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百亿规模剩百万,债基也是"头部游戏"?

2024-09-01 17:17:14 证券时报网 
新闻摘要
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1万亿元,背后有着一段“债基故事”——各路公募奋勇争先,试图通过债券基金做大做强。在不具备可持续的大机构资源和稳定的公司经营环境,中小基金公司难以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规模债基纷纷“缩水”根据前海联合基金8月中旬公告,该公募拟召开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该基金的相关议案,会议投票表决时间为8月27日至10月8日

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1万亿元,背后有着一段“债基故事”——各路公募奋勇争先,试图通过债券基金做大做强。从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这依然是强者恒强的“头部游戏”。和头部公募持续稳固固收“基本盘”不同,中小公募债基“百亿剩百万”等案例,更能体现出其中的激烈竞争。

这预示着,过分依赖单只大规模基金以期弯道超车,很可能是一种高风险的博弈行为。在不具备可持续的大机构资源和稳定的公司经营环境,中小基金公司难以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强势机构客户退出,基金公司往往陷入被动局面。

大规模债基纷纷“缩水”

根据前海联合基金8月中旬公告,该公募拟召开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该基金的相关议案,会议投票表决时间为8月27日至10月8日。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基金规模只剩下100万元出头。根据该基金今年二季报,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60个工作日以上低于5000万元,前海联合基金已向中国证监会报告持续运作该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在2017年12月成立时,规模高达100.1亿元。甚至在成立后,其规模持续走高,2018年一度突破150亿元。但在2018年6月底,该基金规模一下子从150.36亿元下跌到30.14亿元。此后,该基金规模在2020年上半年时回升至90亿元左右,但随后以更快速度下滑,到了2021年上半年末规模就跌穿1亿元,于2021年底沦为迷你基金。从2021年至今,债市行情几度热火朝天,该基金始终波澜不惊。

实际上,这类债基不在少数。银河铭忆3个月定开债基在2017年12月成立时规模同样高达100.1亿元,但成立后规模持续下降,截至目前已只有2亿元出头。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债指数基金,在2019年5月成立时规模高达224亿元,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已不足55亿元。中信建投(601066)景晟债基在2022年6月成立时是一只规模高达80亿元的基金,但截至目前规模已不足6亿元。

此外,国联安恒鑫3个月定期开放纯债基金成立于2021年12月,规模达40亿元,截至目前规模已不足2000万元。前海联合泓瑞定开债券在2018年3月成立时规模为45.1亿元,截至目前规模已不足1000万元。鹏扬聚利6个月持有期债基在2020年1月成立时规模为32.04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已不足2亿元。

此外早在2023年12月26日,成立刚满一周的鹏扬淳旭债券基金规模也明显缩小。该基金成立规模达50.9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263户。根据该基金2024年一季报,该基金规模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就下降到了19亿元,截至一季度末有54.04%的基金份额由一名机构持有人持有。

对单只产品依赖明显

上述规模大幅下降的债基,主要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大多出自中小基金公司。二是不少基金存在机构占比过高情况,在持有人迅速赎回背景下规模急剧下降。

以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为例,该基金高达100.1亿元的募集规模中只有2名持有人。除前海联合基金以固收资金认购1000.10万份外,其余100亿份均由一名持有人持有。2018年6月底该基金规模开始迅速下降,和持有人赎回有密切关系。根据该基金2018年半年报,该基金在报告期内总赎回高达120亿份,抵消了49.86亿份的总申购后,总份额从成立时的100.10亿份下降到29.96亿份。

在该基金2021年底沦为迷你基金时,前海联合基金就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修改基金“自动清盘”规定。在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下,该基金本应按照约定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前海联合基金拟改为: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在6个月内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根据公告,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参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代表的基金份额为97.13万份,占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99.82%。该基金2021年四季报显示,这97.13万份由一名机构持有人持有,且是在当年的10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间买入的。事后来看,这并不能让该基金摆脱困境。此后,该基金运作持续萎靡,在没有其他资金进入情况下,前海联合基金以当初申购的1000万份额,通过开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方案方式维持运作。

这只规模曾高达150亿元的债基,一度支撑起前海联合基金公司的“半壁江山”。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在前海联合泓元纯债基金规模高达150亿元前后,前海联合基金的管理规模约为327亿元。随后由于该基金规模迅速下滑,前海联合基金的管理规模一度缩至160亿元左右。截至目前,该公司管理规模依然在100亿元上下徘徊。

相类似的,在银河铭忆3个月定开债基于2017年12月成立时,银河基金旗下约50只基金总规模尚不足800亿元,但该基金独占了100亿元。截至目前,银河基金旗下基金产品数量已有85只,管理规模不足1000亿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些情况,折射的是非头部公募在债基领域的发展现状。”南方地区一位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债基等固收产品规模水涨船高下,公募基金业整体管理规模已逼近32万亿元,但从单家基金公司来看,能“持续吃肉”的依然是头部大公募。

该市场人士具体分析称,对所有基金公司而言,债券基金都适合作为发展的“基本盘”。债券基金是一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业务,对基金公司的定制化服务与差异化配置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些年的确有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如前海联合)通过一些机构定制产品来做大规模,以期实现弯道超车。但这些机构资源比较有限,也很强势,往往以超高比例持有份额拥有绝对话语权。一旦在基金浮盈后大量赎回,基金规模会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最终走向清盘。事后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一定博弈成分。

“这些基金当初规模能上百亿元,说明是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后面出现机构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原因不仅是基金公司自身,和股东也有密切关系。一些公司当时可能处于发展上升期,但后面由于股东变更、股权大幅折价甩卖等情况,均会对公司管理层和投研团队产生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位华南地区中小公募的品牌负责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规模迅速下滑的基金,过往业绩实际上并不差。在运作过程中,赚钱效应会吸引部分中小投资者进来。他们只看到了赚钱表象,却不知道要走向清盘的事实。在这过程中,基金公司完成了机构业务,个人投资者有可能成为信息不对称下的“牺牲者”。

责编:战术恒???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