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2019-05-23 16:44:32 和讯网  LBB

  导读:也许,神秘外表之后只是普通的皮囊。这是我仔细通读光启年报后的感想。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却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科普一下,隐身所用的超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这一材料在2009年由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带领团队研发。

  5月21日晚间,光启技术发布一则关于签订超材料隐身产品订货合同公告,22日早盘竞价触及涨停板,尾盘微涨1.38%,报收9.53元。

  这样的市场表现,光启和他的投资者也许会有点意外,因为过往每次一发诸如此类的利好消息,当天以及第二天股价便会有不俗的表现。

  大利好,投资者不再买账

  据公告消息,光启技术该客户2019年合作金额已达到3776万元,据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的前五大客户数据,如果按半年时间、无季节性条件粗略计算,该客户预计年创收可能达到7600万元,很可能是光启技术的第一大客户。与2018年相比,仅该客户同比增加59.75%,所以这对于光启来说,确实是一大利好消息。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另外,和讯网还总结了2019年来光启技术发布利好消息的股价表现(如下表),如表可见地是,投资者对利好消息似乎越来越不买账,当然也不乏外界市场因素影响。

数据源:和讯网根据公告绘制
数据源:和讯网根据公告绘制

  其实,投资者信心下降是有迹可循的。

  近期,光启技术投资者问答页面大多都是关于公司业绩、募投项目效益实现、未来发展等情况的担忧,如下图: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能理解地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投资者趋于谨慎,越来越重视业绩面和现金流,而后是成长性,那些资本故事开始步入兑现的阶段了,投资者也变得更机动了,一旦苗头不对,便成为资本弃儿,这也正是值得担忧的地方。

  5月13日,光启技术也收到了来自深交所关于年报问题的监管函,5月22日晚间,光启技术在截止时间披露对监管函的回复。

  接下来,和讯网将详细介绍下监管函关注的点及光启的回复:

  第一点,增收不增利。

  报告期内,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2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53.29万元,同比下降1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4,572.48万元,同比下降25.61%。

  在回复函中,光启称主要是由于2017年研究项目阶段性结题导致合同金额增加,另收购光启尖端导致费用增加,还存在部分政府补助导致。

  简单解释下:首先,光启技术有两大主营业务,其中原有壳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占营收63.11%,同比下降12.11%,近两年光启一直在缩减该业务的比例;另外,就是超材料业务,光启一直在主攻的业务方向,2018年该业务占营收比例为28.93%,前值为8.2%。

  而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最直接表现就是成本费用端增幅超过收入增幅,拿光启来说,其超材料业务和其他业务正是导致增收不增利尴尬境遇“元凶”之一。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由于其他业务占比偏低,所以接下来主要在剖析超材料业务上。

  谈到隐身超材料,不得不提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毕业,27岁便创立深圳光启,曾被鼓励“争取成为新时期的钱学森们”,在普通人眼中,他便是天才般的存在。

  同样,一方面超材料门槛非常高,一方面有刘若鹏带队,光启在业内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军用产品的议价权很难界定强弱,这关系下文收入、净利润以及现金流呈现的差异性。

  光启的超材料业务,主要来自于其子公司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该公司成绩可嘉,实现营收1.28亿元,净利润5517万元,但是却被2018年光启新设立的几家子公司却拖了后腿,因处于设立初期,前期无法实现收入,但却需要很大投入。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从数据上来看,深圳光启超材料、深圳光启高端装备、保定光启超材料创收分别为572万、0元、0元,还分别亏损1735万、1957万、86万。

  第二点,收入、净利润、现金流季节性差异大。

  根据光启年报,其2018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9,371.64万元、1.01亿元、8,249.71万元和1.86亿元,各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208.20万元、1,483.61万元、612.61万元和3,748.86万元。

  可以看到,光启第四季度业绩明显好于前三季度,监管层提出收入确认、成本结转、是否存在季节性的质疑。

  光启回复称汽车零部件存在季节性差异,超材料业务交付主要集中于四季度,所以造成差异。

  另外,收入确认也是关键点,对此,会计师事务所也把该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

  首先,光启技术两大业务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确认比较明确,最值得注意地是,其研制服务业务(即超材料研制业务)的收入确认很难界定清楚,因而容易存在操作空间,这也正是引起监管层关注的点。

  光启方面也在回复中再次强调,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的情况。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另根据年报,光启各季度现金流分别为3,540.58万元、5,758.82万元、-234.67万元和-3,835.53万元。

  如果将收入、净利润、现金流联系起来,一方面收入、净利端增加,另一方面现金流减少,就很有可能信用账期放款的情况,光启第四季度的情况有点类似,这点也被监管层关注,但光启在回复函中表示,主要受军方研制拨款特殊性影响。

  但仍值得注意地是,光启存在业绩承诺。

  2017年12月,公司完成对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2017年度、2018年度光启尖端业绩承诺金额为3,700万元和4,100万元,当期实际业绩为3,779.09万元和4,448.61万元,两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为102.14%和108.50%。

  第三点,多次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监管函显示,光启技术2017年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8.37亿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5.14亿元,拟终止投入49.96亿元募集资金的产业化项目,并进行新项目投资与永久性补充。

  这一点,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点,在上文中有提到。据回复函,光启在2017年1月原计划将54.54亿元投入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为2020年2月。到2018年2月,一年时间,光启使用资金4241万元,项目进度为0.78%。

  由于建设进度太过缓慢,2018年3月,光启第一次变更募投项目。

  2018年3月,光启技术增加运营中心项目和信息化项目,两项目预计投入5.14亿元,资金来自超材料产业化项目的调减,到2019年3月31日,产业化项目累计进度为1.06%,又是一年,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仍大幅落后预期进度。

  2019年4月,光启再一次调整募投项目。

  这一次,超材料产业化项目被终止,新设顺德项目和沈阳项目,拟投资累计18.5亿元,另有10亿元进行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48亿元,原计划为69.5亿元。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和讯网给大家简单理一下全过程:

  首先,原来54亿要投资建设的超材料产业项目,建了2年,未通过可行性验证,最后终止了;

  其次,在项目验证过程中,光启近70亿融资,消耗缓慢,只能用来银行理财或闲置,目前21.6亿闲置,未来可能还存在这样的情况。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光启其实也在尝试解决,据年报披露,其募集资金用途变更中有一项,便是将超材料产业化项目由租赁地上建筑物变更为购买土地自建,不过,回复函中显示,该项目已被终止,关于这块土地具体情况也成为疑问。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不得不说,相比于大多数缺钱的公司来说,光启是幸运的,据年报披露,截至2018年报告期,光启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账户的资金有40.19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期末尚未到期的金额有25.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5亿元。

  以上看来,便能理解大多数光启投资者为什么如此担忧募投效益的实现了,也能理解和讯网彼时采访刘若鹏时,他说得任重道远了。

  第四点,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

  报告期内,光启管理费用本期发生额1.27亿元,同比增加30.12%,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49%。同期研发费用7,822.40万元,同比增加205.7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87%,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

  截至2019年5月10日,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223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实用新型专利129项、外观专利3项。

  解析一下,和讯网发现光启这些点有点矛盾之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一方面,光启称,研发投入的增加最主要来源于职工薪酬的激增320.94%,但另一方面,其研发人员人数却由265人降为249人了。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其次,研发人员总薪酬为3912.7万元,核算下来平均年薪为15.72万元。据猎头透露,这样的年薪在深圳,往往是新人,3年经验以下。

  另外,据光启披露的数据,截至年报日,公司员工920人,研发人员占比27%,本科及以上占38%。超材料作为前沿性学科,与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一样,属于密集资本人才型产业,拿AIOT头部公司特斯联作比,其全国有500多人,研发人员260人,本科及以上占64%。

产业观察|光启技术“隐身衣”之下:黑科技还是?

  再者,按照光启的人才配置,硕博154人,占研发人员60%以上,按照2018年人均15万的水平;加上光启在2014年曾对72名高管在内的职员进行股权激励,早已实施完毕,近期无股权激励。

  如此两个条件,外加地处深圳,或许反过来验证其研发人员大多可能经验不足的事实,针对全文的质疑,光启方面回应如上,仅有此条未回应。

  第五点,高额补助充当利润的持续性探讨。

  巴菲特曾说:“只有当潮水退却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也许,神秘外表之后只是普通的皮囊。这是我仔细通读光启年报后的感想。

  光启年报显示,其计入其他收益的款项为7214万元,同比激增416.76%,其营业利润(包含其他收益)为9546万元,同比下降14.14%。

  而其他收益主要系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也就是说,光启由业务带来的利润仅有2000多万。

  需要关注地是,这些补助的持续性,以及公司盈利对该科目的依赖性。

  如果说,项目进度一直缓慢,拖了2年多而后被终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多了,项目的真实性便会受到怀疑。此前,和讯网曾出过一篇《“鹏欣系”姜照柏拟清空光启技术剩余无限售流通股》的报道,如今看来,一方面,“鹏欣系”资本老玩家真不是浪得虚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耐性的逐渐下降。

  2015年,光启准备借壳龙生股份(002625)时,股价从5元一路飙升至70元,说是资本神话也不为过,可是到现在,股价回到了个位数时代,令人担忧地是,身披神秘“隐形衣”的光启神话还能继续吗?如果能,还有多久呢?

(责任编辑:朱晶 HN1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