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超预期下调后首个交易日,A股银行板块大涨近2%。
截至2月21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双双迎来“六连阳”。在市场快速修复行情中,大金融板块表现突出,平安银行(000001)当日早盘封住涨停直至收盘,盘中冲上涨停的红塔证券(601236)收涨5.42%。当日,42只银行股中除渝农商行报收平盘外,其余均录得不同程度的涨幅,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盘中再创价格新高。
多位内地资深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行板块大涨或与5年期以上LPR超预期调整有关,此次降息对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有利,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利好银行估值。
平安银行涨停
多只大行股再创新高
2月21日早盘,银行股集体上冲,平安银行率先涨停,并封板至终盘,报于10.8元/股,总市值已重回2100亿元一线。
盘后交易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当日成交额达53亿元,位列A股市场第7位。国泰君安(601211)上海分公司净买入2.16亿元,成为推动该股涨停的第一主力。另外,招商证券(600999)青岛金家岭金融区营业部、中信建投(601066)杭州庆春路营业部、中信证券(600030)西安朱雀大街营业部等3家营业部的“助攻”也不容忽视,分别买入该股1.73亿元、1.59亿元、1.31亿元。深股通尽管也大举买入近2.7亿元,但反手也卖出2.18亿元,有两机构席位则合计净卖出0.8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平安银行目前正发力调整组织架构,以促进公司可持续增长。在该行公司金融模块,平安银行裁撤了存在多年的行业事业部建制度,将原来的地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汽车生态、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成为战略客户部。经此变动,公司金融模块的构成变为交易银行部、公司业务管理部、投资银行部、机构督导团队、跨境金融部、战略客户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
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平安银行总行有部分高管发生变动,一些部门的室层级管理干部也出现大批量变动,多个分行的班子成员同样出现了较大调整。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此前在2024年全行工作会议上表示,“总行赋能、做实分行经营主体责任”是平安银行转型提升的重点方向。
2月21日,除了以涨停领涨的平安银行,另有多只银行股收盘涨逾3%,其中宁波银行(002142)、齐鲁银行、招商银行(600036)分别收涨5.61%、5.15%、5.10%;成都银行(601838)、江苏银行(600919)、中信银行(601998)分别收涨3.65%、3.15%、3.14%。尽管部分个股冲高后有所回落,但当日银行板块的主力净流入额仍达58.58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居次席。
从盘面看,多只国有大行的A股股价再创新高,也成为银行板块走牛的原因之一。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盘中股价分别触及4.23元、4.64元的高点,最新总市值分别约为1.43万亿元、1.2万亿元。另外,交通银行(601328)A股盘中最高报6.46元/股,创2008年1月以来新高;建设银行(601939)A股和工商银行(601398)A股也在盘中创下近6年最高价。
不过,与2023年涨幅排名前列均为国有大行股不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前十中,中小银行股明显居多。具体来看,中信银行累计上涨24.2%,招商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601009)、江苏银行、北京银行(601169)和长沙银行(601577)等多只银行股的累计涨幅均达15%以上。
对于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有分析人士认为,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下调25个基点(BP)至3.95%,超预期的下调动作提振了稳增长、稳地产、促融资的市场信心。另外,此前央行披露的1月份社融增速也实现“开门红”,超出市场预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首批业绩快报发布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从基本面来看,银行的业绩快报也传递着积极信号。
截至目前,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的A股上市银行增至9家。据记者梳理,已披露业绩快报的9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普遍录得正增长,增长幅度在6%~24%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银行(600926)、齐鲁银行、青岛银行(002948)和宁波银行等4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0%以上。其中,杭州银行同比增长23.15%,维持近年来的高增速;齐鲁银行增幅也高达18.02%,青岛银行和宁波银行则分别同比增长15.11%、10.66%。
资产质量普遍向好,是目前已出炉的9份业绩快报共同呈现的积极信号。
总体来看,除了兰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轻微程度的上升(均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余7家银行均实现不良率下降。其中,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8%,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降幅最大;齐鲁银行、青岛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6%、1.18%,均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杭州银行、长沙银行、招商银行、厦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幅则均为0.01个百分点。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初步统计,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率为84.2%,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保持了处置力度;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机构观点:
政策利好银行估值修复
在政策面和基本面的综合作用下,上市银行的估值修复迎来利好。
对于此次LPR下调,某头部券商的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对记者称,从基本面逻辑来说,现在银行估值的核心矛盾是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而不是息差。眼下的降息虽然对息差不利,但对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有利,因此利好估值。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对记者表示,当前可以从“银行业利润/产业利润”变化的角度预测银行股走向。该方法的逻辑比较直接,“银行利润/产业利润”与银行股价呈反向关系——即该比值上涨,银行股价将向下;反之,该比值下降,银行股价将会上涨。
对应于当前的实际情况,银行业绩占GDP比例越低,股价表现就会越好,王剑将其称之为“银G比”,即眼下“银G比”回落,银行股估值有了修复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团队发布的研报认为,2月LPR下调时点符合预期,5年期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1年期不动+5年期下调”的政策组合,一方面有利于刺激房地产需求侧改善、托底宏观经济,另一方面体现了政策呵护银行息差的态度。
上述研报还称,市场负面情绪被极大打消,也利好银行估值。息差影响方面,由于大部分按揭在1月已经重定价,考虑到2023年末存款利率下调的对冲作用,本次5年期LPR调降对银行2024年净息差的影响微乎其微,预计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幅度仍有望优于去年。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张宇团队发布的研报也认为,此次降息有助于提振市场预期,通过以价换量促进需求进一步恢复。居民端,5年期以上LPR下降,一方面会减轻按揭月供压力,改善提前还款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刺激购房需求;企业端,5年期以上LPR下降将传导至企业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中长期融资成本。降息落地,宽信用和稳增长的政策环境,利好银行板块投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