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 供给端调整出

2024-02-05 10:15:09 和讯  华鑫证券胡博新/吴景欢
  1.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接近历史底部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为22.39倍,处于近5年来的相对低位,距离历史最低估值20.54倍,仅仅一步之遥。
  医药板块的调整除了大盘因素影响之外,医药行业自身处于系列周期的波动之中,包括新冠疫情驱动的物资需求,融资驱动的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需求、原料药供给格局变化,到2023年供给端仍在消化出清阶段。短期内,出海等新需求拓展尚需时间,而且地缘政治因素会持续干扰,对行业利润率的恢复,我们认为需积蓄足够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的突破。在估值相对低位,我们认为需要乐观看到医药行业有刚性需求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注意医药驱动力切换的时间跨度。
  2.注意估值锚点变化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关注点在于成长,尤其是远期成长,一二级市场更愿意为远期成长给与更高的溢价,为在研创新药械给与估值考量。在创新红利释放阶段,外部环境支持溢价,但外部环境一旦转变,远期成长并不能得到验证,而近期业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更为市场所重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月份,医药商业板块成为调整幅度较小的子行业,其成长一直受制于国内市场和政策限制,但估值在一级子行业中最低。2024年从行业到公司,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内生到外延,我们认为市场会重新思考医药企业的价值。
  3.法案审议推迟,出海依然是突破方向
  国内创新药非临床CRO和CDMO对外依存度较高,地缘政治一直是市场担忧的不确定因素,虽然审议涉生物技术中企法案被推迟,但市场仍会持续担忧产业链脱钩。目前中美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合作远大于竞争,中国企业大幅提升了全球新药研发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健康医疗的可及性,而且美国制药企业与欧洲制药企业之间存在更直接的竞争关系,效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目前在新药创新领域,海外NMC持续加大对中国biotech企业的合作并购,全球医药创新是不断强化融合的趋势。对于中国制药及CXO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方向。
  4.平衡风险收益,仿制药稳步发展
  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成功率高、投入低,商业化路径成熟,虽然集采等政策对利润率有压缩,盈利存续不确定,但集采和地方联采政策在持续加速进口替代、原研替代的进程,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加速成本的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利衔接制度的完善,首仿企业还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根据国家药监局,2023年ANDA申报数量达到3852个,对比2022年增长66.24%,仿制药研发的热度在快速提高。
  5.呼吸道快检趋势正在形成,渗透率提升具有长期意义门急诊呼吸道患者的增加,推动医疗机构科学诊疗,新版指南强化对呼吸道疾病先诊断后用药的意义。自新冠之后,家庭自检的趋势也在形成,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更多省会和二线城市也逐步试水上线服务。流感、支原体肺炎、RSV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常发疾病,具有延续性,先诊断后治疗的趋势正在形成,快检市场有望持续扩大。目前呼吸道检测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估值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6.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
  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分红方面,品牌OTC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回报股东的能力。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