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A股265家医疗行业公司,实现总营收八千亿!但我们发现了一个短板…

2019-05-18 13:33:13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刘晨光 张潇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徐斐

  改革风暴刮过,2018年的医疗行业催生了诸多新变量。

  “野蛮生长”成为过去式,“拨云见日”是对医疗行业的新形容。

  而把脉A股医疗板块,不少新变化也值得留意:2018年总体盈利下滑、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从无到有……

  面对265家医疗行业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单,医疗行业人士向N+财经(微信号:njcjnews)记者提了几个重点:

  仿制药存在利润受挤压的可能性,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没有被完全打开,未来以销售为导向的医药企业会面临考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业绩表现: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全行业来看,2018年医疗行业实现营收8501.42亿元,同比增长21.29%;但归母净利润总额仅为828.98亿元,同比下滑11.76%。21家上市公司陷入亏损,亏损总额达133.24亿元。

  在高特佳执行合伙人王曙光看来,药企净利润下滑是正常现象:

  “4+7”和一致性评价对部分药企的利润影响将会持续,必须看到我国用药结构会更加优化、用药总量增速会下降,没有核心技术实力的药企会受到较大影响。

  而就单家药企来看,2018年营收突破200亿大关的有三家,分别是白云山(600332)(422.34亿元)、云南白药(000538)(267.08亿元)和复星医药(600196)(249.18亿元)。

  恒瑞医药(600276)以40.6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摘得盈利榜冠军,亚军得主是2018年才登陆A股的“新丁”迈瑞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据显示,2018年营收同比下降的上市公司共有41家,前三名被启迪古汉、未名医药(002581)、舒泰神(300204)包揽,三者降幅均在40%以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企业有95家,海正药业(600267)同比降幅最大,达到了3730.15%。

  从销售费用方面看,2018年医疗行业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总额达2063.81亿元,同比增长32.91%。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有69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而2017年没有一家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人福医药(600079)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8.94亿元,数额最大。

  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宁向N+财经(微信号:njcjnews)记者分析道,如今对医药企业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应综合考量其发展前景。

  医药本身周期很长,从短期来看可能财务表现并不佳,但相关药物未来或许会更有意义,迎来风口。

  药企加速生物制药产业布局

  医药行业的风口在哪?从数据来看,生物药似乎成为一大热点。

  2018年,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及生物科技的行业总营收均呈增长趋势,但除生物科技外,其他子行业的归母净利润总额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成为唯一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子行业。

  王宁告诉N+财经(微信号:njcjnews)记者:“医疗保健设备利润上升,主要是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没有被完全打开。而且相对于药品来说,国外医疗器械和医药费用比1:1,目前国内该比例是1:4左右,还有比较大的上涨空间。”

  根据王宁的分析,化药净利下滑与国内生物药的发展有一定关联,“国内的化药有一部分是仿制药,存在利润受到挤压的可能性”。

  自2018年“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实施,仿制药企业似乎在朝着“薄利多销”的方向发展,各药企纷纷加速布局生物药领域。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生物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1998年以来,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销售额持续保持15%~33%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制药业。而在近年全球上市的创新药物中,超过80%的新药开发利用了生物技术手段。

  国内的生物药产业也在加速,以单抗生物类似药为例,目前贝伐珠单抗、尼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都是药企布局的热点。

  对此,王曙光指出,发展生物药主要是因为国家疾病谱发生变化,以前外源性疾病比较多,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内源性疾病成为主导。

  “比如肿瘤等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从治疗方面需要大分子药物比如蛋白等生物类药物来治疗。”

  王曙光还提道,无论创新药还是生物药,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药企归根到底要做的,是将价廉物美的药品供应给临床。“创新药只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生物药也得有真正的临床价值、符合药物经济学的原理。”

  研发短板仍需努力弥补

  上市公司的动向,与医疗行业的政策变化紧密相连。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正式挂牌,“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抗癌药物获得降税等政策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王曙光看来,我国的医改成效初显,未来以销售为导向的医药企业会面临考验,创新则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国内大约有4400多家制药企业,以后相当一部分药企将被淘汰。医改涉及的面非常广,回归本质是根本方向。”

  谈及国内医药创新,王曙光指出,真正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研究上,要充分重视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进展。“如果没有基础学科,创新比较困难。国内在基础研究创新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图片来源:摄图网

  药企竞争的关键无疑是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18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占据研发费用前三,分别达26.70亿元、14.80亿元和12.67亿元。

  王宁认为,研发基础方面的短板,国内药企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仍需较长时间努力。企业在研发阶段需要承担很大风险,也是其谨慎投入研发的原因之一。

  但不难发现,国产创新药正在崛起。

  以火热的PD-1及PD-L1为例,君实生物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成为首个生物制品创新药品;恒瑞医药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也被列入优先审评名单,百济神州、嘉和生物等药企的PD-1项目也已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

(责任编辑:唐欣欣 HN06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