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8 万元,同比大增101%;公司收入中海外占比42.46%,恢复至2020 年以来最高水平,海外订单毛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公司具有安徽、上海、越南等生产基地,越南龙磁净利率水平29.36%,显著高于国内,规划在泰国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子公司恩沃新能源2023 年受行业去库拖累,增速不及预期,2024 年随产业链去库完成,欧洲、南美地区布局贡献收入,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事件
2023 年归母净利润7388.62 万元,同比下降29.71%。
龙磁科技2023 年营业收入10.7 亿元,同比增长15.35%;归母净利润7388.62 万元,同比下降29.71%;归母扣非净利润7069.83万元,同比下降19.92%;毛利率28.91%。基本每股收益0.62 元/股。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2 元(含税)。
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7.85 万元,同比增加101.12%。
4 月25 日晚间,公司发布一季度报告称,一季度收入2.53 亿元,同比下降2.32%;归母净利润3077.85 万元,同比上升101.12%;扣非净利润2462.8 万元,同比上升84.45%;毛利率30.82%。
简评
永磁业务保持增长,软磁业务扭亏有望。
2023 年公司磁性材料营收9.13 亿元,同比+5.51%;其中湿压磁瓦产量3.81 万吨(+8.91%),销量3.69 万吨(+11.44%),截至2023 年底公司形成4.5 万吨/年产能规模,规划目标6 万吨/年,在规模体量上赶超日本TDK 的同时技术也接近或达到TDK 水平;软磁业务的龙磁金属2023 年营收6502 万元,净利润-3067万元,尚未扭亏,目前已经形成SMC 磁粉芯4000 吨/年,铁氧体软磁3000 吨/年,铁氧体软磁粉芯已经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并开始批量供货,将带动软磁业务扭亏为盈。
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01.12%,毛利率30.82%。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 亿元,同比-2.32%,归母净利润实现3077.85 万元,同比大增101.12%,毛利率水平回升至30.82%,较去年同期提升3.63 个百分点。一季度费用5176 万元,费用率20.4%,同比增1.90 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1855万元,占比销售总额 7.32%,为单季度历史最高。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海外生产基地持续推进。
2023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42.46%,为2020 年以来最高水平,但尚未恢复至2020 年前水平。海外订单毛利率水平高于国内订单,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对毛利率水平形成积极贡献。公司目前已经建成越南生产基地,产能规模4000 吨/年湿压磁瓦,2023 年越南龙磁营收9802.16 万元,净利润2878.15 万元,净利率高达29.36%,公司近三年平均总净利率分别为16.3%/11.3%/7.2%,海外基地净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国内。此外公司规划在泰国新建生产基地,目前已经签订土地销售合同。泰国基地建成后,重点进入海外客户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生产占比和销售占比,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竞争力和海外客户市占率水平。
微逆业务短期承压,海外布局清晰,未来成长可期。
2023 年公司完成恩沃新能源并购,持有其51.48%股权,并完成并表。公司在业务上完成了软磁粉料-磁粉芯-电感器件-微型逆变器的全产业链布局。恩沃新能源永康生产基地产能30 万套/年,正在新建设上海生产基地。2023年随光伏微逆行业去库影响,业务增速放缓,2023 年完成收入7097.69 万元,毛利率43.84%,净利润754.61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微逆产品迭代,具有400 瓦、800 瓦、2000 瓦产品,重点布局欧洲、南美等市场,随着产业链去库完成,今年出货将继续增长,未来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 年营收13.0/15.7/18.6 亿元,归母净利润1.4/1.7/2.3 亿元,对应PE 为20/16/13 倍。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高速增长,对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以及软磁、电感等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作为稀缺的高端永磁材料生产商,规模、技术水平都将对标全球一流,受益行业高增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公司切入需求增速更高的软磁及新能源元器件领域,新布局微型逆变器领域之后,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更加完善,产品协同效应显著。业绩具备高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铁氧体永磁湿压磁瓦产能目前4.5 万吨/年,未来规划到6 万吨/年,永磁产能处于快速扩张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或影响公司业绩;2、磁材上游原料为铁红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或有损利润;3、软磁产品向下游延伸电感,产品需要得到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厂的认证,若认证进度不及预期或影响产品销量;4、产品下游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密切相关,若政策变动影响终端需求,则或影响公司业绩释放;5、微逆产品市场主要在海外,存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