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泛滥:监管与责任缺失之痛

2024-10-25 09:15:15 自选股写手 
新闻摘要
京津冀三地海关签署打私协议,“洋垃圾”屡禁不止,背后利益巨大,全球正设法应对。

【10 月 21 日,京津冀三地海关缉私部门签署打私合作框架协议】 数据显示,三地海关缉私部门 10 年来共侦办走私“洋垃圾”案件 424 起,查获固体废物 135.5 万吨。今年以来,全国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多地连续查获各类有害的“洋垃圾”货物。 我国自 2021 年已全面禁止固体废物入境,不少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对“洋垃圾”说不,但该问题仍屡禁不止。其背后有高盈利、低风险的犯罪链条,还有发达国家企图降低废物处理成本的不负责任做法。 “洋垃圾”主要是回收利用价值低的废弃物,部分有再利用价值,但因不符环保标准,加工利用可能释放有害物质,过度消耗能源或污染环境。去年 9 月,福州海关查获 2 吨过期冻鸡爪,此类冻品“洋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危害民众健康。 近年来,“洋垃圾”问题在世界多国引发风波。如 141 个装满塑料垃圾的集装箱漂流一年多,在多国间成为“扯皮”焦点。今年 7 月,阿尔巴尼亚一艘载有垃圾的船也遭遇拒收,至今仍滞留在海上。 “洋垃圾”构成新的殖民主义形式,英国、德国等国是塑料废物出口大国。富裕国家出口垃圾可节省成本,将问题“外包”。但截至目前,欧盟仍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出口方。 东南亚国家接收大量塑料垃圾,进口量增加,自身回收产业不成熟,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出台措施,垃圾贩运现象仍顽固存在,利益是主要原因之一,非法废物走私利润高达 100 亿至 120 亿美元。 2022 年 3 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决定制定《全球塑料公约》。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称,全球“洋垃圾”转移总体格局未变,解决问题需使国际产业分工更均衡,发达国家应承担道义和责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