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行业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由于今年政企客户IT 投入力度欠佳,下游需求体量不明朗,业内公司业绩面临压力。但短期承压是已被市场预见的,而科技的突破性创新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在短期迷雾中寻找投资机会,需要“提灯”向前看,对新技术的未来报以希望,从而遇见新成长的“朝晖”。
支撑评级的要点
行业旧驱动力乏力,基本面短期承压已被市场感知。由于宏观因素,政企客户信息化投入承压,行业迎来下游需求放缓的局面。经历2024 年上半年的市场对此已经有明显反应:iFind 显示截止到7 月31 日计算机指数(1)年内跌幅约25.1%,跌幅领先;(2)2024E 的PE(TTM)估值为30.1X,远低于近三年历史数值中位数94.2X。行业供给端(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未见明显收缩,行业或处于蓄力阶段,一旦新驱动力出现,还是能够重回高成长的。
近期成长机会有望来临,在于AI 大模型。AI 大模型是自2023 年以来行业最大的创新技术突破之一,经历元年的发展之后,有望在近期迎来平台、MaaS 应用、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商业化兑现。只是时间节点还有待跟踪、观察。
中期机会更为广阔,在于机器人、智能驾驶和低空经济等泛AI 领域。我们同样看好目前技术、产品和商业生态尚未完全定型但有加速趋势的中期机会。这些赛道不仅有近期的催化事件,而且需求端比较明确,政策上也在重点推动。
投资建议
行业基本面虽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但投资机会却往往孕育于此。泛AI 领域(机器人、智能驾驶和低空经济等)是创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初具商业化基础。其中机器人感知决策、下游应用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设计、测试等环节,智能驾驶的智能座舱、感知系统、高精地图、ADAS 等环节,以及低空经济飞控系统和空管系统,会是比较优先级较高的切入点。
其他一些细分机会存在于景气度保持相对较好的赛道,如行业信息化(如交通、能源、财税)和各个领域的信创(如芯片、核心系统)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核心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政策落地延后;宏观经济走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