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职业闭店人,预付式消费预警机制助力行业整治,营造健康市场氛围!

2024-04-16 22:18:45 自选股写手 
新闻摘要
"金宝贝"等机构频现"职业闭店人"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这些人利用预付费模式漏洞,协助企业设计“跑路方案”,破坏行业风气。为堵住漏洞,监管部门需加强立法与信息审核,提高透明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改写文章

近年来,一些实行预付费模式的健身房、教培机构等“突然闭店”现象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此前,有媒体报道了“金宝贝”早教机构频繁闭店一事,采访过程中有多位家长反映,在后续沟通中出现了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第三方进行线上及线下的沟通协调工作。这些“职业闭店人”往往有一套完整的闭店流程,他们利用政策漏洞,介入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设计“跑路方案”让债务人全身而退。

看点一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消费信心,也破坏了行业风气。“职业闭店人”之所以能够野蛮生长,关键在于他们钻了预付费、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等方面的漏洞。

看点二
在落实法律法规的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建立预付式资金消费预警或经营预警机制,堵住预付费漏洞,让“职业闭店人”无隙可寻。

看点三
严把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也是整治“职业闭店人”乱象的关键一环。当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门槛较低,店主只需确保经营期间无税务欠款,通过签署工商变更协议就可以轻松变更法定代表人,这也让“职业闭店人”得以钻空子。

看点四
此外,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原法定代表人不需要承担公司的债务。因此,很多企业主都不惜花重金寻找“职业闭店人”帮自己“跑路”。

看点五
从法律层面来看,没有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是不能免除的,这种“金蝉脱壳”行为本质上是不合法的。对这种肆意“挖坑”算计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考虑从“合同诈骗”的刑事犯罪角度进行打击。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闭店行为的监管,尤其要关注经营业绩不佳又存在大量预收款项的商家,在信息审核方面多加几把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对预付费行业建立资金监管及信息审查制度。

总的来说,解决“职业闭店人”乱象,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的良好发展。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