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第一: | 新药审批120人编制像大熊猫 |
第二: | 药企自建门诊不会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
第三: | 华海提高制剂药比例至35% |
第四: | 真正医药分家该从产权上分 |
文字实录
和讯网:陈总,再次在两会时期见到您非常的开心。您进入药企这么多年,想向您请教一下,对于目前新药审批现状您怎么看?是不是已经发生了一些进步或者困难还在哪里?
陈保华:时间过得相当快,一晃一年了。我对医药审批总体上感觉比较慢,据我了解,现在国家药品评审中心积压了还有1万多件的申报等待批准。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我们算过大概1.3类的新药可能排队等着审批,需要84个月,也就需要7年多时间,才能轮到你开始审批,再加上你审评的时间,做三期临床的时间,一个3.1类(音)新药,从审批到临床批下来至少得三年,再加上你前期研发的时间超过10年,一个新药变成了老药了。
6类新药据现在排队情况来算,因为你排队的总量和评审中心每个月、每年评的数量倒推过来,至少排队需要10年以上,这个时间很长了。所以,应该说现在国家评审速度远远跟不上医药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我们社会发展老百姓对用药的需求。
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我国现在评审中心的力量相当匮乏。一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
和讯网:编制非常少。
陈保华:人员加领导、加方方面面的人120人,这120人是十几年之前的编制,你想这十几年来我们经济发展、医药发展多么快,十几年前的编制怎么能满足现在评审的要求呢?现在评审数量多,而且1类、3类的新药越来越多,像去年1类新药申报了180个,前年大概有100多一点,审批的难度、要求的广度增加了很多。
现在法律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审批新药也好,审批一般的仿制药也好,本身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所以,要求和原来完全不同。这是人员数量方面。比如像美国FDA它有将近4000-5000人,欧洲也有4500人左右,他们人多,评的数量又少,所以,我们现在据了解,国家评审中心已经每两天评一个了,他们评审员的工作密度,加班很正常,工作压力非常大,工作密度非常大,但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明显编制远远不够。
和讯网:一方面要增加编制。
陈保华: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是呼吁能够给他们解决一些编制,增加人员。
二是费用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现在评审中心评审药品的费用相当低,而美国FDA是比较灵活的收费标准,政府贴给他们一部分作为办公费用,他们自己每年还可以根据办公情况和人员支出情况可以收费。比如一个制剂的生产场地的审核收费是23多万美元,批一个制剂的分号(音)需要6万多美元,反正你每一样他都可以收费,原料药去登记,DNF收费将近3万美元,制剂变更原料供应商收费要将近3万多美元。而我们中国收费很低,一个新药收费很低,一个仿制药收费只有好几千,一个新药也只不过是几万人民币的概念,由于收费低,很大程度上从财力制约了我们平衡中心的发展。比如你有财力,你本来人不够,你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评审,向第三方购买服务,这些你都很难。
所以,我们也呼吁能不能把国家评审中心的财务从原来全部是国家给的,能不能改变为国家给的基础上它再增加,它自己可以收支,来满足它财务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两个改革,一个是增加评审中心的人员编制,一个是增加收费来增加它的财力,以及向第三方购买,加大评审力度。作为我们企业来说,第一,我觉得现在收费太低,门槛太低,所以,申报很多,第二,评审太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提高收费来加快评审的速度,这是药企真正需要的。
同时,现在由于人员收费问题,评审中心也很难留住人才,因为它的评审要求很高,面很广,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保证评审的质量,所以,我觉得对我国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国家的公信力,我们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都有一个很大的障碍。这是我要讲的评审中心的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有些不是很重要的评审能够下放,现在中央都在讲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对审批制度的改革,是不是把有些不是很关键的审批下放到各省,甚至可以取消,这样相结合起来,对我们新药的审批、仿制药审批,整个使它的流程进行一些变化,更加快、更加敏捷,能够把我们的新药,把我们质量好的仿制药尽快推向市场,以解决病人看病贵的问题。这块对医药企业也好,对老百姓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药品价格都是非常重要的。
和讯网:陈总,刚才我们谈到了药上架之前的问题,接下来想问上架之后的问题。现在业界在呼吁医药分开,减少中间门槛,更直接的把药供到患者手里,所以,他们出了一个名词药房托管,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医院、药企以及患者之间的矛盾?
陈保华:我一直在讲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医药分家。现在很多人把这个概念弄混的,现在老是以药养医,其实我觉得医药分家和以药养医是不同的概念。
以药养医是个结果,由于我们现在的医疗体制国家不可能对医院进行全额补贴,所以,医院要发展,它是通过药对医进行补助,所以,出来了以药养医,但这个应该是公开的,应该是全透明的。但医药不分,这个是操作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手段,它是不透明的,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的权力、腐败、不公平竞争等等一系列的。所以,我首先要讲的第一句话,要真正解决医药流通领域的问题,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最后一定要使医药分家。
第二,以药养医和医药分家是不同的概念。你刚才谈到的为了解决以药养医也好,医药分家也好,现在采取的是药房托管的形式,我对这块没做过很详细的调研,应该是没有发言权,但凭我个人的感觉,这个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医药分家是一个中间的过程,不能彻底解决医药分家的,所以,对这块药房托管的效果怎么样,能不能解决我们看病贵的问题和医疗流通领域的问题,现在下任何结论都还为时过早。我想随着这个事件的发展,会渐渐明朗起来的,业内争议很大,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但是我的观点毕竟对医药分家走出了一步,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或者是完全的医药分家,所以,它的作用也只是有限的。
和讯网:您认为真正的医药分家,美好的状况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保华:真正的医药分家应该是从产权上分家,不同的销售渠道,不同的产权。除了真正医院的用药之外,一般病人的用药凭处方可以到药店买,药店是量大面广,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商业行为,跟你只能在这家医院看,只能在这家医院买药是两个概念。
和讯网:陈总,对药企来说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中间环节过于繁多,痛苦不堪,我注意到有些药企直接在三、四线城市建设自己的门诊,您觉得这样一种现象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意思呢?是不是给自己增加一个销售渠道而已?
陈保华:我觉得在三、四线城市建立自己的医院门诊,这个不能说是一概而论,因为它是根据不同的产品来的,可能有些产品是大陆产品,它可能就建一些,通过医来带动药。有些产品可能用药的专业要求就比较高,显然你就不能通过办门诊。
所以,第一,这个不能泛泛。第二,对于自己药厂去办门诊,我个人觉得作为制药企业应该潜心在制药领域,如何提高技术,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发展新产品。对于一个办门诊作为一个医疗系统的,至少我觉得大规模这样炒作是不可行的。
可能有些企业它的发展规模、品种种类、市场需求不一定一样,但至少不会在我们医药行业成为一个主流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是不可取的。
和讯网:您讲的非常有道理。刚才我们谈到的都是业界的事情,现在我们回到华海本身,华海这两年一直在提原料药生产向制剂业务的转型,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它的好处在哪儿?您是怎么思考的?
陈保华:华海应该是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第一次的转型升级,从原料药转型做制剂,直接做到美国市场,应该说经过八、九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我们在美国第一个取得了美国FDA的简明新药认证,第一个取得了美国ANDA的药证分号,也是目前为止第一家在美国大规模药品上市的制药企业,这个应该说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且我们也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美国、欧洲国内制剂研发队伍和整个操作的程序,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我们现在原料药和制剂的比例从原来基本上90%,现在原料药下降到65%,制剂上升了35%,无论从国外、国内,我们的制剂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去年又提出来第二次转型升级,什么内容?就是在第一次转型升级成功的基础上,我们第二次把范围拉得更广的转型升级,它的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原料药如何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因为第一次转型升级没有涵盖的原料药,但是原料药必须要有,它是我们整个华海发展的最根本的根基,而且不断的发展。怎么发展?原料药本身也通过转型升级,原料药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是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现在我们国家包括这次全国人代会总理的报告,也提出来了,像解决贫困一样的解决污染问题,向污染宣战,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严厉,这是个发展趋势,我们公司作为原料药生产企业,我们的环保工作一定要做到国家的前列,你要有超前的眼光来安排、来布局我们原料药的环保工作,一定要有超前眼光,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也是根据这些具体措施,我们在去年首届开始策划华海原料药转型升级的时候,对我们的环保工作如何的转型升级,所以,我们有四个措施,一是加大环境末端处理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提升,所以,我们今年要花1.2亿人民币,对我们四个产区的环保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从而进一步满足我们今后生产发展的需要,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和讯网:对,提前做好准备。
陈保华:2、我们会在生产工艺里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采用对环境影响少的绿色工艺进行升级。
3、对我们生产的装备进行改造和提高,采用自动化、密闭化、信息化、管路化来提升我们的生产装备水平。
4、加强管理,减少生产中无组织的排放等等。
这四个内容构成了我们对原料药这一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所以,去年我们的原料药为了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的改造,我们对产能进行了限制,这可能我们去年原料药整个从销售量上来说有所增加,但销售额由于价格的原因反而有所下降,这就是我们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对我们的环境三废处理能力进行改造,从而限制了我们生产的产能。所以,到了今年,我们一旦把三废处理能力、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产能就可以进一步发展了,所以,今年我们会对我们的产能,把落后产能开满开足从而降低成本。我们如何节约成本,降低费用,如何对工艺进一步的改进,从而降低我们的原料成本。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改造,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我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降低,来进行我们原料药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第二,制剂的转型升级。
1、我们在原来制剂的基础上,把我们的制剂业务做得更精、更全、更强,接下来我们会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尽量多的开放高技术含量的固体制剂,比如说缓释剂、控释剂,这些制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二是在美国要做首仿,做挑战专利的药品。三是要做生物制药。这样在美国业务这块我们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了,从制剂的工艺技术挑战专利,产品的门类进一步拓展。
2、我们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南美非、俄罗斯、中东发展我们制剂业务,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华海仿制药制剂跨国公司。
3、在中国,如何把我们在美国大规模上市的品种,因为我们的研发完全按照连研药厂(音)作为标准来做的,又经过了美国FDA的批准,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讲,我们的质量、疗效和进口的是一样的,但是我的价格是国产药价格。所以,华海如何把在美国上市的这些,质量跟进口药疗效一样的药品在中国尽快的审批,从而满足国内医药市场需要,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这个是我们第三个转型升级。
4、我们把自己领域进一步扩展,从原来我们只能做片剂,我们将来做水蒸、冻干,包括中成药,国家的管控药物,高致敏、高活性药物领域发展,我们作为制药领域不断的扩展。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制剂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进一步的去重视兼并收购。前面我们讲的都是内生的发展,我们还要不断的拓展外延的发展,加强兼并收购。
和讯网:今年有什么样的一些计划吗?
陈保华:我们一直都在做,一直都非常重视,我相信会有结果的。所以,这样几个领域构成了我们第二次转型升级。当然还有一个内容,我们内部管理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包括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等等一些管理如何进一步提升,从何满足我的原料药制剂的二次转型升级。
所以,华海尽管去年大家做得也非常努力,应该说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得也都非常好,但最后的业绩可能与我们原来所定的有一些差距,这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发展,对我们的产能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我们跟年初的业绩有一定的差距。我想只要我们把环境保护、把末端措施走在国家要求的前列,通过确保我们产能不断的发展,我想华海今后肯定会按照我们所制定的发展方向、目标能够不断的取得新的快速的发展。
和讯网:陈总,本来我还想问您为什么年底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结果,未来将要出的年报数据和年初预计的还不太一样,其实不一样也很正常,毕竟现实总是变化着的,刚才您也给大家解释了,可能包括在环保上的投入,以及在非洲等地的一些市场的扩延,包括在制剂本身领域的扩延,理解了。谢谢您的时间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