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波动明显放大。1-2月在美联储紧缩恐慌之下,全球股市杀估值;3-4月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叠加国内疫情反复,A股盈利估值双杀;5月以来,在国内复苏预期和宽松的流动性呵护下,A股终于迎来反弹。展望下半年,美国抵抗通胀衰退加剧、中国迎来复苏通胀升温,将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A股将由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内需业绩好于外需,定价权提升的消费类资产将迎来更好的投资机会。
1、市场展望:美国抵抗通胀衰退加剧,中国迎来复苏通胀升温
>>>> 美联储坚决抗通胀,海外流动性扰动与衰退预期交织
历史经验来看高通胀下总统无连任,在中期选举来临之际,收货币抗通胀已然成为美联储的政治任务。尽管近期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大跌、美债收益率回落,股票市场开始提前交易衰退式宽松预期,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轮通胀中,供给端问题在长期因素(资源品多年资本开支不足、供应链终端和逆全球化)和中期因素(疫情下劳动力短缺等)共振下尤为突出,将使得通胀更具韧性,届时联储需要在通胀和增长中进行取舍。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而美国通胀已创40年新高,此时重新预期宽松可能仍然为时尚早。
>>>> 中国稳增长发力,驱动基本面复苏与通胀温和回升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政策基调已经持续转暖,在经济刚刚渡过疫情冲击的深坑、居民就业和信心亟待恢复的当下,稳增长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共识。目前货币政策总体稳中偏松,财政政策节奏明显快于往年,防疫体系正持续向着对正常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方向优化,下半年内需主导的行业基本面复苏趋势是较为确定的。尽管短期内需求恢复的斜率仍然有待观察,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行业供给增速已经多年放缓、而新增供给缺乏弹性,由此带来的供给方定价权提升,将使得终端价格在需求复苏时更具弹性,下半年核心通胀趋于温和回升。
>>>> 宏观因素映射到A股市场,驱动因素将由估值转向业绩
估值驱动趋于弱化:美国加息预期相对充分,但在加息缩表的背景下,实际利率难以趋势性下降,现在预期宽松为时尚早;而中国基本面从疫情走出,通胀趋于回升,货币宽松对估值驱动也边际弱化。总体上估值驱动趋于弱化。
盈利驱动逐步展开:在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的背景下,内需业绩回升、外需(主要是全球商品和外向型制造业)业绩回落。就市场整体而言,如果海外通胀下行较快、衰退幅度不深,中国出口可能弱化,但经济基本面趋势整体向上,这种情况下海外衰退对A股影响不大;如果海外深度衰退对中国经济形成拖累,导致A股再次明显下跌,届时海外紧缩和衰退对A股压制都将释放完毕,会是很好的布局时机。
2、投资策略:看好定价权提升的消费类资产
市场对于消费板块的悲观集中于疫情扰动下需求复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认知所不同的是,消费板块供(供给刚性)需(恢复趋势确定)格局最好,盈利弹性巨大,在估值驱动弱化、海外需求见顶的背景下更具相对优势。
传统消费行业的供给集中度长期趋于提升,疫情冲击导致服务消费行业的资本开支意愿和能力的严重丧失,未来行业的供给曲线将变得更加陡峭,由此将对行业利益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需求回升的初期阶段,价格弹性并不显著;但随着需求恢复的不断深入,供给方将占据更强势地位,需求的小幅增长都可能会推升价格的快速上涨,消费行业巨大的盈利弹性届时将得以展现。
重点关注行业:航空旅游(供需缺口趋于扩大,价格弹性正在显现)、医药(新一轮医改重塑行业格局,结构性机会涌现)、物流(供给提效减速,定价能力提升)、广告媒体(消费复苏驱动需求改善,盈利弹性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