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和周期规律
我是一名标准的理工男,来自安徽北方的一座能源城市,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上海两所最知名的大学。回想起来,来上海读书是由于初中时期,代表学校参加化学竞赛来到了上海,小镇懵童第一次见识到了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所在,从此就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市。
接触股市是在2005年,当时我已经毕业两三年,偶然在一个叫做91发财的网站,认识到了不少热爱投资的前辈,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网络大V。
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大V叫做欧成效,投资房地产的朋友可能对他非常熟悉了。当时也是无知无畏,在发财网大V“GreatZhao”(后来我们都叫他大赵)的带领下,进入中国股市。
幸运的是当时股市已经连跌3年,正是市场最低迷的时刻,在我入市后不久,就迎来了股权分置改革,至今依然记得尚主席的那句经典台词“开弓没有回头箭”。
2005年6月见到市场低点998以后, 牛市悄悄的到来,经历了2006的慢牛,2007年我第一次体验了全民牛市的狂热,可以说,当时整个市场的癫狂,后来的牛市都无出其右,也包括15年的杠杆牛市。
我想,这要归功于管理层和整个市场的参与者这些年来的不断进步吧。
2008年我比较幸运的及时退出了市场,购置了自己的小房子,在上海安了家。2009年的反弹由于购置了第二套住房,基本没有参与到。
2010~2012年,自己因为工作变动和读在职硕士的缘故,对股市的关注较少,直到2012年底的银行股行情,自己才重新投入精力在股票市场上。
2014~2015的这波牛市算是我正式经历的第二轮牛市,杠杆行情来的快去的也快,2015年由于自己错误的加杠杆,做了一趟过山车,基本上没有盈利。
2016~2017年的慢牛行情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可随之而来的18年又一次遭遇了较大回撤。好在19年的春季行情,已经帮我收复失地。未来永远无法预测,但我有信心持续进步。
比较幸运的是,这些年的股市投资,虽然中间有波折,但总体上我是由较多盈利的。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真心的喜欢投资,喜欢研究股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只有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欢某件事,他才愿意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无论行情的涨跌与否,无论账户的盈亏与否,不管旁人的冷嘲热讽。
我想,所有在股市里有所收获的投资人都是如此,对市场和公司的研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账户的盈利只是这一切附带的赠送品而已了。
言归正传,每个投资人,如果想在中国这个复杂的投资市场长期生存下去并且盈利,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投资体系。这里我把投资体系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对中国股市内在规律的认知;
对投资盈利来源和市场牛熊的理解;
个人交易系统的建立。
首先阐述一下我对中国股市内在规律的理解:中国股市从90年到今天,已经经历的28年多的历史。打开上证指数的月线图,我们可以看到,指数中位值是缓慢上行的,但呈现周期波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牛短熊长,不能像美股一样走出慢牛行情?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想要理解任何事务的本质,首先要找主要矛盾。那么当下股市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我粗浅的理解为:
当下的主要矛盾是以国资委和产业资本为代表的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管理层, 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诉求不一致带来的矛盾。
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容易出现大股东和管理层合谋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从而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也是导致的今天股市投机盛行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想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影响中国股市的主要周期有政治周期、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股市的起起伏伏,都可以从这三个周期的相互影响下找到其内在规律。
由于股市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我们牛短熊长,那么判断牛市的基本根据就是首先看信贷政策,每当宽财政,信贷放松,货币超发的时候就是牛市的信号。而财政货币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经济的表现和中央政策,而中央政策的变更通常是呈现政治周期下的有序波动。
所以,理解这几个周期,对于指导我们的股市投资实践非常有意义。如何观察和理解这三个周期,简单来说,就是跟踪10年期国债和3个月Shibor利率的变化情况。
第二点是关于我们在股市里盈利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趋势交易认为市场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投机客从交易对手那里赚钱。
而我更认同价值投资的观点,即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是我们盈利的根本来源,是上市公司帮助股东创造了财富, 所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好行业里的好公司的优质股权。
这里,巴菲特老先生帮我们总结的很经典:
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我曾经在2013年白酒塑化剂危机的时候,买入过贵州茅台(600519),也就是基于这个朴素的理念。
当时买入的价格还比较高,在茅台(600519)从250元跌倒170左右就开始大量买入了,一直买到150元,没想到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后来茅台一度跌倒120元,当年茅台巨额分红,复权后最低低于100元。一度我也以为自己买贵了,可这些年来茅台的业绩一直稳定上涨,当年的价格现在来看,正应了那句话:
珍珠卖到了白菜价。
这次投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投资理念,优质的公司确实是可以穿越熊牛的。虽然价值投资不等于死了都不卖,但买入环节必须选择优质公司,是我们投资的基本前提之一。
牛市的驱动力来自三方面: 流动性、企业盈利、风险偏好。每一轮熊牛转换通常也是这三个路径的演化:
牛一初期,优质企业在熊市估值被杀到历史低位,但此时其业绩表现依然优秀,由于流动性充裕,市场首先完成对他们估值修复的过程。
牛二阶段,由于企业盈利的好转,市场对此给予的正面相应,反映在价格上就是股价与盈利齐飞。
到了牛三阶段,公司盈利已经跟不上股价的表现,价格的上涨更多是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也就是俗称的泡沫阶段。
当乐观预计被过分透支的时候,熊市就悄悄到来了。熊市与牛市路径相反,先杀估值,再杀业绩,当悲观情绪主导市场的时候,机会也慢慢出现了。
中国由于目前特定的阶段,导致了我们乐观的时候过分乐观,悲观的时候过分悲观,市场估值容易出现极端化的波动,对于有经验的投资人,这往往就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个人交易系统的建立。
某位前辈总结过,“投资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而我们把它具体化到单个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认知建立:
对整个市场的认知(交易环节),对上市公司的认知(投资标的)以及投资人的自我认知。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要能够充分全面的覆盖上面的三个认知问题。我们通常认为,价值投资者关注研究后两点,即公司研究和对自我的认知提升。 而趋势交易通常更关注第一点,即市场波动。
当然,在中国由于市场存在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即使是价值投资人也不能只关注公司研究和自我认知,对整体市场情绪的研究也必须纳入到自己的交易体系中。 对此,我把它戏称为“
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这也是本文接下来主要讨论的问题。
三、个人交易系统如何建立?
如何通过对整体市场的认知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我把它分为两块:
A.对全市场指数历史估值区间的跟踪;
B.对全市场交易情绪的跟踪。
通过观测全市场指数的历史估值区间,把它与历史中位数作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市场当下所处点位的高低。对于指数的估值,我还要强调一下,估值有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之分。
指数的绝对估值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E、PB、PS、股息率、ROE等多种指标。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操作指导意义的是全市场PB和PE指标,通过历史回溯也可以发现,这两个指标的趋势性和周期波动性更强。
首先,看全市场历史PE和PB指标, 在这里我选择的是中证全指,因为这个指数比较好的涵盖了整个市场。下图是从理性人网站摘取的全市场等权PE、PB历史估值曲线。可以看出,当下的指数距离历史中位数还有较大的空间。
“盈利收益率其实与股息率颇为类似,仅仅是将股息率分子上的股息换成盈利,便是盈利收益率,因此,其实带出的意思亦相似,盈利收益率主要是比较盈利相对其股价的表现。大多数读者对盈利收益率可能颇为陌生,不过,如果你尝试将其分子分母倒转,便会发现非常熟悉,其实就是市盈率(PE Ratio)的另一个版本。”
盈利收益率的意义是什么呢?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格雷厄姆给了我们几个经典的回答,一下文字摘录至格雷厄姆访谈:
巴特勒:我总是认为,我们用每股股价除以每股收益的市盈率,而不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价的盈利收益率作为标准真是太糟了。明白一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2.5%的实际意义,要比认识到同样这只股票的市盈率是40倍的实际意义要容易多了。
格雷厄姆:是的。盈利收益率的概念更加科学,也是一个更合乎逻辑的分析方法。
巴特勒:如果分红比率约为50%,那么你可以用盈利收益率的一半来大致推断未来可长期持续的红利收益率。
格雷厄姆:是的。基本上,我希望股票投资的盈利收益率能够达到利率的两倍。但是,在大多数年份,利率低于AAA评级债券所支付的5%的利率。因此,我制定了选股标准的两个上限。即使利率低于5%,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数仍为10倍。另一个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数是7倍,即使现在的AAA评级债券超过7%。因此,一般来说,我买入股票的时点是在股票盈利收益率将会达到AAA评级债券利率两倍的时候,最高市盈率倍数在7倍到10倍之间。我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标准形成的。去年我在芝加哥荣获了莫罗道夫斯基(Molodovsky)奖。
巴特勒:看来,你的这项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
根据格雷厄姆的理论,股市的相对估值就是用指数减去无风险收益的差值,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超额收益。知道了原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计算呢?
这里我有一个简单的算法和大家分享:
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目标指数,求出其PE的倒数,即可得到HS300的盈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这里我们可以选取两个指标:
一个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它反映了长期资金对无风险收益的预期;
一个是中短期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具体的说就是三个月Shibor利率,它更加灵敏的反映了短期市场的无风险收益水准。
最后,用HS300指数的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做个简单的差值,即可得出指数的相对估值。
如下图,通过对过往历史数据的回溯,我们可以看到,可以比较有效的反映出当下市场相对(短期/长期)无风险收益的投资价值。同时,该指标天然的具有归一化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历史百分位的方法,推导得出当下市场相对估值的百分位分布,并且利用这个百分位,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动态的调整自己的股票权益投资仓位。
例如,在2018年10月中旬,该指标就告诉我们市场已经跌到了相当低估的水准,指数随时可能出现大幅反弹甚至反转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如果还有闲余资金,应当大胆加仓,即使无力加仓,也不应该因为恐惧下跌而减仓出局,发生牺牲在黎明前的悲剧。其后果然,指数在2019年快速见底回升。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除了跟踪指数的估值,同时也需要对全市场交易情绪,也就是风险偏好能够及时的反映跟踪。
这里我使用每周新开户数,来观测整个市场的交易情绪。实践操作下来,这个指标相对其他如换手率等,更加全面,准确和高频的反映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
需要解释的是,在这里我把每周新开户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一来可以是指标更加准确,排除节假日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每周开户指标依然在历史低位,它给予我们的指导意义就是:全面牛市尚未到来,市场如果出现回调,很可能是前期踏空资金的买入良机。
1. 本文的图表及数据均来自公开网站,特此感谢雪球网,萝卜投研,理杏仁网站。
2. 政治周期的理念感谢西西河 “万里风中虎”老师的无私分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丫丫港股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