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2023年总结&2024年展望:出口新高 结构改善 模式转型起点

2024-04-06 11:40:04 和讯  国泰君安吴晓飞/周逸洲
  推荐中国自主品牌出海,与国际车企以中国为制造中心出口两条线。
  推荐两个方向,一是中国车企出海到东欧、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同时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增长,推荐标的整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零部件无锡振华、瑞鹄模具;二是海外巨头特斯拉、大众等以中国为制造基地,完成整车生产后出口,同时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增长,推荐标的江淮汽车、双环传动、新泉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上声电子、旭升集团、标榜股份、星宇股份、科博达、华域汽车。
  复盘2023 年,汽车出口总量创新高,结构有改善。从总量上看,乘用车出口414 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对比日本汽车出口高峰期仍有提升空间;从结构上看,自主品牌占比约80%,拉动出口总量提升,新能源乘用车均价高提升快,拉动出口均价提升;从市场分布看,独联体占比最高,贡献2023 年最大增量,纯电动出口西欧占比近半,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提升;从车企排名看,呈现二超多强格局,上汽、奇瑞出口量领先。
  展望2024 年,出口东南亚、拉美等地潜力较大,多家自主品牌开始发力。俄罗斯市场、西欧市场受到进口限制性政策影响,短期内增量有限,出海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东南亚、拉美等市场出海空间较大,增量一是燃油车依靠性价比抢夺日系、韩系份额,市占率逐渐提升,二是新能源车出海到有政策激励的地区,新能源市占率迅速提升。预计2024 年中国乘用车海外销量超500 万辆,主流自主品牌开始发力出口市场,贡献重要盈利增量。
  中期维度,出海模式向本地生产转型,自主品牌乘用车出海市场空间超700 万辆。整车出口模式下,贸易摩擦风险大。参考日系经验,90 年代以来日系车通过转型海外生产的模式,规避了贸易摩擦,更推动了海外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中期维度上看,随着中国车企新一批海外生产基地的投产,化解部分贸易政策风险,预计自主品牌乘用车出海市场空间超700 万辆。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争端加剧、出口业务盈利低于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