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1家上市银行2023年报综述:经营承压 利润坚强

2024-04-07 11:35:09 和讯  广发证券倪军/王先爽
  核心观点:
  从已披露的23 年银行年报来看,银行经营景气度继续承压,虽然规模扩张维持较高增速,但息差和中收两个核心营收变量明显走弱。债市利率下行在交易端带来其他非息收入的贡献,就行业整体而言,这一贡献是以未来息差进一步下行为代价的,并且随着利率进入低位,这一利润来源的波动性也在加大,不能做持续性期待。
  另外,在国股行整体营收增速已经转负的环境下,大部分银行坚持着利润的正增长,核心贡献源自信用成本(拨备计提)的下降,这一趋势已经延续两年,其持续性源自上市银行整体存量拨备相对充裕,同时新增不良生成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行。但是,从逾期、关注等不良前瞻指标和逾期/不良、(逾期+重组)/不良等不良认定指标来看,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存在边际走弱的可能,这将导致信用成本继续压降的空间有限,银行利润增速将逐步向营收增速收敛。
  从24 年全年来看,随着存款利率调降显现,全年营收负增长的压力将有所缓解,如果政策推动经济企稳恢复好于预期,24 全年营收增速较23 年有望回升。但是由于23Q1 基数较高,24Q1 息差和手续费同比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意味着大部分银行24Q1 营收增速会较23 年全年进一步走弱,负增长幅度扩张,如果信用成本不能延续压降,24Q1 利润增速的韧性,以及国股行能否普遍保持正增长将存在不确定性。
  利润增速最终趋势取决于营收,而今年营收增速低点大概率出现在24Q1,后续有望逐步回升,因此若24Q1 利润增速下滑幅度超预期,也不用过于悲观,可以理解为前期累积银行让利形成的利润压力的一次释放,一方面形成今年银行业绩增速前低后高的可能,另一方面银行利润端压力真实释放有可能间接推动更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带动银行业经营的宏观和政策环境改善,从而形成短期一次性冲击,中长期利好的格局。
  季度策略方面,当前银行股尤其是大行在投资端更多是高股息防御功能,这一功能的溢价取决于名义GDP 增速趋势,考虑到全年经济目标已定,24Q1 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点位将对全年后续政策力度和经济复苏斜率形成一定指引,如果Q1 释放的经济增速较高,可能在Q1 业绩压力预期释放后,银行板块会继续有超额收益,继续关注高股息银行;如果Q1 释放的经济增速较低,银行板块超额收益可能会下降,但绝对收益可以继续期待,板块内经济复苏相关和中收占比高的银行更占优。更长投资周期上,银行基本面更看重资产质量和内生资本持续,建议继续关注招商银行(A+H)、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沪农商行等。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2)存款竞争加剧,存款成本大幅上升;(3)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流动性风险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