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最大退市潮来袭,*ST公司的投资“围城”之困

2022-05-22 17:03:27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A股终于迎来了史上第1次大规模退市潮。近期随着2021年报发布完毕,A股市场已总共有超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数量较2021年增长50%。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部分*ST公司之前通过各类公告早已向投资人预先通知了退市事项,而有一批公司诸如*ST天首、*ST德威、 *ST宝德、*ST科迪、*ST绿景、*ST当代、*ST新光、*ST海创等的退市就颇有“突然死亡”的意味,让不少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措手不及,一时间感到了大幅亏损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对此,多家*ST公司的股东群体在手头股票将要退市前纷纷祭出最后的“抗争”,这也把规模不小的*ST公司投资群体带进了人们的视线。

在A股的历史中,投资*ST公司好像一座“围城”,在外面的人看到里面上演的那些“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不禁要怦然心动;而里面的人,在尝遍了各种酸甜苦辣之后,想要诉说的却剩下愤怒、后悔、不甘……

42家上市公司面临强制退市,多家公司“突然死亡”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赵诚是一位职业投资者,16年前,在大学的时候他就进入了股市,从此便于一发不可收拾,在毕业后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投资者。

不过,最近他重仓的*ST德威突然传来了要退市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完全打乱了他平日里的作息节奏。

事情还是要从今年年初谈起。

今年元旦,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债务豁免事项的公告》,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收到中海外城开、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关于豁免公司债务的函。其中,中海外城开豁免公司11,022万元的债务,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豁免公司8,697万元的债务、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豁免公司13,203.05万元的债务,合计豁免公司债务人民币32,922万元的偿还义务,自通知函出具之日起生效,本次债务豁免对公司无任何条件。

公司表示,中海外城开、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为公司的潜在股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本次债务豁免作为权益性交易,将豁免的债务金额计入公司资本公积,将影响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表——增加 2021 年度公司净资产。

从公开信息来看,中海外城开、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三家公司的来头都不小。其中,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财政部,中海外城开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而这三家公司联手帮助*ST德威“卡点保壳”,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在公告发布后的第1个交易日,*ST德威一度涨停,收盘则大涨8.5%。这样的新年“开门红”,让不少投资者为之精神一振。

不过现如今,在赵诚看来,“这恰好是悲剧的起源,当初所谓的债务豁免,是诱使我们向*ST德威不断飞蛾扑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不久后,公司于今年1月21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告》,再次巩固了投资者的“信心”。根据这份业绩预告,2021年公司的净资产将达1.05-2.1亿元,结合公司扣除后营业收入来看,至少从财务层面公司可以说,几乎已经“摆脱”了退市的危险。

而上述三家企业中海外城开、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对*ST德威进行的债务豁免,使公司资本公积增加了3.29亿元,从而导致公司净资产的相应增加,是公司“脱险”的关键因素。

不过,此次“卡点保壳”还是引发了监管层的警觉。此后,在1月至3月初深交所就公司债务豁免事项前后4次发出关注函,较为详尽地向公司询问了有关此次债务豁免的相关事项。

其中今年3月6日深交所向公司发出的第4次关注函,所询问的问题尤为详尽,光问题就长达10页。而公司给予的回复更是长达48页。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关注函的最后,深交所特别问及,“请你公司说明你公司于2022年1月21日披露的业绩预告及前期披露的其他信息是否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对此,*ST德威在最后的回复中言之凿凿的表示,“基于上述情况,按照充分谨慎的原则,结合现有情况的确定性,德威新材(300325)2021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正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对上述4次关注函的的回复中,公司还应深交所要求请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赵诚告诉记者,这4份关注函的相关回复,自己都仔细看过,从公告中几乎找不到债务豁免可能有问题的疑点。

“我一直相信官方公告的法律效力。”他向记者强调。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4月22日晚间,在距离年报披露截止日仅有5个交易日时,*ST德威发布的一份《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又把一个月前确认无疑的债务豁免事项“全盘否定”。这对于一直坚信公司今年将顺利“上岸”的投资者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赵诚说,“看完这份公告的时候,真的是无法接受的,这等于是自己被别人以‘合法'的方式骗了。”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份业绩修正公告发布前一天,*ST德威公告拟延期披露2021年年报,而原因仅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及2021年度审计相关工作面临严重困难”。

在上述公告发布后的第1个交易日,*ST德威股价走出幅度达20%的一字跌停。此后4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每天都以“20%”的速度向下急速坠落,直至4月30日,公司在公告2021年年报的同时发布《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性公告》。

不少投资ST公司的股民都是有一定投资经验的老股民,见惯了A股的涨涨跌跌,但这样的没来由“闷杀”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第1次遭遇。

截图自:某*ST德威投资者在雪球上发布的帖子

在采访中,赵诚向记者表示,*ST德威一役让他受伤不轻,“具体亏损金额不能透露,但如果无法挽回的话,那么差不多半生都要白忙活了。”

而像赵诚这样同样深陷*ST德威投资者还有不少。“据我了解,在*ST德威上亏损一两千万的大有人在,不过我不方便透露相关投资者严重亏损的证据,我是维权人,有保护参与者隐私的义务。”他告诉记者。

赵诚向记者坦言,自己关注*ST德威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一开始公司还没有被*ST,“公司自身带有不少热门题材,其中这些年公司对氢能源的深度布局,以及自己对这些领域前景的看好,是我决定投资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在交流的时候,他向记者展示了自2016年以来,*ST德威在氢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

截图自:*ST德威公告

采访中,赵诚对*ST德威的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相关专利技术也是如数家珍。

尽管这一系列加码氢能的操作,让市场不得不承认公司确实有向这一新型领域转型的决心,而且过去几年每逢市场炒作燃料电池主题,*ST德威的股价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表现。不过这并没有阻碍*ST德威“且炒且退”的节奏。2016年至2021年,公司股价累计跌去了约70%,而从财报上来看,公司持续多年布局的氢能源业务至今仍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

据赵诚介绍,“德威的燃料电池已经开发出样机了,但因为企业资金原因,所以没有推进量产。”

“之所以这一年多来,对*ST德威仍然没有放弃,主要是因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已经进入了重整程序,上市公司本身也启动了预重整,而且我们也比较看好预重整投资人的相关背景。”赵诚告诉记者。

但到目前为止,*ST德威的重整计划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自2021年12月以来,公司在所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中却均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预重整程序在临时管理人的指导下有序推进。上述违规事项(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的相关事项),公司将在重整过程中进行解决。”

在采访中,赵诚向记者表示,在4月22日宣告*ST德威“突然死亡”的上述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发布前夕,发生的一些事让人现在想起来不由觉得“细思极恐”。

例如,今年4月15日在阿里拍卖举办了一次*ST德威股权拍卖会上,有一段风险提示在事后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这段提示中指出,“由于目前德威新材存在关联公司占用款项等问题(详见上市公司公告),该问题存在无法在2022年4月30日前解决的风险,因此不排除德威新材的股票有在2022年4月30日后退市的可能性。”然而在4月22日之前,在公司发布的一系列公告中,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退市风险提醒。

4月13日,*ST德威出现了五笔大宗交易,成交量均为50万股,成交价格均为2.18元,且卖方营业部均为国联证券苏州三香路营业部。此次大宗交易之后的10个交易日内,*ST德威股价暴跌近60%。一些投资者认为,不排除一些有内幕消息的相关方已经提前获得了公司可能退市的消息。

另外,让赵诚大惑不解的是,和其他*ST公司,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规律性的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相比,*ST德威发布此类公告的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4月22日之后,而彼时公司正处于连续跌停的状态,普通投资者大多已难以逃身,“这个时候发这种公告还有什么意义?”

赵诚向记者坦言,今年4月22日以来*ST德威在信息披露上再度暴露出的重大问题让自己的投资信心遭受到了重创。

“但我还是抱有一定的希望的,因为还不到最后一刻。”他表示,“国家一再为疫情困难企业纾困,鼓励有价值的公司债务重整,支持央企入主上市公司。而且可降解新材料,氢能源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整车,这两项业务都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的重头戏。”

现在,赵诚除了每天继续要关心市场之外,还肩负起了一个由数百名投资者组成的*ST德威维权团队的发起人的责任,“现在我不得不要花些精力在上面,毕竟要对大家负责”。

据他介绍,目前,团队中手上还有*ST德威股票的投资者的累计持股比例应该超过了6%。 而团队中已经有成员向深交所反映了情况,“我们希望深交所对上市公司发函,对*ST德威的财报和信披违规进行质疑,督促上市公司与我们中小投资者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同时督促上市公司进行退市申辩,要求上市公司对违规年报进行重新编制。”

从赵诚向记者最新透露的信息来看,*ST德威和德威集团的重整还在持续,“目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苏州方面对德威的重整没有结束,临时管理人给我们的信息是证监会(对重整)没有下达无异议函。”但是令他担忧的是,即便*ST德威在退市之后完成重整,可能已为时已晚,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没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

20家上市公司可能因审计意见而退市

记者注意到,在这轮退市潮中,有相当比例的已退市、预退市公司是因为会计师出具了非标意见或者经审计后的扣除后收入低于1亿元。然而如果单纯从之前各公司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的财务指标上来看,多数公司并没有达到退市标准。因此,一些退市的公司把退市的锅甩给了掌握着退市“生杀大权”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退市新规下,审计意见退市指标被纳入财务类退市类型,并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因审计意见而退市成为2022年上市公司退市的一大“特色”,也由此衍生出一些甚至有些戏剧色彩的冲突。

审计意见退市,简言之,根据交易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已经被*ST的公司,如果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保留意见,交易所可终止其股票上市。

也就是说,一家尚未被*ST的公司,如果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还有一年时间可以纠正。但如果已经*ST,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保留意见,均是影响公司上市地位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东方财富(300059)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并结合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出目前截至5月17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并面临终止上市风险的20家公司,如下图所示:

从审计意见来看,上述20家公司中,*ST新光被出具保留意见,*ST圣莱被出具否定意见,其余18家公司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从出具审计意见的事务所来看,有14家事务所为上述20家公司提供服务,其中中兴华是“大户”,共为5家公司进行了审计,立信、中审亚太各为2家进行了审计。

此外,有8家上市公司已进入了退市程序,它们是东电退、长动退、德奥退、退市西水、退市绿庭、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庭B。在退市整理期满后,它们将进入股转系统挂牌交易。

*ST天首、*ST科迪“硬刚”事务所

好的上市公司各有各好,如各种“茅”,市场看重的是稀缺性、护城河。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烦恼则是千篇一律的。

但在今年,因审计意见而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有些则是大写的“不服”。

*ST科迪是一个典型。2021年年报,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对*ST科迪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控股股东科迪集团重整尚存重大不确定性,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证据对科迪集团占用科迪乳业(002770)资金的可回收性和期末减值情况发表意见;科迪乳业2016年-2018年累计虚增利润约3亿元冲减科迪集团资金占用款,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证据就该事项对财报期初的影响、是否需要作出调整发表意见;科迪乳业因逾期债务及对外担保涉及多起诉讼,部分账户被冻结,遭遇受损投资者索赔诉讼等,会计师无法充分判断科迪乳业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编制的财报是否恰当。

*ST科迪2021年实现净利润6904.8万元,同比增长105.69%,并且目前控股股东科迪集团正处于重整之中。这份审计报告令公司上市地位岌岌可危,交易所已经下发了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对此,*ST科迪董事会在《关于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专项说明》中指出,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未给公司留存沟通时间,公司将对其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以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权益。同时,董事会还指出,“公司已采取或将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减轻流动资金压力及公司治理,尽快消除财务风险、内控风险对公司持续经营的影响。”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这份非标意见报告,监事会与独董的意见,则更为微妙。

同样在《关于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专项说明》,监事会发表的意见是:

公司的财务报告客观、公允地反映了公司 2021 年度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公司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予以理解和认可。

而独立董事则认为,公司的财务报告客观、公允地反映了公司 2021 年度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我们对审计报告没有异议”。

*ST科迪董事会没有直接表示不接受天平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但却在程序上做文章,明确表示保留追究事务所的权利。监事会、独董则认可了审计意见。眼看公司已经走在退市悬崖边上,科迪的投资者坐不住了。雪球社区上,一些投资者明确表示认为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不恰当”,还有投资者表示要以消费来表达支持科迪纾困。

截至2022年3月31日,*ST科迪共有股东户数28464户。面对所投资公司退市困境,表达不希望公司退市,那是情理之中。

记者5月13日致电了*ST科迪投资者关系电话,但电话无人接听。同时记者试图联系天平事务所,其工作人员给了记者一个电话,但打过去依然无人接听。

此外,记者也试图联系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希望其从第三方角度就审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意见分歧进行评论,但其以话题敏感、合规要求为由婉拒。

而与事务所产生分歧的,则不止*ST科迪一家。*ST天首,态度则更为强硬。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给*ST天首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一年公司被出具的意见是保留意见。利安达表示,2020年年报保留意见所涉及的事项在2021年未完全消除,即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5月6日,*ST天首发布公告称,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不客观、不尽职的情形。包括对于键合材料业务审计工作未尽勤勉尽责义务;对于天池钼业审计缺乏客观判断精神等。*ST天首还称,向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多项审计证据,但均未获采纳,因此质疑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判断不客观、不公正。

*ST天首收到了交易所可能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并申请了听证。对其听证的结果,投资者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明知前方可能有大坑,为何私募还是义无反顾?

上述多家*ST公司的股东在即将退市前纷纷祭出的最后“抗争”,也把规模不小的ST公司投资群体带进了人们的视线。

据Choice数据统计,根据今年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显示,A股市场上的*ST公司的股东户数合计达441万户,平均每家*ST公司的股东户数为3.53万户。而且是今年一季度末,平均每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仅为1.19万户。

据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热衷于炒作ST公司的投资者不仅仅是普通散户,不少机构也喜欢在浑水里面“淘金”。

根据今年一季报的披露的数据显示,有不少私募机构在一季度新进持有不少因各种原因披星戴帽的公司,不过由于公司遭遇了退市警告,股价也遭遇连续跌停。

对于公司被ST或面临退市,许多公司其实都有前兆,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私募不可能不知道投资ST股或面临的巨大风险,然而明知前方可能有大坑,却还是有不少私募机构义无反顾玩起了ST。只是随着注册制的实行,不知道私募机构博弈上市公司重组的策略还能否奏效。

广东小禹投资黎仕禹在微信中告诉记者,“投资ST股是高风险高收益。例如去年全年的‘涨幅王'ST宜化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宜化,全年最大涨幅达到10倍;*ST江特最大涨幅也达到20多倍;或者20年被退市的盐湖股份,重新上市涨幅也接近6倍。这些公司都是由于基本面出现重大反转,股价迎来大幅上涨,这些公司造富神话‘激励'着大批投资者入场。”

近期披露完毕的一季报数据显示,大批公司因各种原因披星戴帽,其中就有不少私募机构在一季度新进持有不少这样的股票。比如开元教育因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变成了ST开元,公司股价在5月5日复牌后遭遇两个大号跌停。从ST开元今年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上海道基金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今年一季度新进持有344.73万股。如果没有卖出的话被套无疑,因为ST开元在4月份合计下跌35.78%,5月以来截至5月13日再度下跌超35%,两个月合计下跌超70%;

今年5月6日,獐子岛(002069)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变为ST獐子岛,不过在此之前的一季度,一些私募机构却义无反顾以身试险。从公司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海金(大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金6号在今年一季度新进持有公司929.21万股。从股价来看,ST獐子岛股价二季度至今下跌超34%;另外还有*ST中天股价从高点的4.19元下跌到停牌前的0.83元,但从*ST中天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显示,北信瑞丰资管-招商银行-长城资本在一季度新进持有公司股票5620万股。

连外资机构都踩雷ST,比如据*ST聚龙披露的一季报名单显示,QFII机构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新进持有*ST聚龙239.45万股,另外QFII机构法国兴业银行(601166)也在一季度新进持有204.46万股,而*ST聚龙股价在一季度下跌33.4%,在二季度至今下跌56.9%。由于其2021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聚龙目前处于预退市的停牌状态。一旦真的被退市,这两家外资机构的投资很可能面临打水漂。

对于这些押宝ST股的私募而言,明知道风险极大,却依然选择参与其中,这其中究竟藏着什么猫腻?对此,广东小禹投资黎仕禹告诉记者,“私募机构相较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对行业和公司调研更为深入,也许这些所谓的‘坑'其实是‘黄金坑'。私募公司由于具备了信息优势,能够把握风险收益比,所以他们愿意去投资ST股。但是对于信息劣势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前面的‘坑'可能就不是‘黄金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普通投资者今年尽量避免ST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ST公司在今年股价“崩塌”之前,已经有机构实现了胜利大逃亡。比如今年4月中旬以来*ST海医股价连续遭遇了11个跌停,目前公司已经处于退市前的停牌动态。从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7780.25万股,上海人寿保险旗下的万能产品1持有2017.03万股。据*ST海医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朱雀基金旗下三只产品集体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上演了集体大逃亡的好戏。而朱雀基金是之前百亿私募朱雀投资私转公之后的公募基金。

*ST中天股价从去年底的高点4.19元下跌到停牌前的0.83元,期间公司股东上演了一幕惊天大逃亡的好戏。从*ST中天股东名单来看,青岛中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一季度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另外浙金·汇利44号、英大基金-渤海信托·君乾1号、安徽中安资本旗下中安鼎汇定增私募投资基金等机构资金都在一季度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

早在2021年7月20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决定对大连圣亚(600593)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大连圣亚没逃过股票被*ST的命运。而有意思的是,2020年,磐京基金曾发表承诺书保证直到2030年都不会抛售大连圣亚股票,此后还一路增持。而磐京首次进入前十大股东的名单是在2019年的中报,随后不断加仓至第二大股东。公司被*ST之后,公司股价连续遭遇几个跌停,截至目前,磐京基金已被套无疑,而且浮亏的幅度还不小。

据*ST圣亚公布的一季报数据显示,磐京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持有*ST圣亚1825.16万股,同时磐京股权投资基金旗下的磐京稳赢6号持有*ST圣亚676.8万股。此外浙江兆信投资旗下的兆信双喜2号持有*ST圣亚253.3万股。还有上海润多资产旗下的润多多策略2号以及润多多策略3号合计持有*ST圣亚383.85万股。不过幸运的是,这些私募机构并没有白等,今年4月22日,*ST圣亚公告称,公司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已消除,符合申请撤销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月18日晚间,*ST圣亚发布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5月20日起证券简称变更为“大连圣亚”。

对于近年来不少机构热衷于炒作ST公司的现象,广东小禹投资黎仕禹在微信中告诉记者,首先ST股是指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出现业绩亏损或者会计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公司,总之就是有问题的公司,所以才会被证券交易所冠以ST、*ST。在今年以前,市场呈现了一种“新股上市很多,退市很少”的现象,ST股退市并不多,而一旦这些ST股摘帽反而会给投资者带来几倍的超额收益,所以不管是私募还是散户都会参与博弈。

但是在今年注册制的背景下,政策对于ST股退市的力度在加大。截至5月9日,已经退市或预计退市的公司数量达到45家,退市数量显著增加。如果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是信息弱势的一方,无法准确判断行业和公司前景,所以投资风险在显著的加大,例如即将退市的*ST西水、*ST绿庭就是出现了黑天鹅导致退市。保住本金始终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的首要目标,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注册制的背景下应该尽可能回避ST股。

“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催生“风投心态”押宝ST

近期退市潮凶猛席卷A股,曾经的一哥王亚伟在公募时期就靠着博弈重组而获得超额收益,使得市场上效仿王亚伟的投资者不少。为此,记者找到了多位曾经在ST领域的资深私募玩家,让他们给我们讲讲投资ST领域的一些得失。

“ST股当时身边一群人都在玩,那段回忆,想想都兴奋。”曾经的资深ST玩家,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的表示,“我过去确实有参与过投资ST公司,当时的心态现在想想还是挺年轻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超额收益,而是当时我印象深刻的自己的样子。随着当时市场上各种借壳重生的‘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不断演绎和被媒体放大,自己难免不被心动。”

陈熙伟告诉记者,“2020年乐视退市前夕的绝对低价也还是能吸引很多人和资金去抄底,证明在二级市场上,绝对的低价有时确实是独立于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独特吸引力所在。再加上从预警到实质退市时间相对长,使得股价在绝对低价时,少许刺激引起的哪怕小幅波动,在大仓位的加持下也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收益,这就充分放大了资金投机属性追求的盈亏比。有时投资ST股,考虑的不仅仅是市场因素,还有市场外的商业因素,这就使得很多私募与投机性资金有了更多的理由介入,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自己以及身边人都不约而同产生想去搏一搏的冲动,按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风投心态',投10家,反正有一家能成就回本、2家能成就超额……这样的环境加持下,人是很容易产生‘我也来一把'的想法的,而且当时更刺激自己的是,身边友人就是博中了好几个‘乌鸡变凤凰'的重组对象,这种赤裸裸的‘近在咫尺'的刺激是能让投资者血液中的投机基因兴奋的。”

他进一步表示,“而且对于这种搏并购重组的股票,因为有一种信念,应该说是执念,就算它有一定跌幅,已经产生不好看的图形,甚至恶劣的技术图形的时候,人是不会轻易止损的,会丢失纪律,催眠自己,死守死拿。好在当时没有全部豪赌ST重组,还有做一些热门股,最后是好几个这种ST票跌的实在受不了了,还不如重仓热门股的收益来得快和美好,才依依不舍放弃了它们,而且还是天天看公告,分批离场的。”

ST股票押宝无疑捞偏门,好比潘家园古玩市场捡漏

所谓今非昔比,王亚伟当年之所以能靠博ST股一战成名,与当时市场在核准制下,壳公司还具有相当的价值有关。而今日随着注册制持续推进,壳价值将趋于归零,那么现在还有不少人甘愿冒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扎堆入场ST股呢?

在安微美通资产董事长陈红兵看来,“ST股票本身已经很透明,业绩不好、问题缠身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ST股的投资风险,绝大部分ST股票不会自我复苏,都是在等待新东家的救赎,这个救赎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新老股东外加债权人的盛宴,这才使得ST股票有了一定的'博彩'价值”。

陈红兵表示:“买入ST股票的目的都不单纯,他们大部分不是中长期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价值投资者会把掌握投资风险放在第一位,而ST股的安全边际太差。之所以会有投资者押注ST股,是因为他们认为ST股的市值普遍很低,利空出尽已经跌无可跌,一旦有些许利好就可能上演奇迹。然而随着注册制的推进,IPO的门槛和成本都有所降低,排队时间也出现明显缩短,有点实力的企业纷纷提交IPO申请,买壳上市似乎没有那么‘香'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的9起“买壳上市”重组方案中,尚未出现成功完成重组的案例,并且其中还有4例以失败告终,这似乎也意味着买壳上市成功的难度已大幅增加。也因为在注册制下,通过“买壳”方式上市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因此部分“买壳上市”失败的企业转向了IPO。

陈红兵坦言道,“押宝ST股博重组曾是‘华夏一哥'王亚伟过去鲜明的投资风格,王亚伟曾经管理的华夏大盘分别操作过ST昌河(中航电子(600372))、*ST山焦(山西焦化(600740))、*ST张股(张家界(000430))、ST松辽(文投控股(600715))等经典案例,但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ST股票并不值得去下注押宝,它们远离价值投资的主流体系,属于偏门。就好比虽然总有人说在潘家园古玩市场捡漏赚了几十万元,但如果投资者效仿,很可能会出现大幅亏损,捡漏不成反而高价买了赝品。”

“一退到底”落地后,ST板块中的“钉子户”或永远消失

正如上述私募所言ST股具有的“博彩”价值,目前处于停牌状态的预退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在去年的确曾出现大幅上涨,例如*ST新光去年的涨幅高达353%,*ST环球去年的涨幅高达249.5%,而随着退市大幕的落下,这注定将是这些公司在A股市场最后的疯狂。

尽管对于一些投资者和机构而言,未来或许仍然不会放弃对ST公司的关注,但风险收益比或许会较以往成倍增加。

随着近期40多家退市和预退市公司的突然出现,让市场终于见识到了旨在“一退到底”的退市新规在真正落地后发挥的威力。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处于停牌状态的预退市公司中,有多达16家公司的上市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些公司包括*ST游久、*ST绿景、*ST绿庭、*ST中天、*ST厦华、*ST中房、*ST海医、*ST天首、*ST当代、*ST东海A、*ST华讯、*ST济堂、*ST易见、*ST明科、*ST罗顿、*ST环球。

这些公司在上市20多年的过程中,大多都不止一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又曾成功逃过退市,其中有部分公司甚至有多次被“戴帽”的经历,可谓A股市场的“钉子户”。

例如,*ST厦华2002年以来有5次被“戴帽”的经历,与之对应的是公司曾5次被“摘帽”。其中2009年5月-2010年4月公司曾被暂停上市一年,并在此后侥幸逃脱了退市。

另外,同样曾5次被“摘帽”、经历暂停上市一年的还有*ST东海A;曾4次被“摘帽”的公司有*ST罗顿等。

然而,在注册制背景下,这些长期游走在退市边缘,在过去一二十年间不断上演戴帽、摘帽戏码的公司,或将永远在A股市场消失。

另外,有迹象显示,以后上市公司退市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现在已经有两家科创板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分别是*ST紫晶、*ST恒誉,其中*ST恒誉从上市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2022年年报仍然出问题的话,这些公司就将面临退市。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的*ST公司大多已身背违规记录。据Choice数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数据截至今年5月13日),目前市场上的125家*ST公司中109家有违规记录,其中有15家公司的违规记录不低于10次。此外,在这125家*ST公司中,有59家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质押手中股份的情况(数据截至今年5月13日),其中有36家公司控股股东累计质押数量占持股比例超过了80%。所以投资者在做决策之前还是要仔细看一看相关公司的“前科”资料,对于那些有不良记录的公司要慎之又慎。

巴菲特说过,“如果你在厨房发现了蟑螂,那就意味着绝对不止一只。” 只要是有“前科”的公司,就不要轻易相信它的问题仅限于你所看到的范围之内。

4月23日清晨,在*ST德威上述《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发布后的几个小时,某投资者在互动社区发帖道出了自己的一番心声,“虽然我出了(*ST德威)八成有余,但扪心自问,此时此刻我丝毫无劫后余生之感,相反是深深忧虑与不安。三年了,在这家企业倾注了无数心血,起起伏伏,无数次翻资料问专家,深夜复盘,看着它一步步到今天,痛哉!更为对德威抱有希望的热忱散户而愤怒与心痛,企业视投资者企盼为草芥,这样的企业不配有这些可爱的投资者!每每联想到这些年自己遇到的投资坑,联想到今夜多少家庭因此可能面临较大亏损,多少顶梁柱独自舔舐伤口选择为爱隐瞒,默默承受,我的心就止不住的疼!”

对每个身陷ST公司“围城”的投资者而言,代价和教训无疑是沉重的。所幸的是,在过去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多数*ST公司已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据Choice数据统计,在这125家*ST公司中(数据截至今年5月13日),有9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股东户数较去年一季度末的股东户数出现下降,其中有30家*ST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股东户数同比降幅超过了30%。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