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周跟踪:血制品行业拐点-股东、浆站、产能

2024-03-10 08:10:04 和讯  浙商证券孙建
  投资要点
  本周思考:血制品行业拐点——股东、浆站、产能我们认为,血制品行业进入拐点阶段。一方面,随着部分企业的大股东更换,战略聚焦以及管理机制改善,另一方,行业浆站在十四五规划加大浆站审批的预期下,进入到浆站增长扩张期,同时有部分血制品企业也配合投浆供给增量预期,加大产能建设。
  1. 股东国资化趋势,赋能血制品企业浆站扩张。国内头部血制品企业中,博雅生物、派林生物、卫光生物、上海莱士等企业都经历了实控人更迭,一方面体现了资本对于血制品这类稀缺资源品的青睐,另一方面国资化股东对血制品企业新设浆站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
  2. 血制品行业五年规划节奏。 “十二五”(加大审批) →“十三五”(审批趋紧)→“十四五”(审批放松)。十三五期间(2016-2020 年)浆站审批落地较少,导致2021-2022 年阶段执业浆站数量增长较少,行业采浆增量不足。而2023-2024 年则是转折点,十四五新批浆站逐步落地投产,截止2023 年3 月储备投产的浆站数量近百个(浆站总数减执业浆站数)。
  3. 加大产能建设,保障血制品加工产出能力。天坛生物以及博雅生物等血制品企业都在加大产能建设。
  行情复盘:板块普跌
  涨跌幅:本周(2024.3.4-3.8,下同)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下跌2.18%,跑输沪深300 指数2.38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倒数第6 名。
  2024 年以来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累计跌幅11.9%,跑输沪深300 指数15.22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涨跌幅中排名倒数第2 名。
  成交额:成交额环比下滑。截至2024 年3 月8 日,医药行业成交额3185.9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6.4%,较前一周减少0.1pct,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8.1%)。
  板块估值:截至2024 年3 月8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23 倍PE,环比下降0.52。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87%,环比减少4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62%)。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 Wind 系统中信证券行业分类看,本周医药子板块中药饮片(1.0%)和中药(0.1%)上涨,医疗服务(-5.2%)、生物医药(-3.1%)跌幅较多。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医药子板块全部下跌,其中CXO(6.3%)、医疗服务(6.5%)跌幅较多。
  沪港通&深港通持股:截至2024 年3 月8 日,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519 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8.4%,医药北上资金环比减少35 亿元。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2024 年,全球宏观环境依旧纷繁复杂,而医药板块的刚需属性及人口结构老龄化,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升级,更突显板块投资价值。从政策面来看,国资委宣布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全面推动“一企一策”强调“提质增效重回报”。从本土供给角度看,中国本土创新力量全球化持续大放异彩,正在逐渐进入收获期,有望成为未来3-5 年潜在最重要的动能之一。从出海能力看,中国力量正在逐渐从原料药、低值耗材渗透到创新药、高  端器械,完成蝶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资金面与基本面考量,我们认为央/国企、低PB、高股息、机构轻仓或是2024 年二级市场医药破局方向之一。
  2024 年医药年度策略:蓄力,破局
  1)策略复盘:诊疗复苏下的分化
  2023 年诊疗逐季复苏、反腐阶段性影响下,医药创新、消费稳增长,但增速更加分化,院内营销阶段性调整,盈利能力提升,大部分细分领域经营呈现改善趋势;医药板块经历2 年多的调整,2024 年创新驱动更加乐观,复盘2023 年度策略《拥抱新周期》,大部分细分领域仅存在阶段性行情,特别是中药、创新药、CXO 等,主线性机会不多,但创新性较强的药械个股依然表现不错;2)2024 年医药策略:蓄力,破局
  机会挖掘:宏观层面,2024 年医改持续深化,特别是医疗环节成为重点,医保监管水平持续提升以应对收支紧缩趋势,医药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新阶段(需求量增,结构调整);行业基本面层面,2024 年各细分领域进入经营效率改善的周期,创新药械、诊疗复苏下的服务/药店、医药配套等环节迎来更好发展窗口,创新产品持续商业化、产能释放(CXO、血液制品)带来更快的增长窗口;投资视角:医药板块各细分存在较大的景气异质性,我们结合景气边际变化、预期差维度,对各子领域进行分析发现,血液制品、中药、化学制剂、医疗设备耗材、CXO 均存在较大的预期差和较好景气边际变化。
  推荐组合:
  医药创新:康方生物、君实生物、科伦药业、智飞生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翔宇医疗、羚锐制药、康缘药业;
  诊疗常态化:大参林、老百姓、上海医药;
  医药配套: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康龙化成、泰格医药。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业绩低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