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动态报告:2月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增长11.4% 氢氧化锂出口量环比减少2.74%

2024-03-25 07:55:03 和讯  华西证券晏溶
2月碳酸锂进口 量1.16万吨,环比增长11.4%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 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1.16 万吨,环比增长11.4%,同比增长22.49%。2 月碳酸锂进口均价11.27万元/吨,环比下跌17.18%,同比下跌79.16%。1-2 月,中国碳酸锂合计进口量2.2 万吨,同比增长2.09%。2 月上海市碳酸锂进口量7784.34 吨,同比增长43.72%,环比增长1.72%。2月份上海港进口量占比67.16%,环比1 月份减少6.39pct。1-2月份上海进口量占比70.19%,上海港目前是我国碳酸锂最主要的进口港。
2 月氢氧化锂出口量0.9 万吨,环比减少2.74%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 月份,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为0.9万吨,环比减少2.74%,同比减少13.19%。2 月氢氧化锂出口均价16.42 万元/吨,环比上涨6.06%,同比下跌60.04%。1-2月,国内氢氧化锂出口总量为1.82 万吨,同比减少8.81%。
氢氧化锂基本都出口给日韩,2 月份出口日本/韩国占比约96.85%
2 月份,中国出口到亚洲各国氢氧化锂合计8802.91 吨,占比98.03%,环比上升0.60pct。2 月份占比前两位的分别是韩国和日本,分别出口6014.26 吨和2682 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66.98%和29.87%,环比分别变动+0.36pct 和+1.76pct。1-2 月,中国出口的氢氧化锂主要供应给亚洲地区,亚洲各国合计1.78万吨,占比97.73%。其中,韩国和日本出口量分别为1.22 万吨和5277.54 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66.80%和28.98%。根据韩国海关总署数据,2 月,韩国进口氢氧化锂共8,408.70 吨,其中71.52%的量均由中国进口。1-2 月,韩国进口氢氧化锂共1.62 万吨,其中74.92%的量均由中国进口,中国仍为韩国最大的氢氧化锂出口国。
2 月份澳洲黑德兰港共出口锂精矿7.04 万吨,同比-16.35%,环比+95.50%
根据Pilbara Ports Authority 数据,2 月份澳洲黑德兰港共出口锂精矿7.04 万吨,同比-16.35%,环比+95.50%,未出口原矿;2 月澳洲黑德兰港锂精矿出口至中国7.04 万吨,同比-16.35%,环比+95.50%,出口至中国锂精矿占比达100%。2024 年1-2月,澳洲黑德兰港共出口锂精矿10.64 万吨,同比-37.96%,未出口原矿;1-2 月,澳洲黑德兰港锂精矿出口至中国10.64 万吨,同比-37.96%,出口至中国锂精矿占比达100%。
投资建议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 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1.16 万吨,环比增长11.4%,同比增长22.49%。2 月碳酸锂进口均价11.27万元/吨,环比下跌17.18%,同比下跌79.16%。1-2 月,中国碳酸锂合计进口量2.2 万吨,同比增长2.09%。2 月份,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为0.9 万吨,环比减少2.74%,同比减少13.19%。2 月氢氧化锂出口均价16.42 万元/吨,环比上涨6.06%,同比下跌60.04%。1-2 月,国内氢氧化锂出口总量为1.82 万吨,同比减少8.81%。
本周国内锂价继续上涨,根据百川周报,供应方面,江西地区近期受到两会和环保政策的影响,开工率低于正常水平,随着两会结束和环保风波平息,矿山和冶炼企业有望恢复正常生产。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需求预计逐月回暖,正极材料厂订单环比好转,三元热情高于铁锂。澳洲矿商 PLS 于3 月14 日宣布,原计划于 3 月 18 日拍卖的 5000 吨锂辉石精矿以 1200美元/吨 价格成交,折合碳酸锂成本约为 10.3 万元/吨,将在2024 年第四季度交付,虽数量有限,但作为头部澳矿之一,PLS 的价格仍会对未来锂价有指引作用。展望2024 年,考虑到海外矿企下调精矿指引及暂停采矿等供应扰动事件叠加当下市场预期中央环保督察组4 月进驻江西,以及市场对4 月电池排产仍有环比提升10%+的预期,预计上半年锂盐价格偏暖运行。Finniss 项目的暂停表明目前成本处于较高分位的矿山更容易遭受打击,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推荐关注成本曲线处于行业较低分位,且未来2-3 年仍有供给增量的公司,推荐关注锂云母原料自给率100%的【永兴材料】,受益标的有【天齐锂业】、【盐湖股份】以及【藏格矿业】。
风险提示
1)全球锂盐需求量增速不及预期;
2)澳洲Wodgina 矿山放量超预期;
3)阿根廷盐湖新项目投产进度超预期;
4)宜春锂云母精矿放量超预期;
5)非正式立项项目流入过多;
6)全球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7)全球储能增速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