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捷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19 22:29:04 同花顺
新闻摘要
融捷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公司主要从事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均位于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的中上游,终端应用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等,其中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是动力电池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和增量来源。截至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了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产业主要布局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的中上游,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形成了从资源采选到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

融捷股份(002192)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均位于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的中上游,终端应用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等,其中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是动力电池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和增量来源。

1、终端应用领域

(1)新能源汽车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依旧呈现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5%。截至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了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2022年2023年2024年1月至6月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终端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促进锂电池产销量的提升。据中国动力(600482)(600482)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3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销量为402.6GWh,累计同比增长40.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18.1GWh,累计同比增长26.6%,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84.5GWh,累计同比增长137.3%。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30.6%,累计同比增长29.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69.4%,累计同比增长35.7%。2024年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73.7GWh,累计同比增长18.6%,合计累计出口占前6月累计销量的18.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60.0GWh,累计同比增长8.2%;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为23.9GWh,同比增长48.6%。

2024年上半年来看,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和出口量同比都有所增长,印证了动力锂电池行业对锂产品需求的强大支撑。

(2)储能领域

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受风光装机量好于预期、储能系统价格逐步企稳,以及海外需求释放等因素影响,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16GWh,相较去年上半年的87GWh增长了41%。从海外市场看,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月至6月我国其他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3.6GWh,同比增长106.7%。

储能全球市场方面,以中国、美国、欧洲“领衔”的全球储能市场,对储能电池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家及地方支持储能政策密集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广东、青海、宁夏、山东、山西等24省区市规划了“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累计达到65.85GW。而欧洲、美国作为中国储能产品的两大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占据中国电池出口总额的40%和30%。据预测,美国市场2023年—2025年的装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8.5%,到2030年,北美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200GWh;欧洲市场到2030年则将部署约200GW电池功率容量的储能设施。这意味着,中国储能电池企业或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储能产业的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带动储能锂电池的市场规模逐步增长中,也会推动锂产品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上游锂产品供给

(1)锂精矿进口量

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锂精矿257.8万吨。2024年6月份我国进口锂精矿47.4万吨,环比上月下降6.1%。锂精矿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以及巴西等国,其中锂精矿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占国内进口锂精矿总量约60.05%。

(2)全国锂盐产量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4年6月,全国碳酸锂产量约5.7万吨,环比增长8.0%,国内碳酸锂产量依旧处于增长水平。今年1-6月,我国碳酸锂累计产量为29.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5%;氢氧化锂累计产量为20.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4%。

我国锂盐产量集中度较高,碳酸锂主要集中在江西、四川、青海三地,上半年累计碳酸锂产量分别为11.3万吨、6.0万吨和5.7万吨,其中三地累计生产的碳酸锂总量占全国的比例超过70.0%;氢氧化锂主要集中在江西和四川两地,上半年累计氢氧化锂产量占全国氢氧化锂总产量的超过90%。

(3)锂产品价格走势

2024上半年,由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去库存量较大,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速放缓,由此导致碳酸锂的需求增长也放缓,且显著低于碳酸锂供给的增长,影响锂盐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今年上半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最高在3月中旬达到约11.3万元/吨,最低于6月末跌至8.89万元/吨,总体市场均价约10.37万元/吨,同比下滑约69%,这一价格下滑趋势大大压缩了锂盐企业的盈利空间。

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同样锂精矿也经历着价格低迷的阶段。进入2024年后,海外矿山定价模式的改变使得锂矿价格变动趋势更贴近锂盐价格变动趋势,上半年锂精矿价格与锂盐价格走势大体一致,基本呈现先跌后涨、再随着供应端产量增加其价格逐步回落的整体走势,但整体滞后于锂盐价格走势。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锂产品价格相对去年而言波动幅度更小,变化也较为平稳。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产业主要布局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的中上游,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形成了从资源采选到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设备制造,主要产品为锂精矿、锂盐和锂电池设备。其中锂矿采选业务以自有矿山的锂辉石为原料,经过采矿、选矿生产出锂精矿,用于生产电池级锂盐,包括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原材料,电池级锂盐广泛应用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未发生变化。

1、锂矿采选业务

公司拥有康定市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的采矿权,已形成105万吨/年露天开采能力及45万吨/年原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是目前国内已进入供应渠道的持续在产锂辉石大型矿山。

报告期内,公司锂矿采选业务创新设备检修模式,采取了生产与检修并行的新工作方案,大大缩短了冬休期时间及休后复产工作的流程时间,并创造了公司建矿以来最短恢复生产的记录。报告期内,融达锂业紧紧围绕“技术提质、管理增效”的经营方针,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持续实施选厂提质改造,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破碎系统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接下来公司将围绕技改工作科学组织调配、提高产线效率、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工艺水平,将现有选厂通过提质改造实现选矿产能、产品品质、工艺指标的实质提升。

公司计划建设250万吨/年锂矿精选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资源产出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将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配合和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推动项目重新选址论证工作,截至目前选址尚未确定,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锂盐生产及加工业务

公司锂盐生产及加工业务主要有两部分,合并范围内的锂盐业务是从事粗制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的精加工提纯业务,产品为电池级锂盐,现有产能4800吨/年;联营企业的锂盐业务是采用锂精矿为主要原材料,经湿法冶炼工艺生产出电池级锂盐,现有产能2万吨/年,自2021年8月20日起由公司受托经营。公司自有锂盐产能与联营企业锂盐产能合计2.48万吨/年。

报告期内,锂盐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水平区间,对公司锂盐业务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公司根据市场趋势变化,适时调整锂盐业务经营策略,一体化协调产业链产供销业务,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以此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并持续做好内控管理、风险管理、降本增效工作,耐心等待市场周期变化。

3、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

公司锂电池设备业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锂电池工厂规划、工艺规划、整线规划设计的能力,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公司锂电池设备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生产线上偏后端和装配段的设备,其主要产品有移动仓储式烘烤生产线、全自动注液机、全自动化成机等。

(三)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未发生变化。

(五)业绩驱动因素

驱动公司业绩实现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新能源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全面布局等。

1、产业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

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目标相继确立,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在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明确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近年来国内出台多项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从而对上游锂材料行业的发展和业绩实现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新能源行业全国性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政策引导逐渐转向市场自发需求增长。2024年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外发布,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随后5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中央财政预拨资金预算的通知》,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手提供大额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年度资金总额约为111.98亿元。本次细则出台,是去年7月延续和优化新能源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的长期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层面对于推动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再一次有力动作。随着国家层面加速推动汽车大规模以旧换新,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回应,密集部署汽车“以旧换新”激励政策,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恢复较高增速。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其后国家能源局充分肯定新型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顶层文件,进一步驱动表前大储装机规模的向上。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结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发展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延续高增速。碳酸锂作为电力储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储能装机规模的增量有望带动碳酸锂的需求增长。

2、新能源行业需求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储能行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内锂电池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加上小动力电池及动力船舶、消费电子等终端领域的需求。自2021年起锂电池终端应用需求持续增加,带动电池材料上游产业产能释放。结合储能市场、新能源领域、光伏设备市场以及消费电子等的市场规模显著扩展,终端应用需求扩容有望持续拉动“电池—材料(磷铁/三元/钴酸锂/电解液/金属锂)—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矿(辉石/卤水/云母)”整个链条的放量,推动锂盐及锂矿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3、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全面布局

公司与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均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布局,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且互为上下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锂矿采选、锂盐生产及加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主的锂电池材料环节和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控股股东在锂盐、正极材料及前驱体、负极材料、锂电池、锂电池回收及梯级利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了布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公司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并能有效抵抗市场波动时的经营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锂矿资源储备

近年来,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可持续的、稳定的锂资源(锂盐)供应,已是下游锂电池材料厂、电池厂、甚至是汽车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拥有康定市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采矿权,矿山储量2,899.50万吨,平均品位超过1.42%,位于我国最大、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甘孜州甲基卡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区。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氧化锂含量高,矿脉集中,开采条件优越,是公司打造锂电池材料产业一体化、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的坚实资源基础。

2、产业链协同效应

公司与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均在锂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进行布局,互为上下游。

公司将依托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和公司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完整布局,进一步打通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助力公司共享技术传承并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3、持续的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帮助公司保持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知识产权主要来源于锂电池设备业务和锂盐业务,相关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知识产权16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共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88件。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主要业务位于锂电池产业链,在生产和经营中主要面临的风险如下,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并谨慎决策:

1、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业均布局于锂电池产业链,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上游供应商,锂电池应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发展和公司业绩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政策拉动转为消费驱动,但其景气程度仍然受产业政策的影响;储能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行业在经济性尚未完全凸显的情况下,更易受政策影响。未来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或者储能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锂电池材料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市场策略和生产规划。

2、锂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锂产品主要包括锂精矿、锂盐等,产品销售价格不仅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还与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状况、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密切相关。若上述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锂产品销售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剧烈波动或大幅下跌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同时开拓价格更优惠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3、少数客户及关联方依赖风险

因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均在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布局,互为上下游,导致公司在不同环节均产生关联交易。公司锂精矿产量较小,主要供应联营锂盐厂的需求,暂无余量对外部单位销售,客户单一且为关联方。因行业特殊性,锂电池设备企业均采取与头部电池企业绑定并深度合作的方式,导致锂电池设备企业对少数客户的依赖性增强;公司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务目前规模偏小,主要战略客户为锂电池头部企业比亚迪(002594)(002594),且为公司关联方。公司合并范围内的锂盐规模较小,也会供应关联方需求,导致公司锂盐客户数量较少且有关联方客户。因此,基于公司所处新能源锂行业的特性、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目前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公司业务运营存在一定的少数客户及关联方依赖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不存在排他性,可向全市场客户销售。公司将不断提升产能、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开发更多无关联关系的客户资源,降低少数客户依赖性和关联交易占比。

4、锂矿外部环境风险

公司锂矿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当地自然、气候、环境等条件复杂;当地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人文、社会等环境也较为复杂,公司锂矿的生产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外部环境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生产劳动保护,应对高原高寒环境;并积极做好与当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融合,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社区环境。

5、锂矿采选相关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锂矿开发业务属于资源采选行业,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都有可能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矿山采选的环保成本可能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遵守安全环保和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定期检修设备,排除设备隐患;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降低工作失误风险。

6、锂矿精选扩能项目投产时间不确定性的风险

公司250万吨/年锂矿精选项目已于2021年完成项目备案,并于2021年7月完成了环评社会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但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公司锂矿精选项目需要重新选址。报告期内,公司锂矿精选项目选址尚未确定,导致项目建设及投产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推进相关工作。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以践行“行动策略落地之年”的总体方针定位,坚守“创新、进取、卓越、自信”的企业精神,围绕新能源材料产业核心业务,拓展夯实资源产业基础的经营策略,做好事业发展规划、事业落地和管理落地。以“全力打造三大竞争力,做价值创造型企业”为出发点,重点是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信息化系统搭建、持续提升模式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及效率,以打造公司的产业链、创新和管理三大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发展赋能。

2024上半年,受锂盐供给量持续增加和锂电池材料下游需求端增速放缓的影响,报告期内锂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锂精矿产品净利润同比减少;同时公司联营锂盐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前述原因共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1亿元,同比减少6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减少45.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亿元,同比增加140.33%。其中,公司于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增加104.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增加390.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增加60.90%。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规模小幅变化,其中总资产43.27亿元,相比上年度末减少了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3.09亿元,相比上年度末增加了2.74%。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