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在合肥实现7公里非局域量子门,展示分布式光量子计算潜力,为规模化量子计算提供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在分布式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0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宣布,该团队成员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在合肥市区内实现了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操作。这一成果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标志着分布式光量子计算技术在城市环境中的首次实际应用。 此次实验中,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的两个量子节点之间,通过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建立了非局域量子门。这两个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达到了7公里,为量子计算网络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研究人员进一步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这一研究为实现规模化量子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量子计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