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宇航递表港交所,主营星基解决方案等,持续亏损但已获多轮融资,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
【近日,国星宇航递表港交所主板,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 国星宇航成立于 2018 年 5 月,专注于低轨卫星尤其是 AI 卫星的设计及研制。目前,国内有北斗星通等商业航天上市公司,港股尚无。 2024 年我国商业航天融资总额约 55.15 亿元,不到 SpaceX 单次最大融资额一半,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主要依靠社会融资,部分经营较好的也出现大幅亏损。 国星宇航的卫星包括传统遥感卫星、AI 应用卫星、AI 智算卫星。截至 2025 年 1 月 18 日,已与伙伴开发 6 颗传统遥感卫星、1 颗 AI 应用卫星,自主开发 4 颗 AI 应用卫星、4 颗 AI 智算卫星。 国星宇航已推出“AI 卫星网络系统”项目,正在推进“星算计划”,相关卫星轨道及频谱已获审批公示。其卫星研制工作在成都、嘉兴,还计划在深圳建立中心。 国星宇航采用一体化业务模式,主营业务由星基解决方案、卫星及相关服务、其他服务组成。星基解决方案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 年等期间占比颇高。 国星宇航已获得研制 20 颗 AI 智算卫星的订单,其中 12 颗已订立发射服务协议,预期 2025 年发射。星基解决方案毛利率稳定,卫星及相关服务波动大。 2022 年等期间,国星宇航分别录得收入并亏损。按 2023 年收入计,国星宇航排名第八。持续亏损一方面因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波动,另一方面处于早期爬坡阶段。 国星宇航自成立以来已进行 9 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 65.375 亿元。2024 年 10 月 6 日,完成卫星在轨运行 AI 大模型技术验证。 德邦证券研究指出,算力上星或将为卫星互联网提供商业闭环新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