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软件(002063):老牌集团管理软件龙头 受益电力改革加速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002736)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熊莉/张伦可 日期:2022-01-20
公司坚持服务电力集团企业为主的战略方向,不断拓展业务板块公司在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主营产品与服务包括集团管理、碳资产管理系统、配售电一体化平台、智能物联、能源区块链等,采取软硬一体化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 2020 年公司66%收入集团管理业务,34%收入来自于智慧能源(600869)、区块链等优势领域业务。
电网信息化建设投入逐步提升,电力改革打开中期业务空间“十四五”期间电网总投入预计达 3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回顾2009-2020 年国家电网分三阶段的改革投入,我们发现国网对智能化的投资占比逐步提升,近三阶段来看,智能化投资占电网总投资比例分别为6.19%、11.67%、12.50%。
我们还发现,在国网智能化规划的第三阶段,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的智能化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为核心改革重点。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电力信息化改革,开启新一轮增长。
股权激励落地,与国网业务融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时隔六年,公司于2021 年12 月颁布最新股权激励草案,其中关键考核条件为2022-2024 净利润增速,较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1%,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 分位值水平。此次激励计划的对象共计 681 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管理骨干及技术业务骨干。此次激励计划与国电南瑞(600406)、国网信通的股权激励计划同期颁布,控股股东人员与上市公司长期利益实现绑定,后续公司与国网体系有望产生更加深度的合作与融合。
公司受益于电力改革加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20.27、24.66、30.15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5/3.84/4.9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5%/ 34.6%/28.1%,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22 /0.29/ 0.37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45/34/26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碳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不及预期;电力现货交易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电力改革政策不及预期;国网电商与公司业务融合不及预期等。
铜陵有色(000630)公司简评报告:产品价格显著上涨 公司21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类别:公司 机构: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轩 日期:2022-01-20
21 年业绩预计大增260.44% 符合市场预期。公司1 月17 日晚间披露2021 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2 亿,同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60.44%;实现扣非净利润28.2 亿,同比增长311.84%。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电解铜、硫酸等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铜箔加工费持续上升。
铜价、铜箔加工费显著上涨 助力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2021 年,铜价涨幅明显,年末价格约7 万/吨,全年涨幅近27%;公司自产铜产量约5.7 万吨,完全成本约3.5 万/吨,自产矿端业绩显著提升。21 年,铜箔加工费上涨显著,标准箔加工费约为27000 元/吨;6μm 锂电箔为45000元/吨;4.5μm 锂电箔加工费50000 元/吨。公司子公司铜冠铜箔产能约4.5 万吨,21 年业绩贡献显著,分拆上市临近,即将登陆科创板。
受益于硫酸价格大幅上涨 公司硫酸业务盈利激增。硫酸是化肥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材料,2021 年国内化肥需求旺盛,硫酸价格大涨,现货最高价突破900 元/吨。公司利用铜冶炼尾气来制取硫酸,成本仅为150 元/吨,与其余硫酸生产企业相比,公司成本优势明显,21 年硫酸板块业绩亮眼。我们预计一季度化肥出口禁令有望放开,同时当前硫酸库存较低,硫酸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坚挺。
米拉多铜矿生产顺利 注入预期强烈。自投产以来,米拉多铜矿产量稳步上升,预计2021 年铜矿产量达7.5 万吨,2022 年产量有望达10 万吨以上。米拉多铜矿注入的相关事项一直在稳步推进中,若米拉多铜矿后期顺利注入,公司将成为集铜矿开采、铜冶炼以及铜深加工于一体的铜行业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公司集铜矿开采、铜冶炼以及铜深加工于一体,随着铜价和铜箔加工费的上涨,业绩或稳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有望在2021-2023年达到1431.38、1493.34、1532.79 亿元,EPS 分别为0.30、0.33、0.34。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价下降 米拉多铜矿注入进展不及预期
舍得酒业(600702):收入回款突出 坚定老酒优势
类别:公司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马铮 日期:2022-01-20
事件:公司初步测算,2021 年营收同比增长83%左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3-12.8 亿,同比增长112%-121%。
收入超预期2 亿左右,利润留有弹性。根据公告,我们预计公司21 年营收接近50 亿,超市场预期2 亿左右。其中21Q4 营收13-14 亿,同比增长38%-49%,保持增长持续性;归母净利润2.6-3.1 亿,同比增长-4%-15%。通过渠道调研,我们预计四季度公司费用投放水平正常,并没有通过费用投放向经销商压货、促进回款,且22 年整体渠道费用有所收窄,欲进一步挺价。公司21 年全年回款额超越挑战目标,且部分回款预留至22 年,老市场恢复表现超销售团队预期。
2021 年发展健康,渠道增长具有持续性。2019 年老酒战略的贯彻和2020 年的酱酒“搅局”是关键,前者降低了2020 年的社会库存,从10多亿降到6 个多亿,2021 年多发了20 亿货,库存保持2 个月,后者助推了次高端价位带扩容,改善了渠道利润,品味舍得的经销商从一瓶赚10-20 元,到当下一瓶赚50 元左右,且经销商周转速度提升。公司2021 年收入增长主要依靠老市场老经销商的信心恢复,并未透支渠道与未来。
老酒优势短期内难以复制,是舍得的稀缺资源。舍得老酒资源是大多数浓香酒十年内难以复制的优势,是特殊时代背景的产物。伴随消费者品质意识的觉醒,全行业年份规范化推进,各家酒企提升品质的需要,老酒是教育成本最低的差异化战略。现在不好讲老酒故事的浓香酒企,5-10 年之后必定会更大声的讲。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当下行业集中度提升,名酒资源稀缺,年份酒标准的呼唤,舍得既有名酒又有老酒的先发优势。新大股东带来潜在变革,经销商积极性明显提升。当下的舍得的势能向上,渠道赚钱,老商乐意回款,新商愿意加入,次高端下沿的一瓶老酒拥有很强潜力。我们也一再强调,舍得短期看回款,中期看模式创新,长期看老酒战略坚定推进。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3.81、6.03、8.27 元/股,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疫情反复导致动销放缓;全国化扩张不及预期。
长沙银行(601577):盈利增速维持相对高位 信贷投放"供需两旺"
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一峰 日期:2022-01-20
事件:
1 月19 日,长沙银行(601577)发布2021 年业绩快报,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08.67 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归母净利润63.04 亿元,同比增长1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26%,同比下降0.50pct。
点评:
营收增长放缓,盈利增速维持相对高位。2021 年长沙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8%、18.1%,同比增速较21 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3.90、0.54pct,其中21Q4 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4%、16.0%,季环比分别变动-19.14、2.64pct。公司业绩同比增速较2021 年前三季度有所下降,预计主要受扩表放缓、支出增长影响(21Q4 单季营业支出QoQ+8.8%)。
信贷投放“供需两旺”,存贷比改善为22 年初“开门红”提供稳定资金来源。2021年末总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1%、17.3%,较21Q3 末分别变动-1.91、2.92pct,在银行业整体信贷投放偏弱情况下,长沙银行信贷呈现“供需两旺”,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1Q3 末提升1.44pct 至46.4%;2021 年末存款同比增速为10.9%,较21Q3 末提升6.40pct,存款端大幅改善推动存贷比较21Q3 末下降0.89pct 至73.0%,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匹配度得到改善,有助于进一步夯实2021 年末流动性监管指标安全空间,并为2022 年初信贷投放“开门红”提供稳定的资金储备。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环比持平。2021 年末,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20%、297.9%,环比基本持平,公司整体资产质量运行保持平稳,不良贷款率自2018 年以来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近年来,长沙银行保持了较高的信贷增速,理财业务对中收形成有力提振,资产质量不断夯实。县域市场拓展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的盈利空间。维持长沙银行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53/1.73/1.95 元,当前股价对应PB估值为分别0.75/0.66/0.5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宽信用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紫金矿业(601899):铜锌量价齐升叠加黄金量增推动业绩大涨
类别:公司 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洪岩 日期:2022-01-20
事件:公司披露 2021业绩预增报告。1)从全年看,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6 亿元,同比增139.67%;实现扣非净利润约145 亿元,同比增129.36%。2)从Q4 单季度看,预计21Q4 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3亿元,同比增122.0%,环比降7.6%;实现扣非净利润40 亿元,同比增142.2%,环比降8.4%。
量价齐升助推全年业绩大涨,Q4 净利受卡莫阿存货结转影响。量:2021年公司矿产金、铜、锌(铅)、银、铁精矿的产量分别为47.5 吨、58.4万吨、43.4 万吨、309 吨、424.8 万吨,同比分别增17.3%、28.9%、14.8%、3.3%、9.7%;价:核心矿种金、铜、锌2021 年均价分别为373.1 元/克、6.86 万元/吨、2.24 万元/吨,同比分别-4%、+41%、+21%。铜、锌的量价齐升以及金产量增长共同助推2021 年业绩大涨。单独看Q4,业绩环比下降,主要是包销卡莫阿铜矿存在未外销的铜做为存货结转处理,抵消归母净利润约4 亿元,卡莫阿铜矿的业绩并未完全在报表中得以体现。
黄金产能释放受疫情影响,三大铜矿投产进展顺利并将持续放量。由于疫情等因素,大陆金矿等海外金矿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相对于2021年产量指引提到的53-56 吨,实际产量47.5 吨,比年初预期少5.5-8.5 吨,并且业绩预告中的2022 年产量指引60 吨,也相应调低了7-12 吨。在铜价大涨的背景下,卡莫阿-卡库拉、Timok、巨龙三大世界级铜矿如期释放产能,实际产量略超产量指引,并且2022 年产量指引进一步提升至86 万吨。
多点开花,并购锂资源跻身新能源赛道。三大铜矿相继投产后将持续放量:卡莫阿-卡库拉于21 年5 月提前投产,预计年产铜20 万吨,二期预计22 年Q2 投产;Timok 于21 年10 月投产,预计年产铜9.14 万吨+金2.5 吨;巨龙一期(预计年产能16 万吨)投产,22 年预计产铜12-13 万吨。21 年10 月,公司收购阿根廷3Q 锂盐湖项目,碳酸锂资源量765.5万吨,平均锂浓度621mg/L,体量排名全球前五,紫金借此快速跻身新能源赛道。
投资建议:受海外经济复苏以及通胀预期等多因素的影响,铜、金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公司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并且“紫金模式”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91.9/ 2274.6 / 2407.6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2.0%/8.7%/5.8%; 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7/209.7/258.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0.8%/33.8%/23.2%,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7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重要在建矿山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铜金价格大幅下跌;
酒鬼酒(000799):品牌力兑现助推业绩高增 2022有望超预期
类别:公司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强日期:2022-01-20
事件:2022年1月 18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约34 亿元,同比增长约86%,实现归母净利润8.8-9.5 亿元,同比增长79.00%-93.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8.73-9.43 亿元,同比增长98.54%-114.46%。其中,2021Q4 实现营收约为7.60 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73%,实现归母净利润1.6-2.3 亿元,同比增长0%-42.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55-2.25 亿元,同比-5.49%-37.20%。
内参酒鬼持续景气,业绩高增兑现品牌力。2021 年公司营收利润双双实现高增长,主要系公司全国化铺开顺利,内参稳价放量,酒鬼系列量价齐升。需求端方面,消费升级趋势+宴席市场回补奠定了公司业绩高增的基础。供给端,公司今年来着重强化品牌建设,坚持“中国文化酒”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聚势拉升品牌高度、事件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消费者促销活动和品鉴会提升品牌美誉度,2021 年公司品牌势能进一步释放,业绩高增兑现品牌力。另外,公司注重优化市场布局,推动渠道建设更加符合酒鬼酒(000799)公司实际,省内依靠模式创新、一地一策,实现扁平化布局,省外注重核心中断覆盖,省外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预计内参2021 年省外收入占比突破45%。
高端和次高端扩容趋势不减,2022 年内参和酒鬼有望持续超预期。
目前内参省内控量稳定价盘,省外快速扩张,根据渠道调研,2021 年公司增加了新经销商400+,全国地级市的覆盖率在90%以上。酒鬼系列,多个核心产品如红坛、紫坛和传承等定价200-400 元核心价格带,此价格带为大众消费价位,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随着大众需求的恢复,酒鬼系列酒得以快速放量。2022 年,随着高端五粮液(000858)、国窖提价顺利开展,高端和次高端白酒定价空间进一步打开,内参作为高端酒第二阵营的佼佼者,将受益于此次高端提价,预计实现量价双升。
酒鬼系列,预计公司将着重打造红坛、透明装、传承等核心大单品,核心产品放量助推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公司全国化招商顺利,预计 2021-2023 年EPS 为3.21/4.59/6.00 元,对应PE 为58/40/3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发酵;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