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财评 |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高资本市场稳定性和可投资性

2025-01-23 22:26:03 大河财立方
新闻摘要
在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表态,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推动市场风格从炒题材、炒概念转向基本面研究,业绩优良的白马股将重新获得资金青睐,出现估值修复行情

大河财立方特约评论员 杨德龙

“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在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表态,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中长期资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和堵点,能够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中长期资金占比越高,市场的稳定性越高,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势也将越稳固。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向上的趋势,在“9.24”政策转向之后出现了一波放量暴涨行情,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当前无论是沪深300的市盈率,还是上证指数、万得全A指数的市盈率,均在历史的底部区域。从三年以上的周期看,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期,特别是对于大资金来说。

过去四年,居民储蓄增加了近60万亿,而当前存款利率仅1%左右,收益率较低。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分红收益率已接近3%,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只要投资者信心回升,中长期资金率先入市,相信其他各类资金也会选择入市,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强。

中长期资金通常是机构资金或大资金,这些机构投资者一直重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更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推动市场风格从炒题材、炒概念转向基本面研究,业绩优良的白马股将重新获得资金青睐,出现估值修复行情。

一旦中长期资金入市带动白马股出现回升,基金产生赚钱效应,这势必会吸引更多基民加仓。而基金经理获得增量资金之后会增配白马股,这将形成正循环,让这轮牛市的基础更加牢靠。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卡点、堵点和制度性障碍。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这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为中长期资金顺利入市铺路。

当前监管明确,对中长期资金考核周期已经拉到三年以上,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权重不超过30%,而对于三年以上的业绩考核权重大幅提升,这会使得机构资金更加看重长期的回报,而不是看重当年的回报。对于中长期资金入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障碍,证监会也会积极地进行改革,从而为中长期资金顺利入市扫清障碍。

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要提高公募基金的投资水平,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公募基金公司现在有160多家,基金的数量更是超过万只,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推动基金公司的发展,基金公司势必会加大力量来提高投研实力,提高基金的业绩表现,从而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同时,要控制回撤,给基金持有人更好的体验。

这两年监管通过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基金销售费等进行全面降费,真金白银地让利给基金持有人,让基金持有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重要的是对基金未来业绩给予更多的考核,争取能够跑赢基准,从中长期体现出基金经理投资的专业性,通过业绩的稳定增长,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是提升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方面。提高权益基金占比一方面依赖于资本市场走强,另一方面依赖于基金经理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专业投资选股和布局,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获得较好回报。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