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 2023年以来,企业经营情况如何?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出现了哪些变化?企业对未来预期如何?
2023年5月,经济观察报以书面形式,与21家企业的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当前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些企业广泛分布于华东、中部和华南三个地区,其中华东4家企业、中部10家企业、华南7家企业。受访企业以工业企业为主,行业分布在电子、医药、工程器械、包装等多个领域。
作为财务负责人,需要对企业有深刻的财务和业务理解,一方面,他们对企业的成本、营收、现金流状况有全盘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财务数据,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21家企业回复情况来看,只有5家企业明确表示在今年1-4月感受到订单的大幅回暖,大部分企业没有明显的感受或感受不强烈,其中还有7家企业订单出现下滑;利润方面,21家企业中11家利润出现下滑。
在现金流方面20家企业有9家提到了现金流的压力,其中6家为中部企业,这个比例超过了2022年12月《经济观察报》对谈的17家企业(非同一批企业,集中于华南地区),其中仅有5家现金流紧张。
此外,21家企业中,7家企业提及了账期延长,其中5家为中部企业,还有数家企业提及库存周转率的下降。
这也印证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1-4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0.6%,4月末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较3月末延长1.3天。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多家企业在提及下半年经营策略时提及了“稳”。21家企业中,明确表示有在今年投资扩大产能计划的企业仅有3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中部10家企业均无扩产计划,相比较而言,企业更愿意进行挖潜工作,多家企业提及了技改、设备更新、科技等投资计划。
在宏观政策,特别是财税政策中,企业认为2023年税负大部分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企业认为国家在疫情期间及疫情后给予了企业很多优惠政策,如房地两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复苏不显著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进入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逐渐复苏的状态,但在调研中发现,这种复苏对于中上游的工业企业并不显著,且呈现分化态势,比如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订单恢复并不明显,但出口企业1-4月普遍销量较好;围绕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有明显复苏,但大部分企业尚未察觉订单量相较于疫情三年有明显变化,诸如工程器械等企业甚至订单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在21家企业回复情况中,只有5家企业明确表示在今年1-4月感受到订单的回暖,其中三家以出口业务为主,集中在华南地区,一家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家为通用设备制造企业。
一家以基础软件开发为主业的企业,今年订单2023年1-4月收入同比增加接近50%,且增速还在加快,4月较一季度收入增加超过12%,这家企业主要以出口服务为主;一家汽车零部件,受刺激消费影响,订单同比增加超过30%。
但多数企业尚未经历这种幅度的回暖。
“起重机械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放缓的脚步,市场需求出现下降”,一家起重机械企业订单明显减少,以往一季度订单已排到下半年,今年同比减少50%;“新能源电池市场和碳酸二甲酯新上产能明显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一家化工原材料企业表示,因新能源电池降温和价格下滑,订单和销量出现同比下滑。
一家包装企业一季度业绩维持稳定,但从产品结构上,牛奶类包装比较稳定,饮料类包装下滑较大;一位中部碳酸锂生产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的生产不饱和,随着碳酸锂销售价格下跌严重,原材料成本同步下跌,由于市场情况不明朗,不敢大量囤积原材料,只能小批量采购,以消耗库存为主。”
多家企业认为,目前的市场需求和订单与疫情三年没有显著变化,至少没有所谓的“报复性复苏”。
一家智能车载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就感觉:“目前的市场和疫情三年相比有所回暖,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有所上升,但没有所谓的‘报复性反弹’。”
一家原油加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认为,目前的市场和疫情三年的变动不大,但客户端的需求有所减弱,没有出现“报复性反弹”,基本处于平稳过渡期。
“近年来,受国内外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电子消费需求疲软,外贸订单量相对有所下降,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同比出口额有所减少。”一家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
2023年1-4月,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也体现在调研中,21家企业,有11家提及了利润的下滑,其中部分企业提及了利润率的下滑。
近半数现金流偏紧
账期是困扰中国工业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尽管政策不断强调要清理账款拖欠,但此次调研情况和宏观数据都显示了账期还在拉长。
华南的7家企业均未提及账期延长的现象;华东4家企业,有2家账期出现延长情况,比如该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账期由3个月变为6个月,化工原材料企业,账期由原先的现款提货变为3个月左右。
中部10家企业中则有5家出现了账期延长的情况。中部一家机械加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说,账期仍是老问题,回款难,大大加大了财务费用等相关成本;中部一家以建筑材料为主业的企业表示,受整体经济影响,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加剧了企业的承受能力。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加速现金的流出。为应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账期管理机制和预算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企业资产组合,保持资产流动性,采用多种结算方式,才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账期的延长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压力。在种种因素下,21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提及了现金流紧张的情况。
上述华东汽车零部件企业因账款周期从3个月变更至6个月,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全年将维持低现金储备运行;一家华南的医疗器械公司表示目前现金储备仅够维持2-3个月的需求,需要寻求外部资金的融入
值得关注的是,中部企业现金流紧张的情况较多,9家企业中有6家来自于中部省份。
中部一家金属钢结构制造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压力较大,垫资部分大,应收款收回缓慢,现金储备不足,库存周转率较高,也相对稳定。随着美国加息,国内消费动力减弱,受整体市场资金流紧张的影响,公司今年的现金流,也将维持较紧张的状态,不容乐观。”
仅3家有扩产计划
投资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和判断。从目前调研情况看,企业投资意愿较低;投资中,用于扩大产能的意愿更低,仅有3家企业计划在今年进行相关扩产投资。
其中两家与汽车制造业相关,其中一家华东的智能车载设备企业表示,企业主要客户为车厂,公司会根据市场、客户及销量情况变化决定是否进行新的投资扩大产能,预计今年下半年会进行一定的产能扩充;上述服务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化工原材料企业计划新建厂区,产能将提高至目前的近3倍。
上述华东起重机械企业,则计划进行新厂区建设和老厂区数字化改造;同属华东的包装新材料企业则表示,今年暂时无投资计划,计划2024年起再扩建产能一倍。
更多企业关注于效率提升,多家企业提及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资,此外还有企业提及了数字化、科技、环保方面的投资。
这一点在华南表现更为突出,华南七家企业中有四家企业提及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成本优化等。
华南一家药企表示,今年工厂增加设备进行技改,提高产能;计划引进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一家工程软件开发企业表述,公司将坚持“保业绩、保现金流”的经营方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及新兴市场的开拓。
对于既有产能、客户、产品、效率的“挖潜”,成为了今年多家企业的主要策略。
一家金属钢结构制造企业则表示:“公司暂时没有新的投资计划,主要偏向于改善产品性能,提高服务质量,节能节源,同时提高劳动效率,降本增效”;一家原油加工企业则表示,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已做出一些调整,以稳求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需求更好更优的合作客户,这家企业今年更倾向于追求市占率,做客户产品的深度挖掘,重视与追求新的大客户成交率。
期待
针对企业的诸多帮扶政策,在2023年1-4月依然持续地发挥积极影响。
从21家企业的回复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税收压力在第一季度没有显著变化,部分企业因为享受留抵退税的政策利好,税负还在下降。
比如,华东的化工原材料,企业受益于留抵退税政策,一季度税负继续下降,而该地区的包装新材料企业、起重机械,企业、汽车零部件,税负无明显变化。
上述中部建筑材料企业提及,2023年税负和去年同期相比,税负降低,国家在疫情期间,疫情过后给予企业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房地两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制造业部分税金缴纳延缓政策等,助力企业正常发展。
上述中部金属钢制造企业表示第一季度的税负相比去年同期相对持平,最近几年的降税减费,确实给企业减少了部分负担。这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难关根源“可能还是在于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不振,且各行业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利润率逐年下降,内卷越来越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从诸如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中获益,上述华南原油加工企业充分运用了园区所给出的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使得公司现金流能支撑公司的正常运作与一定规模增长所需。
还有一家企业表示,其公司税负在第一季度无明显变化,但是建议降低税率,给企业多一点利润,建立长久的信心。同时希望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减负免税的政策。
21家企业财务负责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比如,建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让企业保持合理预期,刺激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税收压力等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