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概要: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16.0%),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49.8%),对应基本EPS为0.46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0亿元(-47.2%);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送红股4股。2024Q1营收为18.6亿元(同比+10.0%,环比-10.8%),归母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20.0%,环比-38.7%),单季度EPS为0.09元;
镁价持续探底,深加工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由于下游需求不足,产品出口减弱,以及硅铁、煤炭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2023年镁价基本维持底部震荡态势,镁锭均价为2.22万元/吨,由于高基数原因,同比下降27.6%。受产品价格疲软拖累,报告期内公司镁合金产品营收为25.3亿元(-23.6%);铝合金方面,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影响,产品营收同比大幅降低48.2%,连续两年下降。与此同时公司深加工产品继续拓展:镁合金方面积极拓展仪表盘支架、座椅支架等中大型镁铸件项目,建筑模板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表面处理工艺,已与部分国企达成合作意向并实质性取得订单;铝合金方面,公司加速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扩大了微通道扁管、汽车结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销量;全年镁铝深加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8%,相比2022年同期的27%有明显增长。从分产品盈利性来看,虽然受镁价下行负面影响,但公司深加工产品继续深化布局,镁合金和镁深加工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8.1%(-11.1pcts)和12.4%(+4.4pcts);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铝合金毛利率为6.3%(+4.7pcts),铝深加工产品毛利率为10.3%,基本保持稳定;
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1%,主要为折旧摊销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9%,原因为汇兑收益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3.9%,主要因为销售价格下跌,应收账款增加及利润下降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337%,主要是融资增加收到的现金所致;
2024Q1业绩超预期:考虑到2024年一季度镁价仍处于探底过程当中(均价1.96万元/吨,同比下滑8.7%),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量的增加,以及规模化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产品盈利性的同比增加。报告期内管理费用率为2.3%(+0.4pcts),主要由于资产折旧及摊销费用同比增加所致;
镁铝比再回历史低位,关注深加工产品渗透进程:受供需宽松格局影响,镁价在经历了持续调整后,镁铝比目前已降至1的历史低位,镁合金从经济性角度替代效应再度凸显。
公司作为镁行业龙头企业,现已具有从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镁合金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同时公司还在持续扩大原镁和镁合金产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镁合金应用需求,巢湖5万吨原镁项目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五台云海扩建项目在建设中、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已于2023年底镁生产线热负荷试车启动,中长期规模优势持续加强,产业链不断优化。同时还布局掌握原材料硅铁等上游资源,结合中国宝武规模化生产技术和装备优势,未来能够有效稳定镁产品价格,推广引领镁合金在下游领域不断扩大应用;
一体化压铸不断取得新进展:镁合金凭借其优良的压铸性能,可以满足汽车一体化结构件压铸需求。公司去年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投影面积均大于2.2m?,较铝基材有效减重32%;2024年3月,与某汽车厂商签订协议,合作开发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化压铸件。将有力推动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件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对于镁合金在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超大部件的应用具有战略意义;
投资建议:虽然受镁价低迷影响,公司2023年业绩有所下滑,但得益于较低的原材料价格,深加工产品向下游领域不断渗透。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应逐步淡化镁价格周期波动,重视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汽车、建筑、储氢等领域应用推广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全面受益。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97/128/151亿元,同比增长27%/32%/18%,实现归母净利润4.1/7.1/9.7亿元,同比增长32%/76%/36%,对应PE32X/18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