一旦反拉,券商赔得很惨。”
厚石天成投资创始人侯延军告诉记者,最近这一年比较明显的是上证50强于中证1000。尤其近期比较明牌的是,“神秘资金”入场上证50和沪深300ETF曲线救市,而资金持续从中证500和中证1000中流出。在这种特殊阶段,做多上证50和沪深300,做空1000和500就成了较稳定的套利策略。
“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短线操作策略。中长期看,各大指数是同涨同跌的。”侯延军说。
上述策略也被传为量化私募圈“多IH空IM对冲”策略。有市场人士解释称:“因为护盘资金都是买300ETF,(量化基金)就多IF,同时放IM、IC空单来做对冲。”这样的后果就是,抛压大多在中证500、中证1000这边。“所以盘面上,每天护盘资金一拉,中证500、中证1000就很容易往下掉,因为大家都开这两个品种的空单。”
量化私募人士称不背锅
对于上述投资策略,部分投资者认为背后“砸盘主力”是量化私募机构。
上海某百亿私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肯定不是真的,理由有三:首先是样本数据少,这波资金救市也就十几天,样本数据不足,找不到规律和特征,无法建模;其次救市肯定不是常态,这策略做出来也没有用,后面用不到;第三是这波资金的思路是托市,但是不会拉升。”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这么操作(短期)确实能赚,但是需要非常好的操盘水平。”
杭州某量化私募机构人士也告诉记者:“个人觉得只有资金量比较小的,想赚快钱的,会手动去这样操作。”
多位上海量化私募机构人士纷纷表示:“操盘角度,都是可行的,不过不能说是量化,对冲不等于量化。”“游资大户真的可能,但大机构不可能这么随意。”“这么做会被交易所问询的,所以小机构也大概率弄不了。”总之,“这个锅,量化不背”。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告诉记者,市场瞬息万变,任何时候策略都有可能短期或者长期失效,要通过长期监测和评估才能保证产品按照模型预期平稳运行。
据Wind(万得)统计,截至1月20日,已披露2023年四季报的6407只基金,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2023年三季度末的78.8%降至四季度末的77.65%。其中,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由79.17%略降0.32个百分点至78.85%;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整体仓位环比下降1.78个百分点,股票型基金仓位逆市上涨,由89.57%增至90.4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