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判断 未来十年的五大趋势是哪些?

2021-05-27 06:53:57 第一财经日报  吕倩

   5月26日,华兴资本首度发布《中国创新经济报告2021》,对过去十年科技周期进行了回顾,并展望了未来十年创新经济行业发展。

   华兴资本认为,眼下行业正处于智能经济时代的新起点,互联网和创新技术将与消费、产业、企业服务、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深度融合,赋能各行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另外在采访环节,华兴资本投资研究团队针对当下火热的社区团购、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以及一波波创业公司顶着“破发”与“腰斩”的压力,密集赴美上市的热潮等现象,做出分析与解读。

   五大趋势与细分热点行业

   步入新的十年,从“宏观环境、结构变化、产业变革“三个角度出发,华兴资本判断未来十年会出现五大趋势——疫情催化加速的新平台、新媒介、新工具、新品牌、新服务、新渠道;半导体、科技硬件和软件行业范围广、程度深、痛点强,国产替代进程任重道远,但也有望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和万亿级别的市场容量;Z世代整体消费规模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4倍至16万亿元,是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和市场应用空间巨大,有望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将从“治疗”转向“智疗”,大健康行业迎来“β+α”组合机遇。

   在细分赛道上,华兴资本认为过去一年,电子商务、生鲜电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娱乐以及互联网医疗在重构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未来在疫情相对受控的情况下,远程办公和线下业务线上化将得到保留,并成为一种新趋势。教育向线上转移趋势长期来看不可逆,线下机构将持续夯实线上能力。

   具体针对当下正火,同时也颇受质疑的社区团购业务,华兴证券(香港)消费行业研究主管陈亚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兴持续看好社区团购的未来趋势,但在具体问题与挑战方面,陈亚雷称,社区团购目前主要问题集中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上,不仅包括运送效率,还包括原材料的种植和采购计划,终端分地区的销售预测,各个市场的数量分配,网格状仓储网络的建设等方面。

   陈亚雷称,社区团购里由于包含很大部分的生鲜零售,由于他们短保质期、易损耗、少量高频的特点,使得这部分的供应链管理要求比其他商品高很多,而这部分又是目前运营成本里面最大的部分。

   另外,目前社区团购目前颇受质疑的一点在于参与者的烧钱补贴,陈亚雷称,烧钱要烧多久取决于社团零售和生鲜零售的商业模式是否走通。如果没有走通,总会有资本尝试其他模式,那么烧钱还是会继续。目前来看,华兴认为还没有看到烧钱会在短期内结束的迹象,几个主要玩家都处在不停试错与纠错的阶段。

   互联网厂商争相涌入造车领域的行为一度引发“追风口”与“泡沫化”的质疑,对此,华兴证券(香港)科技硬件行业研究主管孙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手机厂家投身造车热潮是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手机厂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而手机厂家在半导体供应链、算法训练、消费者理解、软硬件结合等角度具有比传统厂家及造车新势力不可比拟的优势。

   新格局中的一二级市场新挑战

   行业变局之中,一级市场在“募投退”各个环节变难变贵,针对于此,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监管压力限制了各类资金的入场通道,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项目端、资金断、投资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导致VC/PE机构募资难、投资紧、估值贵问题比较突出。

   但庞溟补充称,资本市场近年来的结构性改革缓解了VC/PE机构的退出难问题,也使投资机构更看重对优质赛道和标的企业及投资份额的寻找和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优质资产的价格水平,使赛道更为拥挤、资源更向头部机构集中,并使竞争进一步转入更专业、更早期等细分赛道。

   落地到实际场景中,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基础制度改革、新三板精选层推出等政策相继落地,庞溟认为这些带来最重要的变化是淡化了对营收、净利润等指标的要求,强调企业成长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估值等指标,不再“净利润至上”,提升资本市场对创新经济的包容度,使之更符合不同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成长期的高增长、高风险、较难在早期盈利的特点,有利于让优质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母国资本市场融资,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投资人“退出难”的困境,利于在A股市场推动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原则和理念。

   另外,二级市场中,包括BOSS直聘、Soul、掌门教育等公司密集提交赴美上市招股书,此前怪兽充电、水滴公司成功在美上市,但同时面临着破发与腰斩的挑战。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20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总融资额为43.7亿美元,去年同期该数字为6家、总募资额3.7亿美元。新股数量同比增长233%,融资额同比增长1081%,平均融资额增加267%。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消费零售、云端技术和生物科技。

   庞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某些行业和拟上市企业而言,赴美上市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一,美股市场的体量相对较大、对优质标的公司而言流动性较为可观;第二,美股市场的成熟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多样性均优于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对新经济成分公司较为认可和接受;第三,对身处A股市场限制类行业、尚未引起港股市场注意的公司来说,赴美上市是其优先考虑的途径。

   第四,《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HFCA)已成为美国法律,在材料提交和信息披露要求、强制退市要求等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部分中企赴美上市的决策。

   但庞溟表示,HFCA目前给予相关公司三年的宽限期,所以部分满足美国上市标准的拟上市企业可能考虑先赴美上市,待满足香港交易所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等方式对在美国上市年期的标准后再部署在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