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行业周报:价格底部临近 压得越深 弹得越高

2024-04-07 18:35:11 和讯  国盛证券张津铭/刘力钰
行情回顾(2024.3.30~2024.4.6):
中信煤炭指数3827.3 点,上涨2.27%,跑赢沪深300 指数1.42pct,位列中信板块涨跌幅榜第11 位。
重点领域分析:
本周煤价延续偏弱走势。截至4 月3 日,北港动煤报收825 元/吨,周环比下跌16 元/吨;CCI 柳林低硫主焦1800 元/吨,周环比持平。
动力煤方面,逼近价格底部区域,随时可能止跌企稳。供应方面,月底少数煤矿月度任务完成停产减产,叠加少数煤矿由于督导检查影响临时停产,煤矿整体供应下降。需求方面,电厂日耗延续回落,煤化工需求高位回落,水泥需求季节性回升,冶金表现一般。整体而言,煤价再次阴跌,呈现典型的淡季特征。但就库存数据而言,全口径(上游煤矿+中游港口+下游电厂)煤炭库存淡季累库速度明显慢于往年同期,侧面反应当前供需矛盾并未扩大,本轮调整主因非电需求的超预期疲软→下游主动去库压制煤价。此外,随着国内煤价的快速回落,进口煤目前已无价格优势,且在原油价格高位坚挺的背景下,国际煤价很难跟随国内煤价大幅走低,后期倒挂情况或将加剧,进口煤到港量或面临下滑。因此,我们认为在价格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当前已处于一个相对关键位置,离底部区域临近,若市场情绪能有些许改善,煤价随时可能止跌企稳。
焦煤方面,需求是当前的核心矛盾,全年或呈现“V”型走势,4 月有望触底。随着焦炭市场情绪持续走弱,多数企业仍处观望状态,焦煤市场采购情绪低迷,煤矿新签订单较少,煤价仍延续偏弱运行。供应方面,产地部分前期事故停产煤矿恢复生产,但整体恢复缓慢,仍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需求方面,焦企盈利不佳、消极采购,压价意愿较强,多控制厂内原料煤到货,采购原料煤相对偏谨慎,对炼焦煤采购延续按需补库政策,整体采购力度有限。年后至今,在焦煤总库存(港口+钢厂+焦企)大幅下降背景下,价格却一路下跌,侧面反应目前核心矛盾在于终端钢材需求不及预期,钢、焦利润堪忧背景下几乎无补库意愿,尽可能压低焦煤库存。若钢材需求、铁水恢复迟迟不及预期以及钢焦利润偏低,下游低库存策略短期恐难以转变,同时,在焦煤价格没有降至绝对低位前,中间投机环节势必也会受到弱预期压制。我们仍认为焦煤价格全年或呈现“V”型走势,有望在4 月触底,中长期来看,在山西“三超”影响下,国内焦煤产量难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需求是影响焦煤供需的最重要因素,未来重点关注成材需求季节性恢复的持续性、钢材去库斜率、铁水回升幅度以及钢焦盈利状况。
焦炭方面,近期钢材成交量有所回升,市场情绪稍有好转,但钢材的成交持续性存疑,铁水产量持续低位,原料采购积极性一般;七轮提降后,焦企依旧亏损,且后市情况暂不明朗,企业多维持前期限产幅度。
悲观预期有望逐步扭转,全年煤价或呈现“V”型走势。本轮价格下行主因非电需求远不及预期,市场买涨不买跌现象明显,并非供需严重过剩。而本轮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受地方化债过程中中央政府投资替代融资平台投资的过程中出现的项目和资金匹配困难导致,或仅是节奏问题,但财政支出的节奏会导致短期价格波动较大。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率,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是今年投资工作的关键,下一步将加快中央预算类投资计划的下达进度,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加强各类政府投资的统筹协调和错位安排,提升各类资金的整体活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后期专项债发行有望明显提速,迟到的需求有望回归,全年需求依然保持稳定,煤价全年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V”型走势。
投资策略:此前我们提到“有望导致煤炭下跌的两大风险(煤价系统跌破750~800 元/吨底部区域&市场风格切换),目前都难以兑现,因此每一轮调整均是较好的机会”。
本轮煤炭板块自2023年8月下旬上涨至今,其核心原因在于“淡季煤价底部远高于市场预期,而非对煤价的暴涨预期”。不同于2021~2022 年(煤价大涨→煤企盈利暴增→股价跟随业绩上涨),2023 年在煤价中枢下移,煤企盈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煤炭板块表现依旧亮眼,已连续录得5 年正收益。究其本质,在成长型经济体转向成熟型经济体的过程中,各行各业,过去依靠资本开支拉动净利润增长的决策模式转向更看重投入产出的投资回报率;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也将从过去的单纯从净利润单一指标,转向更加看重股东回报的自由现金流,周期股的估值预计会从成熟期的估值下降重新转入再一次的估值提升。
短期重点推荐“煤电一体化”的新集能源、中国神华;此外,我们认为煤价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重点关注晋控煤业、陕西煤业、平煤股份、山煤国际、淮北矿业、兖矿能源、广汇能源、潞安环能;以及中特“煤”的中煤能源、上海能源。
风险提示:国内产量释放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