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却落得大亏收场,浙商基金为何让人如此伤心?

2024-03-21 09:11:36 天下财道 微信号

 

资本市场虽在持续回暖,有些发起式基金却终究没能顺利通过三年大考。

3月20日,浙商基金连续发布6条基金合同终止公告,包含了旗下浙商智选食品饮料、浙商智选家居、浙商创业板指数增强3只发起式基金。

所谓发起式基金,就是由基金公司、股东、高管、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共同发起成立的基金,并且他们的认购出资额合计不得低于1000万元。

发起式基金由于是基金公司或其相关人员自掏腰包成立的,因此,它的成立也可以理解为基金公司向市场传递信心的一种方式。

发起式基金的成立条件相对宽松,但若3年后规模没有达到2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就会被强制清盘。

浙商基金如今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么,对浙商基金来说,多只产品合同终止还能算偶然的吗?浙商基金当下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业绩欠佳

浙商智选食品饮料、浙商智选家居、浙商创业板指数增强3只基金都成立于2021年3月,成立规模(A、C份额合计,下同)分别约为1277万元、1290万元、1181万元,勉强达到成立标准。

时隔近两年,截至2023年年末,上述3只基金规模分别为1670万元、1444万元、1213万元,都距离2亿元的目标规模相差甚远。

(来源:各基金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

基金规模长不大的主要原因多半在于业绩不理想。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4年3月18日,浙商智选食品饮料A、浙商智选家居A、浙商创业板指数增强A成立以来的亏损分别高达28%、43%、30%。

如此业绩表现明显落后于同类平均值。

实际上,对浙商基金来说,这三只基金的表现还不是最糟的。

截至3月18日,浙商基金旗下38只混合型产品(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约3/4出现亏损,其中浙商智选先锋一年持有混合A亏损超过44%,浙商智选经济动能混合A亏损超过4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分别是2021年8月和2021年2月成立的。也就是说,就算看长达两三年的长期回报,它们给投资者的结果也是巨亏。

投资者的伤心失望在所难免,难怪他们纷纷吐槽。

旗下基金业绩不佳,带给浙商基金的直接后果就是新基金发行困难。

就在2023年12月,浙商基金就遭遇了发行失败的尴尬。

2023年12月2日,浙商基金发布公告,浙商智多恒两年持有期混合从2023年9月1日开始募集,直到2023年11月30日募集期限届满都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合同因此未能生效。

(来源:浙商基金官网)

独木难支

浙商基金全称是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地为杭州,注册资本为3亿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浙商基金管理规模为511亿元,在200余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83位。

从规模上看,浙商基金2017年曾有过“高光时刻”,管理规模直接从2016年末的约115亿元增至2017年一季度末的约610亿元,增长超4倍。

(来源:同花顺(300033)iFinD)

但是,从那之后,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便开始急速下滑,最终降至2018年末的约214亿元。

浙商基金2017年一季度规模的急剧增长,主要归功于旗下的浙商日添金货币基金(包括A类/B类)。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12月,成立之时规模刚达到2亿元,勉强达到成立条件,但截至2017年末,规模已经膨胀至约456亿元。

(来源:浙商日添金货币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浙商日添金货币基金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这期间,一家机构申购份额达到约452亿份,直接助推了该基金规模大涨,份额占比达到惊人的99.99%。

也正因此,随着该机构的逐步赎回,不仅浙商日添金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较为严重,浙商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也开始萎缩。

(来源:同花顺iFinD)

直到2019年,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才开始缓慢上升。2023年二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达到历史高点,约为611亿元。

此后,浙商基金管理规模就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跌。截至2023年末,公司管理规模自最高点已减少100亿元。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浙商日添金货币基金的规模波动,其B类基金从2023年二季度末的约173亿元,降至2023年末的约106亿元,减少67亿元,占公司整体缩水规模的67%。

浙商基金旗下的货币型基金规模虽有减少,但固收类产品占比仍旧很大。

截至2023年末,浙商基金债券型、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约为320亿元、107亿元,合计427亿元,占总规模的比例达到约84%。

(来源:同花顺iFinD)

与此同时,浙商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在进一步缩小。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其规模已从2023年一季度的近123亿元下降至当年末的72亿元,缩水比例超过四成。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浙商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呢?

除了这几年权益类基金不好卖,也有浙商基金的基金经理普遍缺乏从业经验的问题。

同花顺iFinD显示,浙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为2.28年,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6年。年限小于1年和1-3年的合计比例已超76%,并且新聘基金经理数量也大于行业平均,而管理年限超过5年的仅有贾腾一人。

(来源:同花顺iFinD)

事实上,浙商基金旗下此前曾有位知名基金经理查晓磊,其管理的混合A类基金任职期间取得137%的超额回报,管理的其他产品大部分也取得较为不错的收益。

(来源:天天基金网)

不过,浙商基金最终没能留住他。2022年1月,查晓磊卸任了其管理的浙商基金11只产品,最终选择离开。

内控压力

基金产品的收益除了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水平,也和公司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

浙商基金成立之初共有4家股东,分别为通联资本管理、浙江浙大网新(600797)集团、养生堂有限公司、浙商证券(601878)(601878.SH),持股比例皆为25%。

2020年1月,通联资本管理、浙江浙大网新集团将持有的浙商基金股份,合计50%转让给民生人寿,民生人寿由此成为浙商基金控股股东。

(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按理说,引入更加有实力的保险行业股东,对浙商基金来说应该是好事,孰料却也给公司带来不小的风险。

天眼查显示,浙商基金周边风险有300条,这其中大部分就来自民生人寿,包含股权冻结、质押、合同纠纷等内容。

除股权变动带来的一些周边风险外,2023年7月,浙商基金还因为员工在任期间的“老鼠仓”行为,引起市场较大关注。

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获取未公开信息,随后控制他人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2023年7月,刘炜最终被浙江证监局罚款30万元。

(来源:浙商证监会官网)

有市场分析人士向《天下财道》表示,基金老鼠仓首先反映出基金公司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其次,也暴露出基金公司在人员选拔和培训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此外,还反映出基金公司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问题,说明公司的利益导向出现了偏差,可能存在激励机制不合理或者公司文化不健康等问题。

此外,2023年,浙商基金共发布5条高管变更/离任的公告,涉及首席信息官、财务负责人、督察长等职位。

(来源:浙商基金官网)

当然,浙商基金能够用10余年时间在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圈站稳脚跟也是颇为不易,公司旗下的债券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错,规模也有稳步增长。

至于公司旗下产品业绩差的问题,上述分析人士向《天下财道》表示,这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团队协作、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改进。

总体来看,浙商基金连续发布6条基金合同终止公告,应该引起公司高度的重视,尽快努力改进不足,方能逐渐赢得投资者的重新信任。

(责任编辑:邵晓慧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