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0家上市药企高管职务有变 “离职潮”或与行业转型相关

2020-10-07 15:07:57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人福医药(600079,股吧)董事长王学海辞职、鱼跃医疗(002223,股吧)副总裁(副总经理)赵春生辞职、恒瑞医药(600276,股吧)4位副总经理辞职……今年前三季度,约150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的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上海医药(601607,股吧)、九州通(600998,股吧)、白云山(600332,股吧)、国药一致(000028,股吧)、海王生物(000078,股吧)、南京医药(600713,股吧)等32家2019年营收过百亿元的企业。除个别企业高层因年龄因素退休外,“个人原因”为职位变动的主要原因。

此次离职潮中,生物医药企业高层频繁出现。新京报记者根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提供的数据整理发现,仅总裁、副总裁级别,今年前三季度,就有包括健民集团(600976,股吧)、康恩贝(600572,股吧)、海正药业(600267,股吧)、人福医药、广誉远(600771,股吧)等在内的34家上市公司出现变动。如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因工作分工调整辞去人福医药董事长一职,老百姓(603883,股吧)张林安今年9月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相较而言,今年的高管离职潮涉及范围更广。有媒体报道,2019年1月至10月,至少有90多名高管辞职,到2020年,仅总裁、副总裁级别的职位变动就已接近这一数字。诸多业内人士指出,离职潮的背后与制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相关。中康CMH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国内药品终端市场下滑,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78万亿元,较2019年下降2.3%,药品市场将出现少见的负增长。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也显示,截至2020年5月,医药行业亏损总额达130.4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亏损总额的80%。

有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管离职潮与近几年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的推动不无关系。

今年8月,第三轮药品集采已经敲定,189家参与企业中共125家中选,中选产品191个,涉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共56个药品,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达95%。

集采之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相对应的是,企业的营销费用也从以往的较高水平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一致性评价的推动也在影响企业的考量,按照业界估算,一款药品从购买参比制剂,到开展药学研究,从小中规模生产,再到生物等效性试验、复核检验,完成一个单品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花费少则500万元,多则1000万元。一旦失败,企业见不到任何回报。国内手握数百个批准文号的药企并不少见,出于成本的考量,企业对产品线必将有所取舍,正大天晴、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000963,股吧)等知名药企均公开表示将放弃部分市场容量小、商业价值低的产品。

再加上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上市药企,日子也并不好过。今年上半年,345家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95家企业营收出现同比下降,占比超过半数,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的企业为167家。

“政策变革与业绩承压的双重考量下,生物医药企业人员调整更加频繁就不足为奇。”业内人士称,国内药品审评审批加速以及优先审评政策的出台等,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无疑将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战略的调整、人员的频繁调整也是中国医药(600056,股吧)行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的表现。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