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双大涨,A股预制菜概念股强势出圈。
从业绩来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联水产(300094)(300094.SZ)预制菜收入约9.15亿、得利斯(002330)(002330.SZ)预制菜收入约4.25亿、安井食品(603345)(603345.SH)约21.2亿、龙大美食(002726.SZ) 预制菜收入约8.53亿。
部分企业预制菜营收规模破亿的同时,净利润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状态。
以国联水产为例,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0%,海欣食品(002702)(002702.SZ)速冻菜肴产品销售额激增858.1%,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倍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在疫情反复与消费疲软的当下,快速成长的预制菜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寻求新业务增长点的绝佳机遇。
从预制菜细分领域来看,目前相关企业布局已经覆盖到上游的农林牧渔业以及下游的连锁商超门店等。而除食品加工行业外,家电、冷链等相关行业公司纷纷跨界。其中格力电器(000651)、老板电器(002508)等企业已宣布切入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领域。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政策红利与行业红利叠加的背景下,预制菜行业发展快速。从业绩来看,整个行业整体营收增长亮眼,同时企业对预制菜板块的投资额逐步加大。但随着越来越多资本入局,一些‘非专业选手’未必能将预制菜与本身业务较好地融合,同时它们对预制菜整个冗杂的产业链中各种要素协调与把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朱丹蓬认为,在疫情反复的当下,随着“宅家文化”与“懒人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第四季度预制菜行业大概率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对于企业来讲,如何提升产业链融合度与产品把控力,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问题关键。
高速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预制菜行业公司呈现出营收利润、投资布局双增态势。
业绩增长方面,部分企业实现翻倍上涨。比如国联水产前三季度收入约39.48亿元,同比增长19.68%;净利润约5196.09万元,同比增长364%,扣非净利4027万,同比大幅增长近5倍,达到495.47%。
安井食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1.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3.78%,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39.62%。
海欣食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1.15%,净利润5355.38万元,同比增长274.68%。其中,今年上半年海欣食品其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业务收入增速达1216.01%。
“行业向好,企业营收、利润普遍呈现出增长趋势。不过,客观来看,部分企业相关业务规模、营收、利润出现翻倍增长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其本身基数小,上涨空间较大,这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空间。”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一位行业内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今年不仅预制菜企业业绩向好,预制菜项目投资也在高速增长。预制菜属于新兴业态,此前相关配套并不完善,近两年各大配套项目落地数量很多,尤其以食品加工行业龙头公司为主,都在抢占产业链与供应链各个环节。”
针对产业链上游,以金龙鱼(300999.SZ)为例,今年3月,其杭州“丰厨”正式投产,随后河南周口和重庆的中央厨房项目相继试投产,同时陕西兴平、河北廊坊的央厨项目预计也将于今年建成。
目前,金龙鱼全资子公司与西安饮食(000721)(000721.SZ)合作的丰厨(兴平)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装修收尾工作,合作落地细节进入谈判阶段。
双汇发展(000895)(000895.SZ)也公开表示称,公司在漯河投资建设的双汇第三工业园中的中华菜肴和中央厨房等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将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尽快投产增效。
而作为老牌食品加工企业,得利斯十万吨预制菜二期项目已于10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
此外,在终端销售方面,另一家老牌食品加工上市公司惠发食品(603536),今年还打造出一个预制菜赋能的便捷中餐厅IP“城市味到”,探索向传统餐饮赋能的业务模型。
“预制菜产品的产业链很长,上游涉及农林牧渔养殖出产,下游涉及电子商务、实体商超与餐饮门店。”朱丹蓬认为,在产业链角度来看,食品加工经验丰富的老牌企业显然更占优势。
发力C端
“虽然疫情一定程度助推行业发展,但同时也让预制菜企业开始认识到实体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因此今年很多企业都开始发力C端,尤其是从电商渠道切入。”上述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蝉妈妈发布的《抖音食品饮料行业报告》显示,与2021年同期对比,2022年1-4月预制菜抖音销量增长了1503%。
在C端消费市场快速扩容与疫情双重影响下,多个预制菜企业开始探索C端。
11月7日,得利斯公告,近日与杭州海先友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先友”)、烟台彦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彦伯食品”)、海南齐鲜达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齐鲜达投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开展互联网新零售业务,孵化和助推新品牌“齐鲜达”。
此前,国联水产曾在接受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对于预制菜销售方面,构建立体化销售网络,通过建设连锁门店、开发国内知名连锁餐饮客户、用好现有C端网络,推动规模提升。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比例为8:2,而在预制菜产业发展较早的日本,这一比例已达1:1。
“过去还是集中以B端为主,首先B端的稳定性比C端强很多,其次老牌食品加工企业本身就有B端客户优势。就企业而言,B端显然是更便捷和合适的销售群体。”上述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得利斯董秘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目前预制菜C端市场的消费者画像尚未明晰,性价比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
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目前C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有所局限,部分年轻人图方便省事儿,但更多的消费者还是更加讲究中国传统新鲜食材饮食。虽然疫情对预制菜发展有助推作用,但在居家办公频发的这两年,很多C端消费者是被动接受预制菜的,这种需求是否能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朱丹蓬认为,随着电商入场与年轻人观念的变化,企业不仅要重视B端,也要积极探索C端,这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之一。
竞争加剧
当下,预制菜行业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但包括味知香、安井食品等在内的早期布局预制菜行业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及1%。
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6万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超4000家,今年以来新增注册数量近1500家。
龙头企业占有率较低,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预制菜行业依然存在大量的发展机遇。
“预制菜行业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人讲究食材新鲜健康,并没有使用预制菜的传统。这对企业食材产地、生产基地以及销售区域三者间的距离及配送方式有着极高的要求。”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说道。
上述行业人士认为,诸如金龙鱼、得利斯等老牌加工企业,它们的最大优势便是品牌影响力、销售网络以及食材等,上述优势能帮助其打开市场,但如何提高消费者回购率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国内菜系众多,各地消费者口味千差万别,可以说没有一个企业能覆盖全国消费者的特殊口味需求。同时,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预制菜并没有巨头企业出现,且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刚入局的中小企业或者‘非专业选手’来说,这就是机会。”上述公司人士说道。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26年市场规模达万亿元。
目前,除了食品企业外,家电、冷链等相关行业公司也在预制菜领域寻找切入点。包括格力电器、老板电器等企业从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等角度介入预制菜产业。
“现在无论市场还是公司内部对预制菜业务十分看好。”一位行业内公司人士对记者说道,“疫情对预制菜行业发展有一定助推作用。但从行业本身来看,预制菜优势较为明显,比如它比外卖的健康度可控度都高出许多,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当下,预制菜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最新评论