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已经被反复提及的全面注册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被“官宣”。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注册制大概率在今年推出,目前只是一个具体措施落地的时间表问题。”一位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
今年年初,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曾表示,总的看,注册制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
什么是注册制,为什么推进注册制,目前注册制试点取得哪些成果,为什么要推进全面注册制,如何推进,将带来哪些变化,值得哪些期待?本文梳理了投资者需要了解的六大要点。
全面注册制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说全面注册制要来了?
其实,不仅仅在政府报告中提及,全面注册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关键词,更是2022年证监会的重点工作。
1月17日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表示“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会上,易会满表示,2021年证监会系统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回应市场关切。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并同步开展注册制试点。总的看,试点达到了预期目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
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就资本市场而言,提出在资本要素方面,要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在2020年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已经为此定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何为注册制?
在注册制中,证监会只负责申报文件的形式审查,对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在发行条件上,相比过去的盈利能力等存量指标,更看重企业未来的成长价值和发展前景等增量指标。
目前在注册制试点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进博会开幕式上,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经宣布便引发关注。2019年1月底,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就涉及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发行承销、上市安排、交易等细则公开征求意见,3月初,证监会和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2+6”制度规则。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上市。中金公司数据显示,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2022年1月20日,上市企业数量已达383家,总市值约5.4万亿元。科创板已成为A股IPO主力军,自2019年7月以来,科创板新股占比达35%。
※ 2020年4月底,深改委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标志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20年6月,证监会和深交所正式发布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4+8+18”项制度文件。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全面实施。
※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以来(截至2022年1月底),深交所共受理了812家企业的创业板首发申请,其中270家已上市;共受理31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共受理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IPO平均上市时间从注册制改革之前的约500余天,大幅下降至300余天。
※ 2021年9月2日决策层宣布计划设立北交所,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仅仅间隔不到3个月的时间。
※ 万得(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总规模达到1.67万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达 到了4699.63亿元,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科创板达到2226.22亿元,占据了首发融资规模的半壁江山,也凸显了资本市场对于创新的支持作用。
※ 在退市制度方面,有了更为严格的规范。2020年底,我国退市新规出台,通过强化退市指标,如交易类中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改为1元退市,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 均低于3亿元的指标,来改善资本市场中的企业质量。
为什么要推进注册制?
※ 注册制有利于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助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资本市场虽然已经经过了30年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相比,直接融资14%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直接融资占比超过50%的境外发达资本市场。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对助力中国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都具备积极意义
※ 注册制可以提升股票发行效率
注册制改革,通过将股票发行选择权交给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 注册制可以提升上市企业质量
注册制让市场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促进优胜劣汰,在注册制下监管部门加大了退市监管力度。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退市数量较少,2011年至今,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退市率约为0.3%和0.1%, 远低于国际各大交易所的同期水平,例如伦交所、纳斯达克 (美国)的退市率约为9.5%、7.6%。
※ 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注册制可以很好的规避个别人为偏差带来的风险,通过“大数定律”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此外,还有利于投资机构化和财富管理转型的趋势发展,不断走向成熟资本市场。
※ 注册制有助于优化监管职能
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由投资者判断的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证监会将审核权力下放到交易所,监管机构将回归监管本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审核现状,进一步优化证监会和交易所职能定位。
全面注册制会带来哪些改变?
※ 发审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上市进程加快。
核准制下,证监会对发行人进行实质审查,流程较复杂,上市周期较长。注册制改革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优化了股票发行的条件,尤其在新股发行审核方面进一步放宽,能够有效缩短企业IPO的审核时间,从而让急缺资金的企业第一时间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 高市盈率高估值难以持续
随着企业大量上市,以及盈利情况的分化,A股股票市盈率普遍高估现象将难以维持,平均市盈率有望下降, 股票估值将进一步分化,大量绩差股可能沦为“仙股”和 “僵尸股”。同时,过去因为发行制度下较长的审核周期和较低的发行效率,导致的借壳上市将不再受欢迎,壳资源估值高企、“壳费”居高不下的现象将从根本上改变。2019年,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试行的注册制,这一发行机制打破了传统约23倍市盈率的定价机制,平均首发市盈率分 别提升至74和35倍,未来企业IPO定价将面临更多的市场考验,两融和股指期货的发展将引导更多外资和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新活力。
※ 投资者结构有望发生变化
注册制的推进配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进行,目前外资持股比例正逐渐放开,这将缩小个人投资者比例。我国股市目前由于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其投资理性较弱,导致市场存在投机氛围浓厚、交易过度、市场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逐步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通过充分发挥外资在信息、专业、能力上的优势,最终优化市场结构。根据国外资本市场的历史经验,通过注册制的资本市场改革,家庭部门占比会逐渐降低。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投资者结构或许会发生改变,专业机构投资者比例提升。
如何推进注册制?有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在证监会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到,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具体来看,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思想、业务、廉政各项准备。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发行监管转型,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增强各方合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良好市场生态,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同时,统筹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同步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和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将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这亦为全面注册制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回顾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试点注册制改革历程,除了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制度改革,监管层还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了发行承销制度、交易制度和持续监管制度的改革举措,为一揽子综合改革措施。
虽然细节不同,但在制度改革思路上基本保持一致,例如优化审批流程、市场化询价、放宽涨跌幅限制等。
※ 上市发行审核:上市条件有望多元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值得期待
前几次改革试点中,发行上市部分改革的重点在于注册制下的各参与主体职能转变,规则调整后审核主体将从证监会转移至交易所,由交易所受理对应板块公司的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审核后报于证监会注册。同时,此前几次注册制改革试点重点要求信息披露,审核规则、受理、问询、注册结果等环节均公开披露,保证审核公开透明。
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准入包容性更高,上市条件有望多元化。企业上市的时间周期也有望大大缩短。
存量市场庞大,再融资与并购重组制度同样为改革重点。类比创业板,沪深主板庞大的存量市场也可能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对应再融资与并购重组制度改革会有相关细则出台。
※ 发行与承销改革,询价发行市场化程度提升;网上网下发行等细项制度也可能相应调整
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发行制度中,市场化询价均有进一步提升,打破了市盈率限制。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新股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主板发行制度有望被优化。目前,主板发行定价制度主要包括直接定价发行和询价发行,其中询价发行可通过向网下投资者初步询价后确定发行价格,但部分企业存在发行市盈率限制。
网下初始发行比例和战略配售制度等制度细节建设也值得期待。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发行制度改革还涉及一系列的细项制度调整。
承销商跟投制度方面,沪深主板的具体安排也值得关注。目前科创板要求全部企业需要保荐机构跟投,创业板对于部分企业有跟投要求。
※ 交易机制改革:涨跌幅、双融机制等制度安排;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也值得关注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在此前的试点注册制过程中,相比主板均放宽了涨跌幅限制。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均在新股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限制,随后涨跌停幅度为上下20%;北交所在公开发行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后续涨跌停幅度为上下30%。目前主板首日涨停限制为[-36%,+44%],后续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10%(ST及*ST为5%)的涨跌停制度,这块有望发生变化。
融资融券机制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当前主板融资融券标的需满足上市交易超过3个月,且有一系列量化条件限制,后续可以关注在保证金比例、折算率、持股集中度等量化指标方面的可能制度变化。
※ 结合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细则和北交所的注册制试点,也可关注其他的一些交易制度,如做市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盘中临时停牌、单笔申报制度、价格笼子制度等是否会在全面注册制过程中也会值得关注。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建设及注册制改革向存量过渡的过程中,各个板块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做差异化安排。如此前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期间,从投资者保护角度考量,提升了新增个人投资者的入市门槛。科创板和北交所也有较高的投资者门槛要求。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可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主板自身以及其他板块可能的制度变化。
※ 持续监管:公司治理、股东减持、股权激励、退市机制等方面有望出现新的安排
中金公司认为,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有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注册制改革实施后,根据国内外经验,我们认为监管部门可能不再对发行人背书,企业业绩与价值,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多由投资者判断和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是应该加强全面监管,尤其是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监管制度的安排和严格的执法来保障发行人履行诚信的责任,中介机构履行把关的责任。
注册制改革一方面增强了市场的包容性,有望允许更多企业上市,另一方面也有望对上市企业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退市机制改革值得进一步关注。例如在创业板存量注册制改革中,一共设定了三类退市指标,包括交易类退市指标、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和规范类强制退市指标,同时,创业板还在退市程序和执行上均提出了更严格的制度改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