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全球卫星宽带业务快速增长 我国商业航天火箭持续突破

2024-06-26 07:53:19 智通财经 
新闻摘要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联合试车任务成功,商业航天火箭关键技术持续突破。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航天领域国际交流不断深化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601066)发布研报称,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联合试车任务成功,商业航天火箭关键技术持续突破。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航天领域国际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商业航天方面,根据SIA《2024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卫星宽带为卫星服务领域增速最快市场,同比增长40%。美国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完成第50次发射,成功率达92%。Starlink手机直连卫星开展日本区域测试。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1、我国商业航天动态: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商业航天火箭关键技术持续突破。根据航天科技集团披露的信息,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十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试验全程用时6分钟左右,火箭经历了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缓速下降五个阶段;试验全面验证了3.8米直径箭体结构、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大推力强变推可复用发动机技术、双低温增压输送技术、返回着陆的高精度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及健康监测技术,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联合试车任务成功。近日,中科宇航完成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8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与伺服匹配飞行全工况联合试车。试车发动机为双向摇摆状态,可满足6度摆圆控制需求。验证了力箭二号一级发动机与伺服系统的匹配性,获取了发动机动态摇摆特性等关键数据,并检验了力箭二号一子级发动机首飞状态。力箭二号是中科宇航自主研制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面向未来我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建设和响应低成本货物运输需求而打造的一款大运力、低成本的液体运载火箭,总长53米,起飞重量625吨,起飞推力766吨,SSO运载能力8吨,LEO运载能力12吨,计划于2025年首飞。

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航天领域国际交流不断深化。6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天文卫星。该卫星是中法两国联合论证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将对伽马暴研究等空间天文领域科学发现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在航天领域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2018年中法联合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法国氡气探测仪着陆月球背面。

2、国际商业航天动态:

根据SIA《2024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卫星宽带为卫星服务领域增速最快市场,同比增长40%。SIA于6月13日发布了由BryceTech制作的第27份年度卫星产业状况报告。该报告评估了整个行业各领域的活动,从制造业、卫星服务、发射、太空可持续性和地面设备。2023年,商业卫星行业的收入增至2850亿美元,占世界太空业务的71%(去年为73%)。地面设备仍然是收入最高的行业,达到1504亿美元,约占行业收入的53%。2023年,772亿美元的卫星电视收入占所有卫星服务收入的70%。这相当于该行业总收入的27%。卫星宽带是卫星服务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比增长40%。消费者宽带收入目前为48亿美元。

Starlink手机直连卫星开展日本区域测试,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6月21日,美国FCC批准SpaceX可以使用其手机直连卫星联合KDDI在日本区域开展手机直连卫星通信试验,试验周期是6月21日至11月17日。试验频率2110-2116.7MHz。

美国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完成第50次发射,成功率达92%。2017年5月,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首飞,截至2024年6月21日,火箭实验室在7年时间里完成了50枚电子火箭的发射,2024年完成8次发射任务,50次发射总成功率达92%。火箭实验室是一家研发小型运载火箭的初创航空航天公司。致力于自主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该发动机区别于传统的燃气循环发动机,利用新型电泵提供燃料循环,且主要部件由真空3D电子束打印技术制成。

(责任编辑:贺翀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