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度电成本驱动行业技术升级 远景储能钱振华:储能要成为“源网荷储”中的重要角色

2024-04-17 14:10:13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摘要
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运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新型能源体系的推动下提速。为应对可再生资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并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技术应运而生。这背后,成本问题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核心要素

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运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新型能源体系的推动下提速。为应对可再生资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并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平稳新能源并网后的电网运行,成为其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

“储能则是电源、电网侧的‘稳压器’,作为一种灵活性的调节资源,可以帮助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同时可以帮助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成为新型能源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新型能源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储能未来要担任好推动‘源网荷’体系向‘源网荷储’发展的重要角色。”日前,远景储能CTO钱振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然而,当前储能市场的应用情况显示,无论是大型储能系统还是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都未实现规模化。这背后,成本问题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核心要素。

电芯大型化趋势不会改变

2023年以来,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系统发展驶入快车道,电芯、系统的能量密度、容量规格不断提升。

“其实无论是储能大型化发展趋势,还是技术升级,背后驱动因素都是要降低储能的度电成本。”钱振华向记者表示,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储能最终要扮演好“源网荷储”中的重要角色,但目前从能源结构转型层面看,“新能源+储能”的度电成本对比传统火力发电仍有距离,要实现储能对新型能源系统‘稳压器’的功能,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成本下降仍是必由之路。

日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向记者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在电力系统调峰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储能的电力系统调峰成本偏高。锂离子电池储能调节成本为0.35元/度~0.5元/度,抽水蓄能调节成本为0.25/度~0.4元/度,火力发电调节成本仅0.06/度~0.12元/度。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储能电芯、系统大型化发展的背后逻辑,一定程度上也是降低度电成本的需要。钱振华也表示,储能大型化发展趋势,对度电成本的降低是有推动作用的。

基于此,提及未来储能发展方向,钱振华认为,虽然下一个行业标准仍未有定论,但目前判断,电芯大型化趋势不会改变,可能未来两年产品设计依旧会围绕大型化思路展开。

日前,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也向记者表示,未来储能还有很大的技术进步空间,储能度电成本会降低至0.1元以下,“新能源+储能”的度电成本可能会降低至0.3元以下。

破解“同质化”难题仍需核心技术创新

实际上,除了度电成本的问题,近年来储能产品在电芯、系统等大型化发展趋势中,也陷入了新的困局。一方面,是近年来业内对于“储能产品趋于同质化竞争”的讨论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储能行业在未来新能源结构中的定位问题也亟待明确。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在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上直言,“储能行业中,电芯也好,系统也好,都高度同质化”。

近年来,从储能市场产品设计看,电芯和系统规模不仅趋向于大型化,同时在容量设计上也面临着同质化的现状。仅通过2024年以来各家发布的新品容量,也不难看出一二,例如“特变电工(600089)新能源发布全新5MWh液冷集装箱”“科华数能发布5MWh液冷储能电池系统”等。

“虽然大家现在都说储能产品同质化,但实际相同容量的储能产品并没有真正‘同质化’竞争,各家企业的产品设计核心数据也大有不同。”钱振华向记者举例,以此前快速发展的风电产业为例,现在风电产品的塔筒、叶片都向超100米以上设计,兆瓦也越做越大,但实际运行后不同企业的塔筒重量、发电效率可能不尽相同,核心数据是存在差异的。

类比到储能系统同样如此。钱振华告诉记者,同质化是行业看到的储能产品表象特点,但是从实际电芯良率、循环次数、使用的固定成本等方面来说,每家的技术创新和数据表现并不相同。钱振华表示,“以近期多家储能企业发布的‘交直一体’结构产品为例,各家PCS(变流器)也不一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苗诗雨 摄

据悉,日前远景储能发布了全球首个“交直一体”5.6MWh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自研350Ah储能专用电芯,在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到5.6MWh,适用4~8小时储能场景。该储能系统支持肩并肩、背靠背,单个储能单元超22MW,并且搭载了远景最新GenGrid生成式电网技术,实现“1+4”全栈构网。

仅以“交直一体”为关键词对比目前储能市场相关产品,记者查阅发现,各家安全、性能等核心数据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在系统电芯的排列组合方式上也有不同的设计。

实际上,关于产品同质化这一问题的探讨,多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内部人士观点各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钱振华表示:“储能产品的电芯容量并非以大至上,电芯的容量需要在经济性、安全性、可制造性的基础上进行寻优确认。”

在钱振华看来,未来储能系统竞争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降低产品度电成本的同时,保障安全和性能等核心技术指标提升;二是要在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趋势中扮演好更重要的角色,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