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复盘1 月以来证券行业景气度情况:
1)交投活跃度快速提升,同比正增。1 月至今市场日均成交量8870 亿元(同比+1%),1 月市场交投景气度偏低,但2 月以来市场交投景气度已快速回暖,2 月以来市场日均成交量达9958 亿元,3 月日均成交量达10347 亿元。预计经纪业务收入同比或略有增长。
2)两融政策逆周期调节展现成效,融资日均规模同比略有提升,融券业务规模快速下滑。两融日均规模15479 亿元(同比-1.3%)。结构上,融资业务规模14921 亿元(同比+1%);融券业务规模558 亿元(同比-41%)。
3)股混基收益率略有下行,债基收益率同比基本持平,看好Q1 自营业绩表现。截至目前股混基收益率为-0.2%(去年同期为+2.6%),债基收益率为1.0%(去年同期+1.1%)。去年同期自营收益率基数较高,今年一季度自营收益率同比或有一定回落。此外,由于头部券商权益资产配置中衍生品业务规模占比较高,雪球产品敲入后,头部券商雪球业务收益率可能相对提升;DMA 业务减值压力可能相对较小,但业务规模有所下滑。预计头部券商自营收益率可能相对高于行业平均。
4)投行业务上,股权融资业务规模1064 亿元(同比-70.1%),企业债+公司债业务规模6208 亿元(同比-28.4%)。市场逆周期调节,投资者为本的政策导向下,投行业务景气度同比有所回落。
综上,Q1 受益于2 月以来市场景气度快速回暖,券商业绩修复明显。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业绩仍有一定下滑。我们预计证券行业营收合计同比-7.6%,净利润同比-20.6%。净利润下滑的主因是自营业务收益率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回落以及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投资方面:本周券商板块下跌0.59%,跑赢大盘0.11pct。个股表现上:方正+10.95%、国联+5.34%、中金+0.74%、华泰-0.21%、东方-0.46%、国君-0.48%、东财-0.81%、广发-0.93%、兴业-1.40%、中信-1.77%。个股配置上,建议围绕央企券商与金融供给侧改革配置,推荐国投资本、方正证券、国联证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建议关注:财通证券、湘财股份、指南针、国盛金控。
保险:本周保险指数下跌3.59%,跑输大盘2.89pct。保险个股普遍下跌,新华-0.75%,国寿-0.87%,太保-1.22%,财险-1.50%,人保-1.76%,太平-3.74%,平安-4.52%,友邦-8.28%。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31%,较上周-1bp。
3 月22 日,据北京商报,业内获悉根据监管部门最新窗口指导,要求大部分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水平不超过3.3%,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水平也要求被降至与万能险同等水平甚至更低,大型保险公司可在中小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调降。去年8 月人身险产品利率下调靴子落地,传统险定价利率上限下调至3.0%,分红险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得超过2%。
今年1 月,据多家媒体获悉,近期多家人身险公司接到窗口指导,要求调降万能险结算利率。监管要求,从2024 年1 月起,各家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需压降至不超过4%;2024 年6 月应进一步压降至3.8%,部分规模较大以及风险处置机构需压降至不超过3.5%。监管不断对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进行调整,其政策初衷在于通过控制产品成本的方式降低行业“利差损”隐患。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长期利率持续下行。险资出于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目的,以及考虑安全性,在债券投资,尤其长久期政府债方面仍有较大需求,但利率下行带来了收益率下行与资产到期再配置压力。人身险行业产品成本相对刚性,因此监管从政策角度出发进行约束,能够较好地调整行业负债端成本,以此更好地面临新的投资环境。此外,压降渠道成本亦是降低负债端成本的手段之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持续强调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根据去年十月新闻发布会,监管表示,银保渠道佣金费率较之前水平下降约30%,并提出接下来将推动全渠道报行合一。3 月20 日,据中新经纬从业内获悉,为执行“报行合一”,多家保险公司对保险经代渠道产品费率进行调整,部分产品首年佣金费率下调超30%。继续压降负债成本,减轻资产负债匹配,符合当前的宏观环境和监管导向。我们认为,强监管、压费用、降利率,能够有效帮助行业降低费差、利差,通过降低负债端成本的方式缓解投资端压力,从而促进人身险行业平稳发展。当前各家公司PEV 估值为:
1.14(友邦)、0.61(国寿)、0.49(平安)、0.41(太保)、0.36(新华)。推荐顺序:太保、新华、国寿、平安、友邦H、中国人保,关注:中国财险。
市场回顾:本周主要指数表现下跌,沪深300 下跌0.70%,上证综指下跌0.22%,创业板指数下跌0.79%。本周沪深两市A 股日均成交额10823.07 亿元,较上周下跌10.65%;本周两融余额15488.62 亿元,较上周上升1.97%。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改革节奏低于预期、利率较大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