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涉及将药物传递到特定目标、并保证合理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方法和系统。作为创新药物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药物递送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蛋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热门药物递送领域共发生42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交易总金额达到63亿元。近日,主攻“AI+药物递送”的剂泰医药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当医药产业投融资趋冷,药物递送的热度为何居高不下?在如此专业的领域,AI如何发挥作用?在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未平之际,国内的药物递送平台企业是否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6月21日,剂泰医药CEO赖才达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介绍,目前各大药企都在寻求药物递送技术的长期合作伙伴,未来两三年是行业的关键阶段。他认为,对于赛道企业来说,商业化的最大挑战还是在科学层面——如何突破递送系统的困难点。
药物递送“卡脖子”技术待解,未来两三年是行业的关键阶段
据Precedence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药物递送市场规模为584亿美元。随着市场对药物递送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全球药物递送市场到2032年将达到2478亿美元左右,2023—2032年将达到15.60%的复合年增长率。
对于化药和单抗等相对成熟的药物,新的递送技术可以改善药物的缺点、达到更好的给药效果。对于PROTAC(靶向蛋白降解嵌合体)、核酸药物、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基因编辑和细胞疗法等领域,药物递送技术是确保其顺利进入细胞内部进行表达的“卡脖子”环节,涉及靶向组织器官、高效胞内递送和内涵体逃逸等关键问题。
剂泰医药总裁兼研发负责人陈红敏表示,对于核酸药物,药物递送更具挑战性。例如,脂质纳米颗粒(LNP)是目前配制和递送核酸药物的标准方法,通常由四种不同的脂质成分组成,这些脂质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既可以被独立优化,也可以按各成分的相对比例进行优化。
因此,找到LNP的最佳组合如同大海捞针,而随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及Alphafold(一个人工智能程序)等新技术取得突破,AI是比传统DOE(全因子实验设计)方式更好的选择。
资料来源:剂泰医药
赖才达认为,药物递送技术的投入和研发风险小于First in class(首创新药)的药物靶点发现,但在成药方面存在巨大价值,这可能是该领域投融资逆势增长的原因。目前各大药企都在寻求药物递送技术的长期合作伙伴,未来两三年是行业的关键阶段。适应症方面,公司将聚焦肿瘤和自免领域,而在中枢神经疾病、罕见病等领域,公司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借助BD项目扩展公司在海外平台的布局。
高质量的高通量数据是国内AI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动脉网发布的《药物递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目前主流的药物递送技术包括偶联、主流病毒载体、常用核酸纳米载体,以及外泌体、微针药物递送等前沿药物递送技术。
以ADC(抗体偶联药物)为代表的偶联技术是最火热的药物递送技术之一。《白皮书》显示,ADC成为2023年国内最亮眼的BD交易突破领域——该领域共达成20件BD交易,金额高达246.7亿美元。
目前,专利壁垒限制是国内相关核酸药企应用LNP的主要卡点。作为国际龙头公司,Arbutus公司在LNP技术上的专利覆盖非常完整,在2030年专利到期之前,其保护难以撼动。国产厂商如想使用商业化LNP,一方面可以通过获得Arbutus的授权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LNP结构研发入手,打造自主专利壁垒。
根据《白皮书》,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LNP技术平台的初创企业共有21家,包括剂泰医药在内的大部分企业成立于2020年后,成立最早的浙江海昶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完成D轮融资。记者注意到,除了剂泰生物,国内多家在LNP递送系统开发上表现出色的初创企业如深圳深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均使用了AI技术进行LNP的优化设计。
数据来源:《白皮书》
赖才达表示,目前中美是AI应用赛道中跑得最快的,国内企业在算法、算力方面仍有进步空间,但在数据量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AI制药行业中,数据比算法更重要,高质量高通量的数据会成为中国最新一代AI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赖才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美在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竞争态势,但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产品管线或递送平台级别的合作仍然是畅通的,未来还需要继续观察。他认为,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拥有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被打压的概率很小。
刘畅 06-24 18:14
张晓波 06-24 18:08
张晓波 06-24 18:04
张晓波 06-24 17:57
董萍萍 06-24 17:54
刘静 06-24 17:49
周文凯 06-24 17:46
周文凯 06-24 17:4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