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陷多事之秋:回购难改股价低迷、被机构做空、财务数据真实性被质疑

2022-10-14 23:04:51 和讯股票  西林

  受接连爆出负面消息影响,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名创优品股价持续在震荡中下行,即便有公司2022财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样的好消息刺激,也未能扭转“跌势”。最近几日,名创优品接连发布回购公告,此举能否提振公司股价?

  2022,名创优品的多事之秋

  对于名创优品而言,2022年绝对可以称得上“多事之秋”。

  按照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如果上市公司的财报审计师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未能接受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核查,其股票将被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进入退市程序。

  为了应对在美国市场的潜在退市风险,今年3月底,名创优品向港交所递表,寻求赴港双重上市。

  7月13日,名创优品顺利达成回港挂牌上市目标。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回港上市仅两周,7月26日,名创优品便遭到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的狙击。在Blue Orca Capital发布的做空报告中,其对名创优品的加盟商网络实际运营者、公司董事长转移上市公司财产、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等提出了质疑。

  次日,名创优品对前述做空报告做出了紧急回应,表示Blue Orca Capital的相关指控毫无依据,公司将考虑采取适当行动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不过,这份回应显然未能打动投资者。7月27日,名创优品在港股报收11.383港元/股,跌去11.14%,在美股报收5.66美元/股,跌幅为7.67%。

  股价下跌之外,名创优品还面临海外股东的集体诉讼。自今年8月以来,多家国外律所接连宣布可为名创优品的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9月中旬,美国律所The Klein Law Firm对外表示,其已代表名创优品股东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名创优品违反联邦证券法。

  祸不单行,今年8月份,名创优品先是因为在西班牙的Instagram账号上将穿着中国旗袍的公仔称为“日本艺伎”惹来众怒;随后又接连被网友扒出“在签约仪式上悬挂日本国旗”、“店内不允许放中文歌”等伪装日本品牌的行径,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发一阵口诛笔伐。

  在舆论压力下,名创优品不得不两度站出来向公众致歉,并承诺将在2023年3月份全面完成“去日化”。

  受接连爆出负面消息影响,名创优品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该公司股价持续在震荡中下行。

名创优品陷多事之秋:回购难改股价低迷、被机构做空、财务数据真实性被质疑

  国内市场低迷或制约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据名创优品披露,2022财年公司实现营收100.86亿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为6.38亿元,同比增长145.1%。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自2019财年以来,名创优品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2022财年,名创优品在海外的门店数量增加至1973家,同比增幅约为9%;期内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收26.5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8.5%。而由于国际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名创优品当期毛利提升至30.7亿元,同比增长26.3%,由此拉升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名创优品陷多事之秋:回购难改股价低迷、被机构做空、财务数据真实性被质疑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在国内的业绩表现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22财年,名创优品在国内的整体营收仅为74.4亿元,仅同比增长约2%。

  具体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名创优品迎来一波闭店潮,公司旗下品牌名创优品及TOP TOY的闭店数量达到720家,占名创优品中国区门店数量比例在20%左右;同一时期,名创优品国内业务仅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下滑21%,由此拖累了公司国内业务的整体表现。

  在国内业务业绩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名创优品似乎欲借扩张海外市场“破局”。其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利用现有的国际业务取得进一步发展并深入渗透战略市场,尤其是亚洲、北美和欧洲市场。

  和讯财经注意到,2020年,名创优品也曾在海外市场逆势扩张。但受疫情反复影响,2021财年名创优品海外业务营收从2020财年的29.35亿元降至17.8亿元,直至今日仍未能恢复至2020财年的营收水平。

  如今,名创优品再次逆势扩张海外市场,究竟会带领公司更上一层楼?抑或会重蹈覆辙?目前还有待观察。

  押注潮玩,TOP TOY单独上市道阻且长

  虽然业绩增幅不如海外业务,但名创优品的国内业务也并非毫无亮点可言。在公司国内业务的三大营收支柱中,源自TOP TOY品牌的营收达到4.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5%,俨然已成为公司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板块。

名创优品陷多事之秋:回购难改股价低迷、被机构做空、财务数据真实性被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TOP TOY是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2020年12月,该品牌门店才正式开始在中国运营。

  历经一年半的发展,目前TOP TOY的门店数量、总GMV、交易单量、SKU销量均实现了稳定增长。据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TOP TOY的门店数量仅为33家、线下门店的总GMV为8630万元、门店交易单量为60万次、门店SKU銷量为120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TOP TOY门店数量已增加至97家、线下门店的总GMV增长至5.19亿元、门店交易单量达到410万次、门店SKU銷量达到760万元。

  和讯财经了解到,名创优品对潮玩赛道非常看好,公司有意在该赛道进行扩张。名创优品在财报中多次提到,对于TOP TOY品牌,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一、二线城市扩张,同时将探索进一步向低线城市扩张的机会。

  与此同时,TOP TOY品牌也被寄予厚望。今年年中,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对外表示,未来将聚焦精力打造TOP TOY品牌,并表示“希望可以在3年内让TOP TOY实现单独上市”。

  不过,TOP TOY能否达成叶国富的期望还是一个未知数。

  和讯财经注意到,虽然2022财年TOP TOY品牌带来的收入整体增幅较大,但当期TOP TOY的门店产品平均售价、门店平均客单价、门店平均年化收入均已出现下滑。截至今年6月30日,TOP TOY的门店产品平均售价从70.5元降至68.6元,门店平均客单价从136.3元降至126.2元,门店平均年化收入也已从600万元下降至530万元。

  此外,TOP TOY还存在自有IP不足的问题。目前TOP TOY约有3800个SKU,但其自研发的IP产品却仅有190款,占比明显偏低。

  通常情况下,潮玩企业自有IP产品的毛利率较高,而 TOP TOY所销售的潮玩产品较为依赖外采,势必会对其毛利率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TOP TOY还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潮玩行业已聚集泡泡玛特、九木杂物社、IP小站等玩家。和讯财经注意到,随着竞争加剧,该行业越来越难赚到钱。今年上半年,潮玩行业龙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 ,但当期净利润却仅为3.33亿元,同比减少7.2%;同一时期,IP小站营收同比大幅下降35.04%,仅录得4060.25万元;更有甚者如九木杂物社, 2019年至2021年营收逐年增长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在门店平均年化收入下降、自有IP不足、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名创优品想要达成三年内让TOP TOY单独上市的目标,道阻且长。

  “跌跌不休”, 接连回购能否提振股价?

  在披露2022财年业绩的同时,名创优品还对外宣布了公司的回购计划。名创优品表示,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期间在公开市场购回最多价值1亿美元的公司流通在外普通股或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国存托股份。

  受业绩回春与公司计划回购双重利好消息提振,股价低迷的名创优品迎来短暂拉升,其在港股市场上连涨4天,股价最高时一度达到11.84港元/股。

  然而,自10月7日开始,市场情绪逐渐冷却,名创优品股价再次恢复下行之势。

  在连续下跌多日后,为了兑现回购承诺,也为了向外界展示出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10月12日至14日,名创优品接连发布多份回购公告,披露公司分别于美国时间10月11日、12日、13日购回美国存托股份1.5万股(代表普通股份6万股)、1万股(代表普通股份4万股)、6.54万股(代表普通股份26.16万股),并分别于10月12日、14日在香港购回股份1.6万股、1万股。

  不过,就目前来看,此举收效甚微。10月12日至14日,名创优品股价跌势不减,截至10月14日下午收盘,该公司在港股报收9.93港元/股,目前仍处于破发状态。

  事实上,投资者“不买账”情有可原。毕竟,要论起“对公司的信心”,名创优品可以称得上“自信爆棚”,但能否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却很难说。

  例如,此前叶国富曾为名创优品定下“百国万店千亿”宏伟目标,放言名创优品将在2019年进驻100个国家,开设10000家门店,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但却未能按时完成。随后,名创优品又将上述计划的完成时间推迟至2022年,而当前距离2022结束仅剩1个半月,这一次,名创优品恐怕也很难完成未竟之业。

  就目前来看,“百国”是名创优品唯一达成的目标。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已遍及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

  “万店”和“千亿”目标则稍显遥远。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为5199家,距离“万店”目标还有一半路程;2022财年,名创优品仅实现营收100. 86亿元,仅达成“千亿”目标的十分之一。

(责任编辑:王洁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