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如何理解新增5000亿科技再贷款?

2024-04-08 13:55:11 和讯  广发证券倪军/王先爽
核心观点:
4 月7 日,央行发布通告,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下文简称“科技再贷款”),额度5000 亿元,利率1.75%,期限1 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 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 家金融机构。
央行表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
科技创新再贷款设立于2022 年4 月,额度4000 亿,利率1.75%。发放对象为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按季操作,属于阶段性工具,目前已到期。
截至23 年末使用余额2556 亿元,较23Q3 末余额净减少900 亿元。
设备更新再贷款设立于2022 年9 月,额度2000 亿,利率1.75%。发放对象为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期为2022 年9 月至2022 年末,按月操作,属于阶段性工具,目前已到期。截至23 年末使用余额1567 亿元,较23Q3 末余额净减少105 亿元。
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再贷款均已到期,最近几个季度处于净偿还状态。两个工具原始总额度6000 亿元,23 年末使用余额4123 亿元,23Q3 末余额为5128 亿元(也是两项工具使用余额最高期)。新设立的科技再贷款额度5000 亿元,少于之前两项工具原始总额度,高于23 年末使用余额,三项工具利率一致。即本次5000 亿科技创新再贷款属于新增额度,但之前两项工具合计6000 亿额度到期,4123 亿使用余额逐步到期退出。所以本次结构性工具可以理解为前期两项工具的合并,额度量级相当,优惠利率一致,面向机构相同,属于前期政策延续,做中性理解即可。但考虑到整体额度有限,先贷后申请模式下,银行们可能会争夺优惠额度,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形成脉冲贡献。
投资建议:货币维持逆周期,等待财政加力。随着信贷平滑压力过去,社融增速有望在3 月探底,二季度回升(《3 月社融前瞻》),季初流动性环境改善,看好板块四月份绝对收益的机会。基本面方面,银行业绩滞后宏观经济,24Q1 业绩增速大概率下行,国股行能否普遍保持正增长将存在不确定性(《上市银行2023 年报综述—经营承压,利润坚强》)。
季度维度看,24Q1 经济增速统计数据将对后续政策力度和复苏斜率形成影响,如果经济增速数据较高,继续关注高股息银行;如果Q1 增速平稳,板块内经济复苏相关和中收占比高的银行更占优。更长投资周期上,建议持续关注资产质量优、内生资本可持续的优质银行。
风险提示:(1)财政政策发力不及预期;(2)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3)资产质量大幅恶化;(4)大行24Q1 业绩增速下滑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