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公司锁定面值退市!
濒临退市关口*ST银鸽今天未能继续上演奇迹,正式触及面值退市条件。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户数仍超过7万。
01
又一A股公司触及面值退市:7万股东踩雷 此前一天曾上演“地天板”自救
接二连三,今天又来一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条件!
行情数据显示,今天*ST银鸽多数时间股价比较稳定,但尾盘最后几分钟却撑不住了,直线跳水至跌停,截至收盘,股价报0.92元。全日成交额达8743万元,这意味着这些资金选择了“末日买套”。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股价连续第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1元),如果没有意外,将是A股市场又一家面值退市公司。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之(五)项及第 14.3.8 条的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则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出现上述情形的,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自情形出现的下一交易日起开始停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停牌起始日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ST银鸽6月8日就已处在“生死边缘”,股价一度跌停,但当天尾盘,公司股价奇迹般出现拉升,从跌停到快速拉至涨停,公司得以续命一天。不过这样的戏码未能在今天继续上演。
2016年,*ST银鸽股价高达12.92元(前复权),就在今年以前,*ST银鸽股价一直也还在2元以上,谁曾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公司股价不仅跌破1元,而且还到了面临退市的地步。
数据显示,*ST银鸽目前股价较历史最高价跌幅达到92.87%(注:考虑权息因素后),高峰时,公司市值一度达到209.7亿元,与上述市值相比,公司目前市值仅有14.94亿元,已缩水超过1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东户数今年一季度曾大幅增加。2019年末,公司股东户数为5.74万户,但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户数增至7.03万户。这可能与*ST银鸽今年2月到3月的一段近乎翻倍的行情有关,当时公司股价从最低1.64元最高涨至3.16元,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其中。
02
上市23年!又一老牌A股公司香消玉损
*ST银鸽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1997年就在A股上市,至今已上市23个年头。
资料显示,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ST银鸽的第一大单一股东。通过层层股权关系,自然人孟平成为*ST银鸽的实际控制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东中还曾出现多位自然人股东。
同很多最终退市的公司一样,公司及相关人员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违规情况,这可能是加速公司走向退市的原因之一。
2020年4月7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对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指出公司为银鸽集团6.99亿元借款提供担保存在违规,公司对该担保事项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为此,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会秘书被河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今年5月17日晚间,公司公告显示,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财务数据上看,同很多绩差公司和壳公司一样,*ST银鸽近些年也频频连续亏损后又微幅盈利。
资料显示,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包括年审会计师在担保披露的充分性和合规性、大宗贸易业务的商业实质与相应款项的可回收性、预付款项的商业实质及可收回性、与商业承兑汇票相关的诉讼等方面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此外,公司还存在其他不少麻烦。
比如公司与河南融纳因贸易业务,对河南融纳开具了4.0008亿的商业承兑汇票,河南融纳后背书给北京通冠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票据逾期后,北京通冠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对公司提起诉讼。会计师无法就银鸽投资(600069,股吧)涉及诉讼的4.0008亿商业承兑汇票对应预付款项的商业实质和可收回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019年底公司向河南大乘、四川银鸽、河南福雷沃预付货款余额分别为2.7亿元、1.28亿元和3,498.03万元 ,会计师无法就上述预付款项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以及银鸽投资与河南大乘、河南福雷沃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和相关预付款的最终流向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03
A股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以往炒壳心态或已行不通
今年以来多已有多家内地上市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条件,其中又以面值退市最多。
纵观上述公司情况可以发现,多数基本面很差,早已沦为主营大幅萎缩,甚至连续亏损的壳股公司。
在以往的市场环境下,因市场对壳股被借壳存在一定预期,壳股往往还能受到市场爆炒,长期僵而不退,而对于壳股公司本身,一些在连续亏损后又微利来规避财务退市标准。
不过,最近几年这种生态已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面值退市的发力,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使得一些壳公司无所遁形,A股炒壳的生态已发生改变,投资者或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尽量不要火中取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