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又出手,回购已成港股"必选项"!

2024-06-12 06:43:44 证券时报网 
新闻摘要
近期,港股在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后进入了盘整期,也掀起了一轮上市公司的回购浪潮。6月11日,美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决议,计划在公开市场回购总金额不超过20亿美元的本公司的B类普通股股份。出于看好公司前景和稳定股价等原因,今年以来,美团已经多次进行股份回购,年初至今的回购金额已经接近80亿港元

近期,港股在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后进入了盘整期,也掀起了一轮上市公司的回购浪潮。

6月11日,美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决议,计划在公开市场回购总金额不超过20亿美元的本公司的B类普通股股份。出于看好公司前景和稳定股价等原因,今年以来,美团已经多次进行股份回购,年初至今的回购金额已经接近80亿港元。

此外,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等公司也均在今年斥巨资回购,回购金额分别为383.07亿港元、173.70亿港元、106.66亿港元。整体来看,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4日,2024年年内共有173家港股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已达到969.88亿港元。

美团年内已回购近80亿港元

6月11日,美团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董事会已决议根据股东大会通过的股份回购授权,计划在公开市场回购不超过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亿元)的B类普通股股份。此举旨在展示公司对业务前景的信心,预计将为公司及股东创造价值。

此外,美团还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回购计划,同时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回购将根据市场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不保证具体回购时间、数量或价格。

今年1月10日,美团曾进行了上市以来首次股份回购,耗资近4亿港元,共计回购563万股B类股份,此后美团多次进行股份回购,最近一次是在6月7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537.96万股,回购金额6.0亿港元。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美团自年初至今回购了约8788.79万股,回购金额约77.74亿港元。

美团于6月6日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收入732.76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核心本地商业收入546.26亿元,同比增长27.4%,新业务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185%,收入端表现符合预期。与此同时,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69亿元,同比增长59.9%,多家券商研究所给出了盈利超预期的评价。

二级市场方面,在港股触底反弹的情况下,美团-W自2月以来快速上涨,随后于5月中旬起有所回调,截至6月11日收盘,美团-W当天大涨4.44%,今年以来的涨幅为40.78%,最新市值7189亿港元。

港股市场掀起回购潮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正在掀起一轮上市公司回购浪潮。

例如,仅6月11日,港股市场便有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购计划或回购动作,除美团外还有太平洋航运、加科思、新秀丽。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4日,2024年年内共有173家港股公司实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加67家;合计回购金额已达到969.8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

具体来看,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美团-W、东岳集团回购金额位居前五,分别为383.07亿港元、173.70亿港元、106.66亿港元、77.74亿港元和36.99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以383.07亿港元的回购金额位居首位,年初至今,腾讯控股累计有41个交易日在进行回购,其中超10亿港元的回购达34次。

在今年实施回购的173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有34家累计回购金额已超1亿港元,12家超10亿港元。其中,快手、恒生银行等公司回购斥资均超14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通常意味着,整体市场处于低估状态,上市公司认为自家的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政策层面,港交所为了便利港股公司回购,持续对回购机制进行改革。

去年10月,港交所刊发的《有关代表上市发行人进行自动股份回购计划的指引》提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在股份回购静默期内,通过自动股份回购计划进行股份回购,前提是需要向港交所申请“豁免”资格。

今年4月,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引入新的库存股份机制,允许上市发行人以库存股形式持有回购股份,将于6月11日生效。港交所表示,上市公司可以运用库存股稳定股价,在股价低迷时,发行人可以回购公司股票转作库存股,向市场发出其股份被低估的讯号、提振市场信心。

机构人士称,一系列改革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和灵活度,进而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整体的股东回报水平,未来港股市场的回购潮或将持续。

港股后市怎么走

今年以来,港股在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后持续调整,6月1日再度发生回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04%、0.45%。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纪君凯表示,从4月份开始,港股市场在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后,近期进入了盘整期。“目前来看这轮调整主要是技术性调整,是对前期过快涨幅的修整。”纪君凯分析,中长期来看,港股市场基本面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从一季度港股互联网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看,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景气度要比宏观经济先行复苏”。

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基金经理樊力谨认为,港股4月以来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在风险偏好上修复了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超跌,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带动企业盈利增速的改善,或将成为港股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他将重点关注港股市场中三类“优质增长”的投资机遇:

首先,中国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不懈追求,使得消费升级依然是中长期的确定性趋势,内需相关的众多行业龙头公司,在渗透率提升与结构化转型的机遇中有望持续增长。例如,在移动互联网、餐饮、美妆护肤、运动服饰等领域,都能持续看到这种案例。

其次,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望为中国企业打开成长的天花板,提供发展的新动能。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能看到,近年来电商、本地生活、新能源车、创新药、机械制造等行业龙头公司陆续兑现了“出海”红利。

第三,港股市场制度改革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成长alpha。2022年12月,监管部门同意扩大互联互通股票标的;次年3月开始,将第一批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可投池。随着港股通可投标的进一步丰富,内地投资者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更多差异化的增长红利。

具体到互联网板块,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基金经理丰晨成认为,行业消息方面,港股互联网一季度财报利润率亮眼(部分甚至超过20年高点),短视频进入加速货币化和盈利期,随着暑期临近,重点游戏的陆续推出有助于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度和提高游戏市场的增速,其他消费互联网企业受益于出海以及竞争格局向好。

该基金认为,头部互联网企业具备股价高弹性、业绩超预期且股东高回报的特性,在港股市场整体收益率提升时,反应更加敏锐,港股互联网目前或许仍值得超配,后续可关注周五美国非农数据公布,以及中国消费数据的信号。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