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目前为国产电子大宗气体龙头以及内资最大氦气供应商。随着集成电路与面板的发展,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公司分别于2018、2021 年突破国内面板、集成电路市场,成为国内首家,目前在手订单饱满,同时公司对电子特气亦有布局,随着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项目与电子特气的落地,公司有望快速成长。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18.35 亿元,同比增长19.20%;归母净利为3.20 亿元,同比增长35.73%。Q1、Q2、Q3、Q4 营收分别为4.14、4.82、4.60、4.80 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7476、8383、6828、9272万元。
简评
新项目陆续落地,现场制气收入高增
2023 年积极推进合肥综保区、华星光电 t9、合肥长鑫二期、北京长鑫集电、上海鼎泰匠芯等多个重点项目电子大宗气站持续建设并陆续实现商业化,带来业绩增长。氦气业务方面,随着广州、武汉氦气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同时公司开拓更多氦气资源,开发国内外优质氦气终端客户,通过投资建设、强化运营、拓展终端建立日趋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氦气销售量保持增长态势。
按产品分类,电子大宗气体业务实现收入12.11 亿元,同比增长25.14%,毛利率为39.10%,同比下降5.42pct。通用工业气体收入5.15 亿元,同比增长15.60%,毛利率为24.35%,同比下降5.05pct。分销售模式来看,现场制气收入8.40 亿元,同比增长48.91%,毛利率为41.42%,同比提升1.44pct,零售客户收入为8.85 亿元,同比增长4.33%,毛利率为28.31%,同比下降11.30pct,主要系氦气采购成本上涨及销售价格下跌所致。分地区来看,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分别实现收入7.72、6.45、1.42、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29.70%、46.05%、36.57%。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5.06%,同比下降3.21pct,净利率为17.42%,同比提升1.96pct。期间费用率为16.35%,同比下降1.35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0%、8.71%、4.84%、0.70%,同比分别-0.72pct、-0.02pct、+0.18pct、-0.80pct。
电子大宗气体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化快速推进
伴随着国内半导体、面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国内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 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达到86 亿元,当前我国正积极承接全球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随着全球晶圆厂的加速扩建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下游市场对电子大宗气体的需求广阔,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预计2025 年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22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14%。电子大宗气体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客户准入周期长,国内气体公司的替换难度较大。对于电子半导体客户的单个现场制气项目,电子大宗气体通常仅有一个供应商,供气期15 年,因此,基本只有客户有新增产线时才会出现新进入者的机会,客户在准入时对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商的运营经验又有较高限制,导致“强者恒强”效应突出,行业一度被林德气体、法液空、空气化工垄断。2018 年,公司中标惠科股份现场制气项目并高效建成投产,首次实现了内资气体公司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供应超高纯电子大宗气体的突破。2021 年,公司凭借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项目经验积累和超高纯气体制备技术的不断提升,成功中标晶合集成扩建产线配套的现场制气项目,取代了客户原项目选择的外资气体公司,实现了国产替代的突破。目前公司已与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形成3+1 格局。
在手订单饱满,拟布局电子特气,氦气价格逐步触底,供应链持续夯实2023 年,公司陆续中标西安欣芯、深圳赛意法、广州增芯、广州广芯、北京赛莱克斯等客户的新建电子大宗气站项目,均签订长期供气协议,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和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24.6%,排名第二,项目合计用气量预计达到70454Nm3/h。2024 年公司计划完成投资12.24 亿元,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此外,在电子大宗气体基础上,公司对电子特气亦有布局,规划三氟化氮(规划3000 吨产能)、溴化氢(300 吨)等项目,积极推进六氟丁二烯、高纯氯化氢、等产品的研发和建设。随着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项目与电子特气的落地,公司有望快速成长。
氦气业务方面,公司以林德气体与普莱克斯合并案剥离的氦气业务为契机进入全球氦气供应链,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纯化、储运、冷箱冷却、提纯技术、冷磁等技术,覆盖了氦气的完整供应链,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目前是最大的氦气内资供应商。2023 年,公司IPO 拟投入6.2 亿元用于氦气及氦基混合气智能化充装建设项目,夯实氦气供应链。目前氦气价格已逐步触底,随着氦气销量提升,公司氦气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 亿元、5.02 亿元和6.56 亿元,EPS 分别为0.28、0.38、0.50 元,PE 分别为36.3X、26.3X、20.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现场制气模式下,相关资产的经济效益与对应客户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若客户履约能力恶化,可能导致资产减值的风险。2、零售供气模式下,气体毛利率受气体市场价格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影响,若市场价格下降或能源成本上升,可能导致气体毛利率下降的风险。3、氦气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若气源地产量下降,可能导致氦气采购价格上涨、采购量减少等风险。4、公司新建项目投产后,若现场制气客户用气量不及预期或自建工厂市场开拓不足, 可能导致新增产能利用率较低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