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间,亚信科技(1675.HK,股价5.22港元,市值48.82亿港元)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
报告期内,亚信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94亿元,同比下降8.8%;净亏损人民币7000万元。亚信科技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受BSS(指业务支撑系统)等传统业务订单价格大幅承压、商务协商难度加大、订单进度大幅延缓的影响,中期业绩显著承压。
在8月15日的亚信科技2024年中业绩媒体沟通会上,亚信科技首席执行官高念书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上半年公司的确遇到很大挑战,但下半年预计业务会反弹回升,根据目前情况看,预计今年全年利润比去年有所增加。他表示,公司会用如大模型等新的技术延缓BSS领域的收入下降态势,新业务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来推进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交通、政务、消费、汽车、金融等领域的拓展。
传统业务收入下降,上半年业绩承压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亚信科技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展现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各行业企业客户的投资预算普遍呈现紧缩态势,特别是通信行业增长放缓,投资周期处于波谷,运营商对于成本压降的力度陡增,导致公司订单价格大幅承压,商务谈判难度加大,订单进度大幅延缓,BSS等传统业务收入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具体而言,上半年,亚信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94亿元,同比下降8.8%。由于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期内出现净亏损人民币7000万元,上半年业绩承压。
图片来源:财报截图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情况,高念书在沟通会上表示,由于运营商成本压降影响,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毛利润以及净利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原因为,运营商成本削减导致商务谈判周期延长,超出了原先的预期,导致许多业务的完成时间从上半年推迟到了下半年,商务决策的时间周期因此变得更加漫长。
高念书认为,公司业务收入下降主要还是由于传统业务BSS下滑导致的。财报显示,上半年,亚信科技的传统业务BSS收入下降了18.1%,由去年上半年的21.91亿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7.94亿元,下降幅度较大。
“BSS的下降在公司预期内,但是下降幅度这么大有点超出预期。”高念书说。他表示,公司的传统业务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运营商加大了谈判力度以期降低成本,导致商务谈判难度提高,进而使得合同签订周期延后,原本应在上半年完成的协议可能会推迟到下半年。另一方面,单价的下降确实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影响。传统业务谈判难度的加大和单价的降低,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收窄。
不过,上半年,亚信科技的“三新”业务(即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网络支撑系统)保持双位数增长,收入为12.00亿元,同比上升10.0%。
对于公司在“三新”业务领域的表现,高念书指出,“三新”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数智运营业务的恢复。此前,亚信科技在与艾瑞咨询的整合过程中经历了一段阵痛期,但经过一年的磨合,阵痛期已基本结束,因此数智运营业务在恢复性增长。其中,与艾瑞咨询的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其次,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新兴数字资源的整合,不仅与运营商充分合作,同时与互联网公司,如阿里数据、腾讯数据、火山数据等均展开充分合作。
尽管上半年面临了较大挑战,但对于下半年的业绩表现,高念书依旧持乐观态度。他表示,下半年预计业务将会反弹回升,BSS业务收入在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尽管与去年相比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但下降幅度将会缩小,预计2024年全年利润将较去年有所增加。
创新技术延缓传统业务下滑趋势
高念书说,下半年,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与此同时,将加大对大模型的投入,向运营商提供新技术,确保技术投入物有所值,通过新技术帮助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缓解其面临的成本压力。在新业务领域,将加大力度,推进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交通、政务、消费、汽车、金融等多个新领域的发展。
亚信科技也在财报中提到,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以及在提升运营效益及客户满意度的过程中,对“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驱动的项目需求显著增加。上半年,“AI+”类项目订单金额升逾55%,其中“AI大模型+BSS”创新应用项目达56项。
上半年,亚信科技发布“渊思”行业大模型产品系列,正式推出1个通用人工智能与认知增强平台TAC MaaS、3款行业大模型、8大认知增强工具。
围绕亚信科技在行业大模型领域的布局,高念书表示,亚信科技的强项不是做通用大模型,而是在专业领域背景深厚。“通用大模型到具体应用方面,我认为还有比较大的鸿沟,我们主要填补通用大模型和具体应用之间的鸿沟。”
高念书认为,亚信科技对通信领域的业务逻辑、场景、短板的理解,是公司在行业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优势。“我认为未来这个(指行业大模型)规模比较大,但是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对行业理解有多深,如果对行业不了解、对行业领域不了解,大模型没有用、发挥不了作用。”
他表示,在发布自研的行业大模型之外,亚信科技也将与阿里、百度等头部通用大模型厂家深度合作,加大大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我们(与头部通用大模型厂家)没有竞争,我并不做通用的(大模型),我们是基于专业、行业背景跟他们结合,所以有非常好的互补性。这块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董萍萍 08-16 00:51
王治强 08-15 08:51
周文凯 08-15 08:18
张晓波 08-10 11:30
张晓波 08-09 09:42
王丹 08-07 07: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