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回至1

2020-12-12 02:45:43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12月11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后,时隔仅9个月再次调整。不过,这次参数调降的对象只面向金融机构,企业并不在列。

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决定企业或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余额上限的核心要素还包括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企业外币融资快速增加。截至11月底,外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090亿美元,较5月底本轮人民币升值阶段开启之初增加559亿美元。年初为了应对疫情鼓励企业从境外融资,曾将系数从1升至1.25,目前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加快,但与此同时宏观杠杆率开始攀升,企业债务违约事件不时发生。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蔓延,规避境外风险对我国的波动传染,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逆周期管理,因此,此时下调调节参数也是应有之义。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下调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属于逆周期调节,同时也属于应对疫情的临时性政策退出。人民币汇率已经持续升值6个多月,通过宏观审慎系数逆周期调节,释放信号,促成市场预期分化,促进外汇收支平衡。同时,由于措施主要是针对银行,约束银行对外举债、对内发放外汇贷款的能力,故对企业没有直接影响。逆周期调节是宏观调控的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