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A股收盘后,一位投资者在将这句感悟发布在微博上。
当日,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涨,困扰市场已久的“4·19魔咒”被打破。
1
“4·19魔咒”失灵
“今天是期指交割日,又逢‘4·19魔咒’日,还叠加‘黑色星期五’,利空消息不少,大盘走势在市场情绪方面是有阴霾笼罩的。”今日开盘前,一位股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担忧。
由于2007年后,每年4月19日当天或前后一天几乎都是下跌,就连2015年的牛市也不例外,故称“4·19魔咒”。
2018年,A股未能逃脱“魔咒”:上证综指次日报收3071.54点,收跌1.47%;深证成指报收10408.91点,收跌1.79%;创业板指报收1782.81点,收跌2.06%。
2019年4月19日,沪深两市股指双双小幅低开,沪指在金融股带动下快速拉升后,拐头向下跳水探底,随后逐步反弹回升,呈现宽幅震荡态势。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63%,深证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0.66%。两市成交7204亿元,较上日略有缩减。
打破“魔咒”的A股势如破竹,三大股指本周悉数上扬:上证综指累计涨2.58%,深证成指涨2.82%,创业板指涨1.18%。
2
股民“喜大普奔”
“4·19魔咒被打破”的话题,登上今天的微博热搜。如同难解习题终于破解,市场情绪得到振奋,股民纷纷表达喜悦的心情。
纯属巧合?
类似“4·19”这样的股市魔咒,并不在少数,为何会屡次侵扰A股?
“巧合的概率高一些。”恒丰泰石董事总经理韩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即样本不够多,不具备统计意义。
如果将统计范围向前延展,自1991年起算统计数字,可能就没那么典型的现象了。”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魔咒’,亦或是投资传言,仅是一些偶然出现的规律,并不是必然存在的。如果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市场便将其作为规律,但实际上并不是总能应验的。有时候,一旦很多人相信这样的传言、规律之后,反而就起了作用。因为放大关注后,股民就会发现在那个时点,确实会发生如之前描述一致的现象。
实际上,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强化。”
“大多基于幸存者偏差,逻辑性不强。不管历史上如何演绎,现实中,股票涨跌有自身的市场规律,和既往单日涨跌关系不太大。”一位上海受访股民对记者称。
4
著名“魔咒”
有戏言称,“常在股市漂,哪能不挨刀”。
网上流传的“A股十大魔咒”的说法,就囊括A股投资者“挨过的各种刀子”。
“A股十大魔咒”分别为:
招商证券开策略会时,大盘下跌概率超过70%。2015年6月16日和17日,招商证券在上海召开201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6月16日早盘,沪指低开1%后接连遭遇重挫,盘中失守5000点;创业板盘中暴跌近6%。
2、“两桶油”涨停
“两桶油”涨停多次发出警讯。从历史走势看,“两桶油”拉升和指数高位震荡往往预示行情面临调整风险。
3、“4·19”
继2007年上证综指暴跌4.52%,每年4月19日前后,A股几乎都会出现一次大跌。
4、“逢大赛必跌”
传闻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期间,股市走势都以下跌为主。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A股上演跳水表演,全天大跌4.47%。
5、“基金88%”
当基金仓位水平达到88%左右,A股市场往往会受到冲击,基金仓位成了股市的“反向指标”。
6、“五穷六绝”
从A股历史走势来看,大多会出现5月股指开始下跌,6月更会大跌,7月就会起死回生。
从近年历史统计来看,大秦铁路每一次冲涨停板未果,都预示着A股短期调整开启,这也被市场戏称为“魔咒”。
8、“降准”
2011年11月30日,央行宣布“降准”,次日沪市高开低走收阴线,之后一路跌至2012年1月6日的2132点才止步。2012年2月24日,央行二次“降准”,其后首个交易日沪市也是高开低走收阴线,之后一路跌至2242点;同年5月12日,央行三次降准,其后首个交易日沪指开盘跌0.59%,连续三日翻绿,累计跌幅达1.98%。
9、“IPO”
IPO给市场带来的抽血效应是导致大跌的直接原因,历来新股频发,尤其是“巨无霸”股票登场给市场带来资金紧张因素,更是A股做空的“大杀器”。不过,等新股申购结束、冻结资金回流,市场就会有转暖趋势。
10、“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随后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短短五个交易日跌幅近千点,市值缩水近万亿。时隔八年后,A股再度迎来牛市,不过印花税仍然是老股民心中的痛,但凡市场上有印花税的传闻,A股必遭遇大跌。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魔咒”,仅仅是股市涨跌中的花絮,要追究涨跌的根本原因,还是要综合当时市场环境、公司业绩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等方面。
不过,这么多的“魔咒”加身,还是心疼A股股民一秒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