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华接棒徐明 接手“做大做强”北交所的任务

2022-06-08 10:23:46 第一财经  杜卿卿 周楠

  自2021年11月15日开市至今,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仅有93家,其中81家为开市初期首批集体上市企业。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仅12家。 

   6月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官网更新消息,周贵华正式上任董事长,隋强仍任总经理。“超期服役”的徐明正式退休,结束了他在资本市场近30年的工作生涯。北交所“做大做强”的任务,正式交到了周贵华手中。

   周贵华对推动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曾任广东证监局副局长,后调任证监会创业板发行部副主任、主任,之后任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直接对接新三板和北交所工作。

   从徐明2018年10月赴全国股转公司任职,就与周贵华以不同身份共同推动新三板改革和北交所设立。此次交棒,是两位资本市场老将之间的接力。

   北交所经过半年多的平稳运行已经走完初创阶段,摆在前面的就是要“做大做强”。今年4月以来,北京市多次明确释放“要全力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的政策态度,5月27日北京支持财富管理中心建设“22条”发布,更是针对服务北交所发展提出了全面性的支持举措。

   不过,截至6月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仍不足百家,其中81家还是开市首批上市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北交所市场规模?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何打造“主阵地”?又如何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诸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如今都摆到了周贵华面前。

   老将接力

   从北交所设立之初,周贵华与徐明就是并肩工作的“战友”。

   2021年9月3日,在服贸会上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要求的次日,证监会举行了北交所制度规则公开专场发布会。会上,周贵华与徐明并肩而坐,接受媒体记者提问。

   周贵华宣布了北交所各项制度安排,并表态,证监会将在制度、技术、政策环境等方面,为北交所建设提供保障。

   徐明就北交所的设立和发展做出了展望。他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交所设立后,将坚持与创新层、基础层统筹协调和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即,北交所承接在创新层、基础层发展壮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层、基础层则将源源不断地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敲钟开市。从宣布设立到开市交易,仅用了74天时间。在这期间,周贵华与徐明都是星夜备战的“亲密战友”。

   徐明1993年法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初创期包括证券法起草、交易所规则制定等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以及注册制改革、沪港通推出等研究,同时也见证了国债期货事件、股权分置改革、股市异常波动风险处置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上交所工作23年之后,徐明在中证中小投服中心短暂工作两年。在他任上,投服中心作为持股行权机构,发挥“100股”最小股东的表率作用,激励股民关注并行使自己手中的股东权利,形成约束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第四股力量。

   2018年徐明调任全国股转公司。上任之后,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新三板独特的制度需求,结合在上交所工作20多年的经验,持续提出具体的改革发展建议,落实证监会深化新三板改革的要求。作为学者型管理者,他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期间先后推出《新三板理论与实践》(上下册)与《资本市场的认知和实践》(上下册)两套著作。

   周贵华同样具有丰富的资本市场工作经历。在担任广东证监局副局长一职时,他就对推动企业上市、投资者保护等工作投入较大精力,对辖区内上市企业后备力量进行清楚摸查。

   周贵华在发行监管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在注册制改革启动之前,IPO核准制下欺诈发行案件不断被揭露,“发审的秘密”也逐步曝光公开。2012年10月,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暂停开始。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周贵华被调入证监会,进入创业板发行部工作,并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一职。上任后他很快就在保代培训过程中,向中介机构提示风险,要求“保荐代表人更要勤勉尽责”。

   “并肩”筹建北交所

   北交所的设立是在新三板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的。

   周贵华上任非公部主任之时,新三板正经历做市指数不断创新低、市场流动性缺失、头部企业纷纷出走的“至暗时刻”。进一步规范发展、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2018年10月,证监会派徐明赴全国股转公司任职。“10月21日,匆匆离沪赴京,第二天就走马上任。”徐明后来回忆称,“未及更多地准备,我和同志们就一起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新三板改革事业。”

   2019年10月底,证监会宣布启动新三板全面深改,重磅政策“组合拳”里有五项改革举措: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设立精选层;建立挂牌公司的转板上市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分类监管;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完善摘牌制度。次月,深改细则与市场见面,新三板深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

   2020年7月,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32家首批挂牌企业集体晋层。精选层设立之后,全国股转公司加快实施转板制度,积极推进新三板的注册制改革。

   2021年1月,谢庚卸任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徐明接棒。当年3月,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份回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明确了精选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的信息披露要求;5月,新三板摘牌新规出炉,新增四大类12种强制终止挂牌情形、设置10个交易日摘牌整理期等,在吸引优质企业晋层的同时,市场有序出清;7月,新三板精选层转板实操层面规则出炉,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转板上市制度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2021年9月,北交所宣布设立后,徐明出任北交所董事长。经过74天星夜兼程的准备工作,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运行,首批企业敲钟上市。周贵华与徐明以不同身份“并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做大做强”新任务

   徐明到龄退休,下一步改革重任落在周贵华肩上。

   北交所开市半年多来运行平稳,各项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但是整体而言,市场仍处于规模建设、特色制度建设初期。

   规模上看,自2021年11月15日开市至今,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仅有93家,其中81家为开市初期首批集体上市企业。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仅12家。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在经历此前过万家以及之后的规范阶段之后,目前保持在6700多家,其中创新层1500多家,增长速度放缓。

   今年年初,徐明曾表示,北交所2022年还面临五大改革任务。一是扩大北交所企业规模,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二是完善新三板功能制度,提升市场后备基础质量;三是落实全面实施注册制要求,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四是提高服务精准性,打响市场服务品牌;五是提升上市和挂牌公司质量,丰富风险防控“工具箱”。

   北交所“做大做强”正迎来更强力的政策支持。

   继北京市表态“要全力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之后,5月27日,北京支持财富管理中心建设“22条”发布,更是针对服务北交所发展提出了全面性的支持举措。

   一是扩大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后备企业资源库,储备、培育本市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和申报北交所。二是加强与津冀及各省市沟通合作,推动全国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北交所上市。三是鼓励市区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北交所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四是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可投资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产品。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