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先锋”开新路 专访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全面展开

2024-12-09 12:54:13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摘要
这段出自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司歌《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词,为中国铁建的品牌印象抹上了一层开拓的底色。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到驰名非洲、走向海外,中国铁建“连通世界”的开拓之旅行稳致远。如今,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势,中国铁建要如何做好这场新征程的“开路先锋”

“离别天山千里雪,但见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香。”这段出自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司歌《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词,为中国铁建的品牌印象抹上了一层开拓的底色。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到驰名非洲、走向海外,中国铁建“连通世界”的开拓之旅行稳致远。

再回首,中国铁建的成长壮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如今,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势,中国铁建要如何做好这场新征程的“开路先锋”?围绕这一话题,在《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之际,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了每经记者(以下简称为“NBD”)的书面专访。

戴和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专访中,戴和根提到了三个关键方向:

深耕国际化发展。自2018年中国铁建首提“海外优先”战略至今,中国铁建“走出去”的步伐稳步提速。2021至2023年,中国铁建境外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1.35%、15.14%和11.52%。戴和根表示,2024年,中国铁建将深耕国际化发展写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投身海外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戴和根指出,中国铁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开辟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五新赛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谈及技术创新,戴和根还强调,技术研究是为了形成生产力,是为了打开产品市场,进而形成产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切实解决科学问题,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戴和根介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铁建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问题为导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密集出台36项制度办法,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在中国铁建自上而下全面展开。“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措施最严、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行动,”戴和根说,“我们真改实改、苦干实干,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谈“海外优先”:以新能源类项目为切入点,加快布局海外战新产业

NBD:出海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铁建境外营收保持较高增速增长。您如何评价中国铁建海外业务的增长动力和潜力?

戴和根:中国铁建是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之一,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援建坦赞铁路开始,已有56年的海外发展史,创造了骄人业绩。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实施“海外优先”战略,全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海外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增长动力强劲。我用三组数据来说明:

一是形成了较大的业务规模。截至目前,中国铁建海外业务遍及147个国家和地区,在手项目合同额超过1500亿美元,在境外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21000公里,占中央企业参建总里程的90%以上,位居中资企业第一。

二是实施了一批标志性项目。中国铁建参与建设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莫斯科地铁、沙特麦加轻轨等众多“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取得了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铁、第一条中国标准铁路、第一条全产业链铁路等多项第一,先后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15项,为中国建筑业增强全球竞争力、提升中国建造美誉度知名度打造了铁建样板。

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 图片来源:受访企业供图

三是培养了一批外经人才。截至目前,中国铁建在海外的中方员工超过13000人,各类外籍高级雇员超过10000人,在多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打造了一批具备海外商务、法务、经营、项目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部分中方员工在海外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0年,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对海外市场熟稔于心,成为中国铁建海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骨干。

2024年,我们将深耕国际化发展写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配套出台了《海外员工激励保障工作指导意见》《海外属地化国际化人才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投身海外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特别是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坦、赞三国元首共同见证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签署,让我们更加振奋、深受鼓舞,更加对海外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充满信心和期待。

NBD:伴随国际经贸形势不断变化,中企出海当前面临哪些挑战?中国铁建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公司出海行稳致远?

戴和根: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和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必然。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国际市场日趋复杂,让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环境的挑战。近年来,大国博弈激烈化,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及货币政策变动,地区和国家发展局势难以把握,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更大挑战。

二是竞争加剧的挑战。从外部竞争来看,各国企业不断加强在全球市场的角逐。以非洲市场为例,近年来,中东、日韩、印度、土耳其等地的企业纷纷进驻,同时本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实现了长足进步,具备相当的实力和优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自身发展来看,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人力用工、运输等各类成本快速上升等压力。如何培养使用更多的当地管理和技术人才,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三是绿色转型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各个国家都将环保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措施,共同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现有的产品结构、技术架构、工艺设备能力等,能否有效满足当地政府和百姓要求,如何在成本效益与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切实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实现。这既是自身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能否在海外落地生根的关键挑战。

四是文化差异的挑战。不同的地理、政治、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体现在语言、价值观、商业惯例、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需要出海企业积极主动地适应本地、融入本地。比如,我们运营的亚吉铁路曾经出现了紧急情况,中国人会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排除故障,尽可能把影响损失降到最低。但如果抢险到了下班时间,当地员工就要求准点下班,给双倍工资也不行。经过6年的沟通磨合,大家都在彼此改变,当地员工愿意跟我们一道抢时间完成故障排除,中方员工也会合理划定施工安排,尽量不加班加点。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尊重、理解文化差异,以文化相融增进民心相通。

下一步,中国铁建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结合中国铁建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布局海外战新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全力推动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在市场布局上,持续巩固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重点核心支柱市场;主动出击,积极拓展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市场,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加大欧洲和美洲市场布局力度,打造支撑企业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

尼日利亚拉各斯莱基自贸区(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业务拓展上,海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宝贵的窗口期和机遇期,要迅速抢抓机会,提升海外项目含“新”量,完成重点国别核心支柱市场的战新产业布局。基于国内新能源领域市场开拓、项目实施经验,把新能源类项目作为海外落地战新产业项目的切入点,逐步扩大在海外市场业务范围

在发展方式上,灵活用好两种途径。一是“海外+战新”模式,以外经单位为主体,积极对接所在国战新产业市场需求,与全球企业开展合作,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组建产业联盟,当好海外战新产业孵化商、集成商和“链长”。二是“战新+海外”模式,以国内战新产业单位为主体,以国内成熟经验的克隆复制为主要模式,把国内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推向海外,在此过程中,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带动传统工程承包和非工程承包产业集体“出海”,在创造更多附加值的同时,增强发展海外战新产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谈“非洲经验”:独行快、众行远,企业发展要善于搞增量

NBD:中国铁建在非洲建设的亚吉铁路有效激发了沿线经济活力,您如何看待“亚吉模式”在海外其他地区的复制潜力?

戴和根:“亚吉模式”的核心是“一条铁路拉动一条经济带”。从铁路本身讲,亚吉铁路开通商业运营6年间累计发送旅客68万人次、货物950万吨,运输收入保持年均35%以上的高增长,让埃塞俄比亚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上亿人口与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国家“运输生命线”,同时吉布提港口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20%左右,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大动脉。从铁路沿线讲,中国铁建在沿线承建了5个国家级工业园及配套基建设施,“港口+铁路+旱港+工业园+自贸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后期预计能为当地创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使铁路沿线成为东非地区重要的经济带。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亚吉铁路经济走廊及沿线工业园被写入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在“由互联互通带动和支持的经济走廊”类别中位列第一。这充分说明,亚吉铁路是中非人民共同的选择,“亚吉模式”的成功得到了中非政府的高度肯定,具有极大的可复制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中国强大的综合优势。今年9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4圈。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先进的制造工艺、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技术能力,以及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中积累的大量经验,能够提供性价比高的全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完全有能力在任何地方复制“亚吉模式”。

二是海外国家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中国家依然占据世界国家的大多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迫切需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亚吉模式”的巨大成功,为全世界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借鉴和路径选择,具有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商业价值。

三是模式本身的独特魅力。亚吉铁路从融资、设计、施工、装备材料,再到通车后的运营管理,都由中国企业负责,构建起由“政府援助为主向企业投资和建设合作为主”“一般贸易向中高端领域合作”迈进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既能够将中国成熟的全产业链带出去,也能够通过铁路促进沿线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亚吉铁路货运列车经过德雷达瓦工业园(中国在海外首条链跨国电气化铁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以中国铁建在非洲市场的发展为例,您对中企品牌提升海外影响力有哪些经验或建议?

戴和根:经过在非洲56年的辛勤耕耘,中国铁建打响了“中企在非第一品牌”,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

一是立足主业,相关多元。无论在哪个市场,企业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大主业,以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自1968年建设坦赞铁路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铁建在非洲的核心主业,目前业务已遍及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要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所在国的需求,在投融资、商业开发、物流物贸、设备制造、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化品牌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二是真实亲诚,义利兼顾。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企业的口碑哪里来?自然是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开展商贸合作的动机初衷。在非洲做生意,必须充分尊重非洲人民,平等友善、诚信经营,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祉实惠,才能共享发展机遇,共绘合作蓝图。

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非洲第一所现代化疾控中心) 图片来源:受访企业供图

三是拥抱竞合,互利共赢。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企业发展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要善于搞增量,不搞零和博弈。既要乐于同中资企业加强合作,又要善于同非洲当地企业携手共赢,还要勇于同欧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多重竞合,推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价值链一体化融合、战略性资源一体化开发,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出路、一起做大蛋糕。

四是依法合规,防范风险。非洲国家众多,发展程度不一,有些国家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政治体系、政策法律环境。要充分遵守“游戏规则”,重点关注当地的反垄断、人权、环境保护、税收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国际组织和多边金融机构的规则,持续加强与国际商贸准则的有效接轨。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国际化经营中的合规风险,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法律要求。

谈新质生产力:技术研究要切实解决科学问题,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NBD:结合中国铁建所在领域,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要实现生产力的质变,您认为有哪些路径?

戴和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国内建筑业正在迎来深刻变革的历史拐点,只有深入研判内外部发展形势和趋势,系统谋划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才能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隐患,找准大有可为的空间和领域,才能在产业变革和行业重构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要实现生产力质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全局。我们致力于通过高水平、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一方面是解放思想,在全系统组织开展“谋战略、明方向、促改革”建言献策意见征集活动,51家二级企业党委提出书面意见,职工个人报送建议4.7万份,委托公司高管带队调研289家头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另一方面是制定战略,我们召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紧扣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两步走”的总体战略安排,形成中国铁建“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

二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根本、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顺应时代选择,构建更为灵活高效、因地制宜的体制机制,比如试错容错机制、技术产业孵化机制、“一岗一策、一企一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等,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激发各级组织和员工的创造力能动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注重发挥“课题研发、高端合作、专利交易、产业并购、产业孵化”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在商业判断的基础上考虑研发课题,技术研究是为了形成生产力,是为了打开产品市场,进而形成产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切实解决科学问题,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真金白银的市场和利润,反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莫桑比克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中央多次就发展战新产业发声,中国铁建2024年工作会也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国铁建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哪些重点布局和投资计划?

戴和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组织、各中央企业全面参与的一项重点工作。2024年,我们将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写入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目前正在体系建设、政策保障、海外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开辟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五新赛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新基建。新基建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构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物质保障,也是中国铁建抢占未来建筑业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围绕建筑业相关领域,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积极拓展环境能源等相关基础设施;聚焦未来产业和前沿领域,响应“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二是新装备。新装备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铁建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巩固提升高端工程装备领先地位,培育锻造更多优势装备领域,布局发展智能设备和智慧产品。

三是新材料。新材料是关键基础性产业,对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铁建将加强新材料产业链整合延伸,从新材料推广应用向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并重转变。我们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加快发展功能提升材料,积极拓展结构增强材料,适时布局其他前沿新材料。

四是新能源。新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也是拓宽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发挥中国铁建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领域的场景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新能源+建筑”“新能源+城市”“新能源+园区”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拓展新能源开发。重点瞄准海外市场,加大太阳能、风能产业布局拓展力度。积极布局新能源储能。重点布局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物理储能领域。

五是新服务。新服务是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实现产业增值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铁建强化价值引领、迈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聚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加快培育数据应用服务,聚焦“双碳”目标和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布局探索其他前沿服务。

谈治企哲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NBD: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国有经济、国资国企作出谋划布局。您认为这为中国铁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哪些指引和方向?

戴和根:《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为中国铁建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组织、各中央企业全面参与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国铁建对此高度重视,不喊口号,扑下身子“真投、真抓、真干”,通过务实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真正把科技作为推动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第一生产力。今年以来,公司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铁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1+9+N”科技创新体系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目前,“1”方面,已组建中国铁建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备组;“9”方面,中铁建设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铁四院地下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挂牌成立,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方向的研究院正在积极筹备;“N”方面,中国铁建港航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另外1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16个中国铁建重大专项,均已纳入N个研发平台进行管理。下一步,筹备组将加快组建成立中国铁建科学技术研究院,力争在年底前落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NBD:有人将公司如何生存、经营和发展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企业家文化等思考称为企业哲学。若借鉴这种说法,您的企业哲学是什么?

戴和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任何时候,中国铁建都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也是我个人的治企哲学。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铁建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问题为导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密集出台36项制度办法,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在中国铁建自上而下全面展开,由总部先行先试、率先垂范,再向全系统下沉铺开、稳步推进。

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措施最严、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行动,也是中国铁建党委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举措。

我们压茬推进员工“360度”考核、总部机构及薪酬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提拔看业绩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度重视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战略决定权、考核分配权,增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监督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六化”升级,大力发展战新产业,牵头未来产业专项任务,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我们真改实改、苦干实干,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持续增强,总体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