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提出“要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事实上,自4月末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打响,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表现颇为踊跃。
根据深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申报企业数量合计364家,广东省以82家企业申报的数量位列第一,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是申报主力军,除肇庆市外的八大城市合计有74家企业申报。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改革后的创业板在推动湾区资本活跃度上将大有作为。
“创业板改革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有助于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和提升股权融资规模,降低宏观杠杆率水平,增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这也将有效帮助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能力,对先行示范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8月13日,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受访指出。
82家粤企申报创业板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之中,各区域创新创业企业也积极投入到申报工作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下受理企业已突破364家,从业绩表现看,这些企业2019年平均营收为14.77亿元,2019年平均净利润合计1.17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拟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信息技术、材料、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等行业,以上五个行业占比达92%。
从地理分布情况看,364家企业主要来自于27个省市。
其中广东省占据了当之无愧的“C位”,拟IPO企业数量最多,高达82家,而排名为第二、三区域则分别是浙江省57家、江苏省54家。此外,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分别有26家、24家企业披露申报创业板。
“目前创业板受理企业中,广东企业数量居首,浙江、江苏紧随其后,这反映了我国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也反映了创业板在国家战略推进中的应有贡献。之所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为建设中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大湾区有一批能够切实创新的创业企业。创业板注册制在为这些创新创业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受访指出。
具体来看,广东省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板IPO申报企业突破占据了74家,拟募集资金合计496.3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集资金金额为6.80亿元。其中深圳市、广州市两个一线城市分别有49家、11家企业。
募集资金数量最高的为华利股份,是一家运动品牌运营商,主要产品包含运动休闲鞋、户外靴鞋、运动凉鞋/拖鞋。
公司财报显示,2017-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00.92亿元、123.88亿元、151.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09亿元、15.32亿元、18.21亿元。其2019年度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NIKE,VF、Deckers、PUMA、Columbia。
从财务数据上看,营收规模最大的则为中集车辆,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企业,同时是港股上市公司中集集团(000039,股吧)的控股子公司。
从行业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内申报企业主要来自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分别有26、7、6家企业参与申报。
改革活跃湾区创新“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一直是市场有目共睹的,作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广东省亦是存量创业板企业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截至目前创业板存量831家上市公司中,合计有193家来自于广东省,总市值合计2.45万亿元。
“广东省在创业板注册企业区域上居多,企业选择交易所上市方面采用就近原则,减少管理半径,也让信息传递距离缩短。再者深交所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体制机制更加灵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广东省,尤其是深圳,还有许多的高科技、大品牌企业,这一切都导致广东省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上市公司数量最多。”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大幕拉开,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举措将让大量未上市企业搭乘创业板改革发展的快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提质增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根据创业板定位来看,将适应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发展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李湛表示。
“这就是我们说的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带给广东的近水楼台的优势,当然,原本广东的经济基础要好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在经济总量上占优势。高科技企业在广东省的经济转型方面应该说做得也不错,高科技企业的数量相对也比较多。这些企业的上升对于广东经济的增长,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力量。”董登新也指出。
(作者:杨坪,王涵西 编辑:李新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