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国内多家车企继续再降价。4 月1 日,国内多家车企宣布降价或变相降价:蔚来汽车推出最高10 亿元油车置换补贴,单车可享10000元选配补贴及其他权益福利;问界新M7 入门版起售价下调2 万至22.98 万元;小鹏G9 现车显示减免最高2 万元;奇瑞汽车限时指定车型购置税全免,叠加旧车置换抵免等优惠;极氪汽车推出007 后驱增强版,售价20.99 万元,比之前在售车型起售价下探2 万元。
小米SU7 上市,成为“出圈”热点。3 月28 日,小米汽车发布会召开,正式发布小米SU7,起售价21.59 万元,上市24 小时大定订单突破8.89 万台,创始版本5000 台更是在开启预订的百秒内迅速售罄。由雷军发布的小米SU7 成为了汽车、科技、消费领域的焦点,短时间内形成了极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问界成功案例在前,小米汽车鲶鱼入场搅动国内车市。对于国内其他车企而言,面对小米的入局不得不加倍重视。如今国内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参考2023 年的问界系列,问界在2023 年下半年陆续发布新款M5、M7、M9,凭借优质的产品力、华为背书的智驾性能和华为门店的营销渠道,销量迅速起量抢占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最新的数据,2024 年3 月国内新能源车品牌销量问界月销31727 辆,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新势力车企(蔚来11866 辆、理想28984 辆、小鹏9026 辆)。
国内新能源车品牌有望洗牌,不进则退市场竞争激烈。2023 年,国内销量及市占率前十的新能源车品牌分别是:比亚迪(271 万辆,35%)、特斯拉(60 万辆,7.8%)、广汽埃安(48 万辆,6.3%)、吉利(47 万辆,6.1%)、上汽五菱(46 万辆,5.9%)、长安(38 万辆,5%)、理想(38 万辆,4.9%)、蔚来(16 万辆,2.1%)、零跑(14 万辆,1.9%),CR10=78%。华为系和小米系的入局将加速车市竞争,可以看到2023 年国内销量30 万辆是个分水岭,按照问界目前月销超3 万的数据推算,今年问界销量大概率能突破30 万辆,跻身国内新能源车品牌份额的前列。从小米24 小时大定的超8 万台的订单数据来看,小米的销售热度非常高,目前主要受制于产能的瓶颈。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年产能为15 万辆,2023 年6 月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 年动工,2025 年完工。从定价和产品设计来看,21.59 万元起售的SU7 的竞品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24.59 万起)、小鹏P7(23.99万起)、智界S7(24.98 万起)、极氪001(26.9 万起)等。
特斯拉逆势涨价是为何?4 月1 日,特斯拉中国Model Y 全系涨价5000 元,涨价后起售价26.39 万元;Model 3 价格不变。从定价策略上来看,和其他国内车企体现出了相反的走势。在3 月下旬,小米汽车发布会之前,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特斯拉将在4 月1 日涨价的消 息,因此特斯拉本轮涨价早有计划,和小米汽车及其引发的这轮新的价格战是相对独立的定价策略。在海外地区,特斯拉在3 月份已上调价格,3 月1 日特斯拉Model Y 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版车型在北美市场售价分别上调1000 美元;3 月16 日,特斯拉官网发布预告称今年4 月1 日起Model Y 车型将在北美市场再涨1000 美元;3 月17 日,特斯拉方面宣布将在部分欧洲国家提高Model Y 车型售价,涨幅约2000 欧元或等值的当地货币。因此,我们认为本轮特斯拉中国的涨价属于特斯拉全球调价策略的一部分。调价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1)定价是特斯拉的销售策略,在冬季电动车消费需求较低的时候降价提振消费,在相对季节性旺季的时候调回价格。而提前预告涨价的做法,也相当于给消费者窗口期,可以抢在涨价前下定,也是公司季末冲量的策略。(2)成本定价,基于上游原材料和公司制造成本的波动来调节定价,我们认为2023 年的多轮降价主要是锂电材料成本的下降带来的。(3)报表业绩角度考虑,2023 年特斯拉开启多轮降价后, 2023 年的毛利率逐季度下降23Q1-Q4 分别为19.34%/18.19%/17.89%/17.63%,让利换量的做法让特斯拉去年的业绩报表利润有所牺牲。出于稳业绩和稳定投资者信心的角度,可能采取涨价稳价策略。
风险提示:
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上下游原材料波动风险;国内外政策变化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