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四年牛市启示录
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寻找结构性机会的关键线索。
本刊特约作者 王杨/文
2015年6月以来,消费股超额收益显著,其中,食品饮料板块涨幅达到69%。股价表现取决于估值和盈利,单纯从基本面数据看,即食品饮料的盈利情况与全部A股的背离并不夸张,两者背离并没有2010-2012年期间那么显著,盈利似乎难以解释食品饮料如此高的超额收益,这也意味着估值提升也是重要驱动力。
就估值提升的影响因素看,很多投资者会自然想到北上资金,但陆股通开通以来,有些行业同样获得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入,但并没有超额收益。这说明,北上资金只是估值推升的部分驱动因素。实际上,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部分消费板块,其估值推升的驱动力中,经济转型是关键因素。
2015年,中国人均GDP正式突破8000美元,经验上,人均GDP到了8000-10000美元是一国经济转型到了拐点的质变性标签。与之呼应,史上最大幅度的“恩格尔系数”下跌也是对消费升级发生实质性跃升的佐证。
经济转型情况对资本市场的映射也曾在美国发生过。1976年开始美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1980年前后美国经济结构迎来拐点,私人消费异军突起。这也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消费类企业大兴的时代背景。在1980-1984年,共有18只消费股问鼎标普500排名前50,这其中包括8只核心消费品股票和10只非核心消费品股票。1985-1989年,消费股继续保持强劲态势,22只消费股排名标普500前50,这其中包括10只核心消费品股票和12只非核心消费品股票。总体来看,1980年代消费股在标普500排名前50的个股中占到40%。
对过去的复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事实上,2015年以来行业表现的显著分化,对未来投资有重要的启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转型过程中,总量与结构往往存在明显背离。
这种背离有两层内涵:其一,企业韧性或强于宏观韧性;其二,除了消费升级,还可关注产业升级对应的投资机会,即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开支扩张。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逐步演绎,经济层面出现了很多趋势性变化,而映射到投研层面,宏观和微观的脱节成为基本面分析框架的一大关键问题。借助A股企业盈利和名义GDP的拟合图可以直观看出,企业盈利走势和名义GDP增速在这几年出现了背离。
这种背离对资本市场的指导意义在于,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企业盈利和GDP增速脱节是未来大概率要发生的,而股市表现取决于企业盈利、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这就意味着未来股市表现和GDP增速脱节有望成为常态。仅仅因为经济长趋势下台阶而对A股悲观,显然是不可取的。
企业韧性强于宏观韧性的原因,除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应的新兴产业占比逐步提升之外,我们认为传统行业供给端调整和减税降费是两大关键因素。
事实上,结合日美转型经验,可以发现,随着中国已经变成消费拉动的经济体,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消费品企业,为消费升级提供设备和服务的制造企业,这两块是转型经济中最关键的两条主线。这也意味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寻找结构性机会的关键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对A股行业表现的映射上,有较大的不同,核心是主导产业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其中,消费升级对应的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多是传统行业,白酒和白电等代表性行业处在成熟期。而产业升级对应的To B端信息技术板块,如云计算、半导体、5G等,大部分处在成长阶段。
站在当前时点,建议积极关注产业升级对应的投资机会,以1-2年的时间周期看,成长阶段的行业后续盈利释放或更具有爆发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