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观点:
深耕传动与控制应用领域关键零部件,智能执行单元贡献逐年增多: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6 年8 月的中大有限,总部位于浙江宁波,2017 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从事机械传动与控制应用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以精密减速器、减速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组件为主要产品,形成了“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为各类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设备提供安全、高效、精密的动力传动与控制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新能源设备、工业母机、纺织机械等工业自动化领域,终端客户包括诺力股份等智能物流企业,拓斯达等机器人生产企业,亚威股份等机床企业,苏州晟成等光伏设备企业。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的营销模式,主要销售市场为华东、华南等地区。2023 年1-9 月,随着市场环境的向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86%。从营收结构上来看,近年来智能执行单元贡献快速增长,占比从2021 年的15.66%持续提升至2023 年1-9 月的45.69%,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重也已达到47.50%。
精密减速器是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受益于机器人等增量需求: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减速器、减速电机、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减速器起降低转速和增加扭矩的作用,主要应用在机械传动领域。根据原理不同,精密减速器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RV 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由于传动原理和结构等技术特点差异,各类减速器在下游产品及应用领域方面各有所侧重。市场规模方面,2022 年中国行星减速器销售额为5 亿美元,2029 年将达11.49 亿美元,期间CAGR 约12.6%;2022年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约21 亿元,预计2025 年有望达到33 亿元,CAGR 达16.3%;2021 年我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约42.9 亿元,同比增长50%,2025 年有望达到60 亿元,CAGR 约8.75%。过去十年国产本体市场份额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的上升。
竞争格局方面,日本新宝、科峰智能及纽氏达特是中国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2022 年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4%、11.7%、9.4%;2022 年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中,哈默纳科市场份额最大,占比38%,其次是绿的谐波(26%)、来福谐波(8%);2022 年中国RV减速器市场中,行业龙头为纳博特斯克(52%),其次是双环(15%)。从需求的角度看,新增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是减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减速器本身有额定的使用寿命,存量市场的更换亦是需求之一。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兴起也将为精密减速器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届时精密减速器有望迎来新增长引擎。
以减速器为核心完善产品结构,延伸布局机电一体化:公司产品系列齐全,产品结构完备,细分产品已达上千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新能源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以及食品、包装、纺织、电子、医疗、环保等专用机械设备。
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公司顺应行业小型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围绕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形成了“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其中智能执行单元产能利用率从2021 年投产开始一直处于满载状态。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项目规划产品包括机器人大臂组件、小臂组件在内的机器人本体组件及配件、智能执行单元以及大型RV 减速器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布局,在全面提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的完整产业链格局。
投资建议: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传动与控制应用领域关键零部件,同时布局精密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等多种产品类型,在减速器方面积累深厚,并把握机电一体化行业趋势,智能执行单元业务快速起量。作为国内减速器的细分龙头,随着国内下游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工业自动化等智能制造行业景气度的恢复,叠加公司在机器人组件等方面的布局和扩产,公司产品线将进一步拓宽,成长空间有望打开。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的EPS 分别为0.48 元、0.66 元和0.84 元,对应4 月11 日收盘价的PE 分别为68.6X、50.0X、39.2X,我们看好公司在国内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进口替代背景下,在精密减速器及机电一体化组件方面的市场份额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减速器、减速电机和智能执行单元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制造等基础工业、高端装备行业,需求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下游行业投资放缓,将可能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2)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风险: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销售渠道拓展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的客观因素,将存在无法消化新增产能的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假如市场竞争加剧,或者行业主要竞争对手调整经营策略,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走,并对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4)毛利率下滑风险: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及销售结构存在波动,未来如果行业激烈竞争程度加剧,或是下游各类机械设备厂商行业利润率下降而降低其采购成本,则公司存在主要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导致综合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