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1、5月11日,据央行网站,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2024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2024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2、5月11日,据证监会网站,近日,媒体报道浙江瑞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跑路”,引起各方关注。证监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证监局、基金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瑞丰达公司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依法从严处理。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等通报情况,加强协同配合。下一步,证监会将与有关方面一道积极稳妥推进风险处置,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券商最新研判
国盛证券:指数蓄势上攻,重点关注两大方向
1、市场在经历了调整后,迎来反弹,沪深两市成交有所放量。从技术面上看,沪指调整回补了部分跳空缺口之后,直接弱转强反包并创出了年内新高,保留了整体的上行趋势,短期向上冲击3200点整数关口的概率较大。
2、资金方面:上周四,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没有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亿元。近期除月底或节假日前,央行的逆回购投放力度大幅缩减,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市场资金相对充裕,央行为维持流动性平衡无需过度投放资金;二是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为后续的货币政策留足空间。四月下旬以来,北向资金对A股的买入力度开始加大,A股的底部价值得以体现,在外资的加持下,指数有望迎来稳健上涨。
3、资讯方面:5月9日上午,杭州市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全面取消住房限购。同日下午,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南京、杭州、深圳等多个热点城市陆续传出限购松绑相关的利好消息。取消限购目的是想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来加速风险出清,但这并不代表楼市能再度崛起,地产债务问题以及人们购房意愿的下降都预示着房价未来难有大幅上涨机会,房子也将从商品属性真正回归居住属性。
4、操作策略:市场整体上涨,沪指反包再创年内新高,上行趋势得以维持。但目前依然有个隐忧,就是市场缺乏核心主线,资金无法形成合力,导致板块轮动格局较难打破,这对于后续指数的上涨较为不利。从市场的表现也可看出,虽然多数个股上涨,但量能却未突破万亿,说明部分资金在兑现离场后选择了观望。
5、接下来观察的点有两方面,一是是否会出现核心主线,形成资金合力带领指数上涨,目前潜力较大的是涨价概念的顺周期方向,以及政策利好加码的合成生物方向,且目前整体也处于相对低位,有上涨空间。若能形成赚钱效应,则会吸引增量资金入场,后续指数上涨可期。策略上,五月少了业绩因素的影响,资金对于消息面和资金面的关注度会大幅提升,题材股和趋势股会更受青睐。核心关注方向依然是化工、有色和生物医药等板块,可寻找回调机会做趋势布局。
东吴证券:本轮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1、继2-3月流动性回补、风险偏好修复驱动的第一波大盘超跌反弹以来,A股迎来了市场底部区间的第二轮反弹行情。随着 4月中下旬北向资金的大规模流入,A 股开始加速上行,沪指由4月23日的3022点升至5月10 日的3155点。近期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本轮行情的持续性以及外资能否持续流入,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2、外资是本轮行情的助推器,往后看行情能够持续多久,关键也看外资回流的持续性如何。4月末以来,A股迎来了外资的大幅增配,4月24日至5月10日期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约4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三周的净流出态势;北向资金的流入,一是能够直接带来增量资金,推动市场上行;二是会带动成长风格/核心资产相对占优;三是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提高内资参与的积极性和市场赚钱效应。
3、当前投资者在谈论北向持续性的时候,顾虑一:若海外股市走强,是否会出现“虹吸效应”?有风险,但短期内可能性偏低。我们认为外围市场走强所驱动的资金撤出或较为有限,日/印指数与A股之间确实显示出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但是日本短期内汇率波动问题仍是“留住”外资的巨大阻碍,而印度选举局势不明朗,我们推断新兴市场对于A 股外资的虹吸效应短期内仍然偏弱。
4、顾虑二:在A股“估值洼地”得到部分填补后,资金是否会进一步入场?洼地还未填平,支持外资维持短期内的温和流入。港股、A股本轮能够被外资大幅增配,美/日/印等主要市场估值均已处于高位、外资需面对较高的下跌赔率,而中国资产仍属于“估值洼地”,配置性价比较高,因此导致了资金在国别间高低切换。即使当前A股估值的历史分位已较前期有所回升,但外资交易的一定不是估值本身,交易行为背后必然包含对于各国经济及基本面相对强弱的考量。
5、从外资视角来看,去年以来中国微观基本面层面相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弱势”已经开始收敛。但相反的是,中国指数的估值却始终向下,甚至由溢价转为了折价。通过观测近5年来中国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的估值发现,考虑估值和基本面,当前中国资产的“估值洼地”仍未填平,支持外资维持短期内的温和流入,但是更大规模、更长线资金的入市还需要更多基本面预期拐点的出现。
(三)券商行业掘金
国金证券:从“04专项”复盘展望AI时代的机床产业政策
1、复盘:“04专项”政策目标为核心技术国产化突破,奠定国产替代基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第四项,一般简称为“04专项”,同时推出了六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包括“应用示范工程”资金补贴、产品加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与财政性资金支持挂钩、设备添置费部分抵扣所得税或加速折旧等鼓励措施,助力专项顺利落地。
2、“04专项”为机床行业的国产替代奠定基础:在“04专项”支持下,国内高档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04专项”实施让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实现了从600小时到2000小时的跨越,精度指标提升20%;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轴摆角铣头等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机床行业有较多上市公司参与了“04专项”课题,加速技术实力进步。
3、AI时代的机床产业政策目标有望过渡为在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数控系统重点关注。数控系统有望成为AI技术落地核心场景:数控系统的运行涉及大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我们看到目前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数字孪生等技术已经在数控系统插补、热误差补偿、路径规划等领域不断推进研发,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化数控系统。
4、国内外数控系统厂商加码布局,AI技术或成新的核心竞争点:目前西门子、发那科、海德汉等海外头部数控系统厂商均积极加大AI技术应用,国内数控系统领军企业华中数控(300161)推出的华中9型数控系统,集成了AI芯片,融合了AI算法,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AI技术目前快速发展或带来行业新一轮洗牌机会。
5、AI时代的机床产业政策目标有望过渡为在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国内机床产业政策支持目标有望从核心技术国产化过渡至新方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控系统有望成为AI技术落地核心场景,建议重点关注数控系统领军企业华中数控,同时建议关注有望受益机床产业政策支持的科德数控、海天精工(601882)、纽威数控、豪迈科技(002595)。
甬兴证券:人形机器人(300024)带来广阔市场,国内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1、对于六维力传感器而言,标定需要同时考虑六个维度。一般来说,校准和标定的方法和内容基本相同、设备一致,都需要采用六维联合加载的方式,即三方向的力和三方向的力矩同时加载。六维联合加载标定的样本空间过于复杂,一维力传感器只需9个样本点来标定,六维力传感器的样本空间则包含531441个样本点。
2、理想的六维力传感器每个通道的输出只与本通道的加载力/力矩相关,与其他通道无关。但实际上由于弹性体的机械机构、传感器的机械加工精度、应变片粘贴技术、测量方法等原因,使得每个施加在传感器的力/力矩都会对其他输出信号产生影响,即维间耦合。在平衡静/动态性能同时,消除维间耦合的解耦方法常见有两种,即硬件解耦和软件解耦。
3、六维力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国内销量保持较高增速。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的碰撞测试、轮毂、座椅等零部件测试以及基于力触觉的人机交互、类人机器人、生物医学研究、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8360套,同比增长57.97%,其中机器人行业销售4840套,同比增长62.58%。
4、传感器作为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的关键部位,在人形机器人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通常安装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机械臂之间,用于检测作业中的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多维交互力/力矩,并将交互力/力矩反馈给机器人力控制系统。相较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手部的受力方向更复杂,手部的力量感知应该用六维力传感器实现。
5、六维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将为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带来较大增量,国内多家厂商现已开始布局,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应用,相关厂商有望长期受益。相关标的:柯力传感(603662)、东华测试(300354)、高华科技、万讯自控(300112)、四方光电。
周文凯 05-12 22:21
王治强 05-12 21:31
王治强 05-12 21:14
贺翀 05-12 19:16
刘畅 05-12 18:42
刘静 05-12 17:56
董萍萍 05-12 16:24
张晓波 05-12 1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